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现在的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对小学生个性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文是一门创造性和想象性都非常丰富的学科,这对培养小学生的个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怎样在小学语文课中培养起小学生的个性,这将成为一个有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生 个性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067-01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语文的日常教学必须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起他们的学习意识和习惯,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理念为小学老师提供了一个正确的引导方向,标志着传统的语文课将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不断开启智慧和充满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小学的语文课堂要有活力,让学生彰显出自己的个性。
一、开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俗话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拥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主动去学习。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老师要做到让学生得以兴致盎然,让他们在学习中领会到新知识,享受到学习语文带给他们的种种乐趣,从而培养起他们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群鸟学艺》这篇语文课时,老师可以精心设计各种鸟类图片,在导入故事的时候,可以使用故事导入法,并把老师自备好了的鸟类图片贴在黑板上,循序渐进地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很容易让学生融入情境教学中,展开他们的想象,这比传统的简单讲述更可以激发出学生的灵性。
二、要调动起他们的所有感官,展示学生的自我
在语文新课标中强调: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必须要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不断点拔他们的学习思路,而作为学生,要有自己的思想以及意识,获取新知识。因此,在整个语文教学的课堂中,主角不应该是老师,而应该是学生。如果没有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别谈什么高质量、高效率了。有心理学家指出:“只有在激发出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能力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时,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探索知识,极具求知欲的学习状态中。”例如在学习一门新课程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语文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自学课文,把问题和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在学生自学时要求他们做到边读边想。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出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在娱教中掌握知识。所以,要在课堂中调动起他们全身的感官,使学生们全方位地参与到学习中,才可以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性和学习兴趣,使语文变得有生机,充满活力。
三、小学语文在培养学生个性中存在的问题
在讨论小学语文教育培养学生个性之前,要首先意识到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主观的能动性缺乏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还是老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讲台下听的教学模式,属于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具有相当大的缺陷,那就是学生只能一味地听老师讲,不能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不能提高学生个性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太过单一
我国小学教育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学生认识新字和不断朗读,严重轻视了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联想,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老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動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老师和学生之间严重缺少交流与互动。不能帮助学生找出他们的缺点和优点,培养他们的个性。
(四)语言文字应用够不规范
现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本来是应该给学生带来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但却事与愿违,不断给他们带来了视听污染。最为严重的就是现在的网络技术,网络中存在很多错字。语言文字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应用,就使学生不但不会正确用语,反而还学会了制造垃圾语言。
四、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出学生的个性
(一)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想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小学的语文课是一门极富想象力的学科,老师应该充分给予学生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例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和领悟新知识,这样不但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起他们的个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安排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互动和讨论,发表出他们自己的观点,这就可以让他们乐于交流和探讨,形成一个良好的品质。
(二)老师要创造出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因为老师的威严,导致了整个教学环境气氛过于紧张和严肃,使学生要么不敢想,不敢说;要么就是说空话、假话。这种情况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利于培养他们的个性。所以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唤出学生的自信。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老师应该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主动去学习和思考。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敢想、敢说,将学习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培养出学生的个性。
怎样才可以培养起学生的个性呢?第一,老师在心目中要树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既是师生,又是朋友,要相互信任对方。只有当老师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学生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意见。第二,老师应该了解自己班上每位学生的个性,积极帮助他们。根据不同性格的学生使用不同的引导以及帮助,这样不但可以发挥出他们的优点以及特长,还可以帮助他们及时找出缺点,认识到错误。第三,老师要提倡学生畅所欲言。如果学生对某些问题不能畅所欲言,只是保持沉默,这对培养学生个性不利而且会产生严重影响。只有让他们畅所欲言,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看法,老师才可以了解和认识到学生,培养出他们的个性。
(三)不断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是否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关键要看老师教学的艺术性和巧妙性。因此,老师在课堂讲课和提问时,要注重强调其艺术性和巧妙性,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积极地去探讨,提高自主性以及探索性。
参考文献:
[1]杨细丹.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
[2]杨木球.浅谈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学中如何彰显学生个性[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0,(12)
[3]杨春霞.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1,(36)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生 个性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067-01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语文的日常教学必须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起他们的学习意识和习惯,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理念为小学老师提供了一个正确的引导方向,标志着传统的语文课将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不断开启智慧和充满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小学的语文课堂要有活力,让学生彰显出自己的个性。
一、开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俗话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拥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主动去学习。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老师要做到让学生得以兴致盎然,让他们在学习中领会到新知识,享受到学习语文带给他们的种种乐趣,从而培养起他们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群鸟学艺》这篇语文课时,老师可以精心设计各种鸟类图片,在导入故事的时候,可以使用故事导入法,并把老师自备好了的鸟类图片贴在黑板上,循序渐进地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很容易让学生融入情境教学中,展开他们的想象,这比传统的简单讲述更可以激发出学生的灵性。
二、要调动起他们的所有感官,展示学生的自我
在语文新课标中强调: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必须要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不断点拔他们的学习思路,而作为学生,要有自己的思想以及意识,获取新知识。因此,在整个语文教学的课堂中,主角不应该是老师,而应该是学生。如果没有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别谈什么高质量、高效率了。有心理学家指出:“只有在激发出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能力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时,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探索知识,极具求知欲的学习状态中。”例如在学习一门新课程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语文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自学课文,把问题和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在学生自学时要求他们做到边读边想。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出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在娱教中掌握知识。所以,要在课堂中调动起他们全身的感官,使学生们全方位地参与到学习中,才可以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性和学习兴趣,使语文变得有生机,充满活力。
三、小学语文在培养学生个性中存在的问题
在讨论小学语文教育培养学生个性之前,要首先意识到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主观的能动性缺乏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还是老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讲台下听的教学模式,属于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具有相当大的缺陷,那就是学生只能一味地听老师讲,不能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不能提高学生个性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太过单一
我国小学教育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学生认识新字和不断朗读,严重轻视了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联想,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老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動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老师和学生之间严重缺少交流与互动。不能帮助学生找出他们的缺点和优点,培养他们的个性。
(四)语言文字应用够不规范
现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本来是应该给学生带来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但却事与愿违,不断给他们带来了视听污染。最为严重的就是现在的网络技术,网络中存在很多错字。语言文字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应用,就使学生不但不会正确用语,反而还学会了制造垃圾语言。
四、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出学生的个性
(一)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想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小学的语文课是一门极富想象力的学科,老师应该充分给予学生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例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和领悟新知识,这样不但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起他们的个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安排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互动和讨论,发表出他们自己的观点,这就可以让他们乐于交流和探讨,形成一个良好的品质。
(二)老师要创造出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因为老师的威严,导致了整个教学环境气氛过于紧张和严肃,使学生要么不敢想,不敢说;要么就是说空话、假话。这种情况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利于培养他们的个性。所以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唤出学生的自信。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老师应该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主动去学习和思考。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敢想、敢说,将学习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培养出学生的个性。
怎样才可以培养起学生的个性呢?第一,老师在心目中要树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既是师生,又是朋友,要相互信任对方。只有当老师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学生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意见。第二,老师应该了解自己班上每位学生的个性,积极帮助他们。根据不同性格的学生使用不同的引导以及帮助,这样不但可以发挥出他们的优点以及特长,还可以帮助他们及时找出缺点,认识到错误。第三,老师要提倡学生畅所欲言。如果学生对某些问题不能畅所欲言,只是保持沉默,这对培养学生个性不利而且会产生严重影响。只有让他们畅所欲言,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看法,老师才可以了解和认识到学生,培养出他们的个性。
(三)不断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是否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关键要看老师教学的艺术性和巧妙性。因此,老师在课堂讲课和提问时,要注重强调其艺术性和巧妙性,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积极地去探讨,提高自主性以及探索性。
参考文献:
[1]杨细丹.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
[2]杨木球.浅谈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学中如何彰显学生个性[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0,(12)
[3]杨春霞.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