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有效地教学拓展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的外延是社会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体验,自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把语文的触角延伸到课外。拓展的本质是学生的课外语文实践。什么是教学拓展?教学拓展就是指导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证课堂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的练习,进行课外读写。恰倒好处的拓展延伸能让语文课堂更开放!语文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拓展应首先立足于课堂。课改实验教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也为教学拓展留下了十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空间,尽可能地将语文课堂变“大”,将课文内容变“长”,将教学思路变“宽”,将施教方式变“活”。
  一、课文内容的拓展
  拓展课文内容,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内容,感悟写作技法,发展想象能力。拓展可以从不同角度以多种方式进行。
  1.仿照课文的写法,顺着作者的思路续编故事
  如:学习《荷叶圆圆》时,可以出示:( )说:“荷叶是我的( )。”引导学生续编故事。
  2.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所讲述的故事的发展情形
  如学了《丑小鸭》后,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那只漂亮的天鹅后来回到她出生的家里,见到养鸭姑娘,哥哥,姐姐,公鸡和鸭妈妈后,他们会相互说些什么。
  3.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各自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说一说自己的行为表现和真实感受
  美国华特教授有句名言: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有教材,开放式课堂教学把教学内容向社会开放,向生活开放。课堂即生活,生活即课堂。现在的语文课堂,越来越注重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学为了用,用为了更好地学。如学了《胖乎乎的小手》之后,让学生说一说:“你的小手为家里人做过一些什么事情?为谁做的最多?”
  4.适当补充课外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要真正发挥叶老所说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的作用,必须将活的语文资源引进课堂,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得法于课内,增加拓展阅读兴趣并学会拓展阅读,再从课外阅读中有所收获。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能深刻体会周总理的不辞劳苦,有位教师在学了课文之后引入“总理最后一段日子的工作时间表”。在悲凉的音乐声中,在教师动情的朗读中,学生完全进入了情境。学生深深地被总理的顽强,被总理的不顾个人身体所感动,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听课老师也无不为之感动。此时大家内心都充满了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可以说这样的“拓展”让人心动,令人拍手称快。
  二、语文知识的拓展
  从落实语文基础和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素养方面讲,语文知识的拓展显得尤为重要。而“课文”的教学中,语文知识拓展的“点”多路“广”。教师要因课而异,敏锐捕捉;精心构想,巧妙设计;把握梯度,循序渐进;注重感知,“多”说“少”写。
  《两只鸟蛋》文后有:鸟蛋凉凉的 凉凉的鸟蛋
  小路长长的 长长的小路
  杨树高高的 高高的杨树
  教师可以让孩子照样子说说:
  小草( ) ( )小草
  ( )( ) ( )( )
  《美丽的小路》一课中叠词较多,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照样子说说写写有关叠词并感知其用法。可以这样设计拓展性练习:
  花花绿绿 干( ) 高( ) 整( )
  (散散)步 ( )话 ( )水 ( )澡
  打打(球) 做做( ) 听听( ) 看看( )
  《识字四》中表示方位的词出现较多(半空,花间,土里,地上,地中,房前),可以集中进行这类词的拓展性练习:
  土里,河里,公园里,﹍﹍里,﹍﹍里,﹍﹍里;
  地上,山上,操场上,﹍﹍上,﹍﹍上,﹍﹍上;
  树下,灯下,高山下,﹍﹍下,﹍﹍下,﹍﹍下;
  池中,水中,﹍﹍中,﹍﹍中,﹍﹍中,﹍﹍中。
  有的课文中出现了一些常用的关联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用这些关联词语进行说话的拓展性练习。如《日记两则》中有这样一句话:“她很好学,不是看书就是问问题。”设计的说话练习可由易到难:
  她很爱做家务,不是﹍﹍﹍﹍﹍﹍,就是﹍﹍﹍﹍﹍﹍。
  王叔叔工作特别忙,不是﹍﹍﹍﹍﹍﹍,就是﹍﹍﹍﹍﹍﹍。
  ﹍﹍﹍﹍﹍﹍﹍﹍,不是﹍﹍﹍﹍﹍﹍,就是﹍﹍﹍﹍﹍﹍。
  三、创新思维的拓展
  创新思维的拓展,可以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还能使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谓一举多得。因此,要结合具体的内容,相机进行创新思维的拓展性教学。如学了《四个太阳》后,可进行这样的创新思维拓展:你还可以画一个什么样的太阳?向把它送给谁呢?学了《画风》后,让学生展开想象:你还可以想出哪些好办法来画风呢?想得越多越好。
  特级教师秦咏中在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时,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情感的渐渐推进,一点一点地把刘备和诸葛亮的生平资料引入进来,把与文本相关联的资料渗透到学习过程中。此时的拓展在教师一张一弛的把握中,仿佛落花般悄无声息地飘落,使得原本在学生心目中陌生而遥远的三顾茅庐的故事,一步步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领悟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内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过程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通过这样的拓展,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超越了文本,产生了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理解。所以,作为教师,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对于这在拓展中临时生成的课堂资源,要注意及时利用起来,这样,既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又激发了学生创造的热情。
  四、认识能力的拓展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相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还应该重视拓展学生在认识事物方面的能力。如学了《小壁虎借尾巴》后,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重要作用。学了《地球爷爷的手》后,让学生说一说地球爷爷的手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发现的,并让学生找到有关资料读一读。
  在鲜活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善于抓住课本拓展的契机,把握课本拓展的火候,用好课本拓展这根“魔棒”,既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追求,更是对我们语文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在教学内容的拓展方面,教师要增强创新意识,要进行恰到好处的选点设题,让学生轻松有效的完成这些实践性很强的作业,最终达到语文能力的全面拓展。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可以使封闭的小学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小学语文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关键词】实践活动;教学;空间  一、大渠道中充满生命力  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也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土壤。语文课外学习要提倡参加活动,如让学生写日记、办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开辩论会、调查访问等。当然,所有的活动一定要让学生在大环境、大渠
通过对地方政府创新项目的跟踪调查,本文提出地方政府创新韧性问题,并从意识形态的支持、体制性的空间、社会力量的作用、创新行为的效用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创新韧性。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废除出租车专营”、“推动出租车体制改革”的呼声备受关注。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出租车改革已经进入重要阶段,初步指导意见已
周末,龙泉市兰巨乡仙仁村又迎来一拨游客,来这里探寻“长寿村”的养生秘诀.村民自制的长寿面、长寿米被抢购一空.rn从6年前的省级扶贫重点村,到如今的全国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人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声乐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都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教
血管作为人体营养输送的重要管道,遍布全身各处.一旦出现病变,会诱发各种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本文就聊聊血管养护的话题.rn血管不好,从头伤到脚rn头:影响认知北京同仁
期刊
摘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不能千篇一律。在课堂上,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首先要转变学习理念,从“被学习”转为“要学习”;其次要创新教学方法,由灌输变为引导;最后要包容不同观点,由“必须”转为“如果”。  关键词:文学欣赏 自主性 引导 创新  美国未来学家阿布文.托夫勒曾说过:“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期刊
期刊
威龙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曾经被业内人士誉为是国产葡萄酒行业中的“洋河”! 威龙葡萄酒自公布上市计划,到如今埋在闯关IPO的隐忧中,如何突出重围,利用“洋河”之势化险为夷?  逆势上市有挑战  日前,威龙葡萄酒预披露招股说明书,拟募集资金7.047亿元,投向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有机酿酒葡萄种植、营销网络建设、有机葡萄酒生产以及偿还银行贷款项目。按照威龙葡萄酒的计划,募集资金将会用于1.8万亩有机酿酒葡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