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闻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路径初探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新闻事业与思想政治教育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新闻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天然而紧密。在大众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日益凸显。本文从新闻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角度,探讨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新闻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二者结合的路径,为新闻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与指导。
   关键词:新闻教学 新闻舆论 思想政治
  
   一、新闻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理论依据
   1.新闻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新闻传播的德育功能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宣传报道来实现的。这些宣传报道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完善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导向正确的新闻舆论报道,正是开展德育工作最普遍、最便捷的素材,它所起到的社会教育功能是其他方式难以代替的。
   2.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社会环境的配合,舆论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组成的重要部分,无疑对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胡锦涛总书记曾提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他强调,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面广的舆论引导新格局。这是国家领导人依据媒体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对新闻舆论引导工作提出的新命题。
   二、高校新闻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高校新闻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充分利用舆论环境上,加强对受教育者价值观的完善。高校新闻舆论作为学校党委的“喉舌”,理应担负起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的重任。因此,高校的校报、新闻网站应经常在显著的位置刊发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开辟理论研究专栏,开展理论研讨、征文等活动,激发广大师生自觉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热情,进一步坚定青年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他们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人生理想。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新闻舆论是一把“双刃剑”,正确的舆论导向对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错误的舆论导向则对校园的和谐建设与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
   (1)积极影响
   随着大众传媒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迅速、及时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这种低投入、高产出的信息获取方式既省时,又省力,同时便于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随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由于突破了传统媒体在技术上解决不了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网络媒体的受众面更为广泛,即教育对象的量大大增加。
   从传播方式上来说,新闻教学中的舆论导向带动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变革,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在以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宣传模式里,加入新闻元素的互动式交流平台,让受众在设置好的议程下相互交流,摆脱了以往枯燥、无味的灌输式教育,在相对自主和宽松的环境下,使学生产生思想的共鸣而自主接受引导。
   (2)消极影响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大众传媒也面临着商业化的局面,因此新闻报道失实的现象屡见不鲜。虚假新闻是有偿新闻的孪生兄弟,少数新闻工作者为了新闻媒体的物质利益,甚至个人利益,抛弃人格,无视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以牺牲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为代价,和一些需要进行新闻造假的人进行交换,报道虚假新闻。
   当前,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进入了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国外传媒机构在意识形态领域不断地渗透,大肆向我国宣扬其价值观,肆意夸大我国社会制度的弊端,利用互联网进行腐蚀和“和平演变”。国际上,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下,西方新闻舆论不时借口所谓“西藏问题”“人权问题”等攻击我国的政治制度,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权;国内,在信息浪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也更加多元化,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许多不同看法,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日益增多,社会风险逐步加大。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利用媒体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领域乃至全方位的文化渗透,给我国保持政治、文化的独立性带来了新的矛盾和挑战,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三、新闻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可行路径
   1.通过新闻实践实现以德育人
   高校可以依托校园广播、报纸、电视台、网站等阵地,建立相应的学生编辑、记者社团,组织学生记者广泛开展新闻写作、播音、编辑、采访、主持、摄影等实践活动。努力建设一支包括教师与学生结合、专职与兼职结合的校园新闻作者队伍,使他们成为“三家”:即“政治家”,自觉地把党性原则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第一位;“新闻家”,把握新闻工作的基本规律,具备较强的新闻采编能力;“教育家”,掌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使自己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行家里手。
   大学生积极参加具体而丰富的新闻实践活动,在新闻实践中逐渐养成对现实生活比较全面的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达到以德育人的目的。
   2.利用校园媒体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进行舆论宣传,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进行舆论导向时,应始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校园媒体应坚持弘扬“主旋律”的宣传格调,只有起到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排头兵的作用,才能获得广大学生的信任和欢迎。例如高校可以加强典型报道,宣传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宣传无私奉献、严谨治学的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宣传发生在广大师生身边、校园内的好人好事。
   总之,高校在开展新闻教学中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充分利用新闻传播的有效形式和阵地,把高校的新闻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并积极探讨二者结合的路径,这是一个深远而有意义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温阳东.论高校新闻传播的教育功能[J].魅力中国,2009,(10上).
  [2]郑保卫,祁涛.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构建舆论引导新思路[J].新闻与写作,2008,(7).
  [3]徐振祥.高校新闻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1).
  [4]胡莉莉,杨晓云.高校传媒育人功能与路径[J].中国科技信息,2010,(10).
  [5]刘炯燎.对高校校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2).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大学)
其他文献
我国古代许多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都非常重视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也”,强调环境决定人性、环境对后天发展的影响。学校是育人的主要场所,理应努力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以下是笔者就学校如何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的一些思考。  一、创设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环境  校园人际关系环境是学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人际关系有多重要。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的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初中阶段如何有效甚至高效地在化学课堂中渗透核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也一直是一线化学教师们不懈探索的课题。以下,笔者将借助“水的组成”一课的教学设计,谈一谈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解析初中化學学科素养  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
对话正逐渐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一种优秀教学的本质性标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教师最大的职责就是要让学生建立阅读的信心与兴趣,让阅读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活动,让阅读的诗意体验充盈学生的瑰丽人生,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石油是人类现代生活的血液,大量的石油存在于海平面之下的地壳中。人类对石油的采集往往会带来副作用,尤其是在人类疏忽大意的时候。例如海上石油泄漏,就是一种对海洋环境产生毁灭性破坏的事故。  一、课程重点  本课程以一个生活中出现的简单物理模型(油漂浮于水上)为蓝本,深入浅出地从微观(分子层面)以及宏观(生态层面)层面来阐述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影响以及人类可以选择的干涉对策,由此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造就学生素质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尤其在高中开设美术欣赏必修课以后,美术欣赏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我们应当与时俱进,研究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适合现代学生性格特征的教学模式。   高中新课程改革对美术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要求。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从高中生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出发
华师大二附中2010届1班54个学生中,31个获清华大学保送资格,15个获北京大学保送资格,余下的8个学生也分别获得了上海交大和复旦大学的保送资格。继去年4个“竞赛男”联手打造“最牛寝室”后,今年又出现了一个“最牛班级”。  许多人认为,这些“牛班”里的“牛人”应该都是聪明绝顶的天才,读书对他们来讲犹如探囊取物般容易。实际上,成就“最牛班级”的秘诀除了天资聪明外,良好的学习“小环境”和脚踏实地的学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提到: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无论哪种教育,都贯穿着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杜威强调把“学生中心”作为课程与教育的核心,主张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对美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在美国考察期间,从以下几方面领略了美国中小学所践行的教育思想。  一、重视体育  美国的中小学每天都有体育课,课程的形式和内容也非常丰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
疏通今日教育和明日收获之间的关系是教育者的使命和责任。因为今天所培养的学生,身上所具有的各种品质,应该在未来公民身上得以延续和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在行今日教育之时,就应为未来的国家发展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础。在此,以北京市八一学校为例,从学生发展指导入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今日关键能力。  一、学生发展指导的必要性  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新时期学校发展的矛盾。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一、深入研究教学内容   要设计出一份好的“活动单”,必须深度解读教学内容。教师如果不能把握住教材、理解透教材,就无法设计“活动单”。因此在解读教材时,我们主要从三個方面着手:   1.研究文本   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习目标,列出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如字词、句段,以及思维点、生成点、练笔点、方法点、感悟点等。   2.相关阅读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给学生提供大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纲领的发布,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式进入转段升级。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必将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和体系重构。要实现这一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目标,教师成为关键要素之一,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如何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是当下一个重要课题。从教师如何成为观念更新的实践者、学习者、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