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993~2000年分离淋球菌的流行病学和细菌学特征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anti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中国1993~2000年分离的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的敏感性及其营养分型和携带质粒情况,为制订淋病治疗方案和防治对策的参考依据. 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改良Catline法和碱裂解法测定菌株的营养分型和携带耐药质粒的情况.结果 8年来共检测了 4 976株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发现对青霉素耐药率为 71.60%,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菌株占 15.54%;对四环素的耐药菌株占 93.02%,由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菌株占 10.48%;环丙沙星的耐药菌株占 53.30%;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的耐药菌株分别占 0.36%和 0.46%.1995年和1996年南京地区菌株的营养分型原型(proto)占 46.4%和 47.53%,脯氨酸(pro-)型占 48.4%和 50.22%.对40株淋球菌作了质粒分型:30株非PPNG菌株中,2株(15%)不含任何质粒;28株含有 4.2 kb、 4.9 kb、 5.4 kb和 39.5 kb质粒;10株PPNG菌株中,8株含 4.2 kb、 5.4 kb和 39.5 kb质粒;2株除上述三种质粒外,尚含有 4.9 kb质粒.PPNG株和非PPNG株所含有的 5.4 kb质粒虽分子量相近,但酶切点不尽相同.结论 1993~2000年分离的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仍较敏感.南京地区 1995~1996年流行的淋球菌的营养分型无大变化.含 5.4 kb质粒的PPNG和非PPNG菌株所含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可能有所不同.

其他文献
使用两种前处理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进行检测.样品经过1%甲酸-乙腈提取、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的前处理方法与常规方法相比,在5~100μ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