配合饲料投喂量和粒径对绿盘鲍稚鲍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来源 :渔业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2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水温15.8~24.7℃下,将小规格(壳长为1.03±0.02 cm)和中规格(壳长为1.57±0.03 cm)绿盘鲍(GS-02-003-2018)(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绿鲍H.fulgens♂)稚鲍分成A、B、C和D 4个组,饲养在240 mm×170 mm×285 mm、容积8 L的水族箱内:A组投喂粒径165μm的饲料,投喂率为2%、3%、4%和5%;B组投喂率为4%,用粒径198μm和165μm饲料混合投喂,二者比例分别为1∶0、7∶3、5∶5和3∶7;C组投喂粒径198μm的饲料,投喂率为2%、3%、4%和5%;D组投喂率为4%,用粒径245μm和198μm饲料混合投喂,二者比例分别为1∶0、7∶3、5∶5和3∶7,研究了配合饲料投喂量和粒径对不同规格稚鲍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用壳长日增长(DLG)、体质量日增长(WLG)以及壳长特定生长率(LSGR)、体质量特定生长率(WSGR)4个指标来衡量生长情况.结果显示:配合饲料投喂量对稚鲍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不同规格稚鲍适宜的投喂量不同.中规格稚鲍适宜的投喂量为体质量的3%,小规格为体质量的5%;用198μm和165μm颗粒配合饲料以3∶7混合投喂小规格稚鲍生长最佳,用245μm和198μm颗粒以1∶0混合投喂中规格稚鲍生长最佳;试验结束时各试验组稚鲍存活率均高于88.0%,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因此,育苗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选用适宜的投喂量和粒径,以更好地促进稚鲍的生长发育.
其他文献
以已脱茶皂素的油茶饼粕有机肥为原料,比较不同添加比例的油茶饼粕有机肥对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和窿缘桉(Eucalyptus exserta)幼苗成活率及生长影响.结果表明,20%发酵油茶饼粕有机肥处理70 d时,马占相思幼苗的成活率为87.8%,窿缘桉幼苗的成活率为95.6%;油茶饼粕有机肥含量在10%~30%时,马占相思幼苗高均比对照组低.油茶饼粕有机肥在10%和20%含量时均显示对窿缘桉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当含量在30%时显示不利于窿缘桉幼苗生长.建议在使用油茶饼粕有机肥育马占相思
为实现小头鲔(Euthynnus affinis)陆基循环水养殖,优化养殖设施和完善养殖技术参数,开展了陆基循环水驯化养殖条件下,小头鲔口径与全长的关系、非摄食期间幼鱼运动速度、摄食期间幼鱼运动速度、幼鱼摄食深度与时间的关系及非摄食期间幼鱼水层分布等一系列研究.结果显示:小头鲔幼鱼45°和90°口径均随着全长的增长而增大,呈线性关系;在非摄食状态下,小头鲔幼鱼主要做巡航游泳运动;摄食阶段,初始发现食物时,小头鲔幼鱼做爆发性游泳运动,游泳速度与摄食游泳速度和摄食后游泳速度差异显著(P0.05).在摄食状态下
为研究电麻醉工艺对珍珠龙胆石斑鱼麻醉效应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暂养24 h后的石斑鱼投入电击箱,采用脉冲直流电压对鱼体进行电击,以未电击组作为对照组,通过计算麻醉率、休眠时间和72 h存活率作为其麻醉效应的评价指标,优选100 V、110 V和120 V 3组电压,通过测定血液中48 h内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葡萄糖、乳酸和皮质醇6项血液生化指标,分析鱼体的生理应激情况.结果显示:通电时间一定时,电压越大,麻醉率越高,休眠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试验鱼在电刺激期与电紧张期停留时间越短;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