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早期巡航导弹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che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巡航导弹的鼻祖不是美国,也不是英国,而是被世人万般唾骂的纳粹德国,德国最先研制了也是最先投入使用了V-1导弹,虽然这一秘密武器并没能挽救法西斯必然灭亡的命运,但它的问世及大规模的使用给盟军带来了很大震惊。二战后,美军利用英军送来的V-1残骸,研制了第一代巡航导弹,这些导弹虽然性能不是十分理想,但却奠定了美军在巡航导弹中的霸主地位。
  


  冷战来临,世界划分成了敌对的东西方集团。美国最大的对手就是所谓“铁幕”后的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必须具备打击社会主义“铁幕”后的目标手段才能有效遏制战后东方势力在世界的渗透。应对这个难题的重担就落在了军方和当时处于萌芽状态的航天工业身上。美国空军和航天界科研、工程人员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靶场和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尔角发射场进行了无数次的试射,经历了多次失败和磨练,克服了大量技术故障后,空军的早期巡航导弹计划终于走上了成功发展之路。本文将记录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斗牛士”出场
  
  在20世纪50年代,与“军事工业联合体”、“超音速飞机”,以及“全天候震撼性打击”等词汇一样,“大规模报复性打击力量”一词的出现频率非常高。1954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首次宣布,作为“遏制侵略的一种大规模报复性打击力量”,美国已在欧洲部署了“斗牛士”导弹。“斗牛士”导弹是现在陆基巡航导弹的先驱,也是改变了远程作战样式的武器家族中的第一代代表。
  “斗牛士”从设计之初就要求它作为一种能够携带1400千克常规或核弹头的地对地战术导弹。事实上,马丁公司研制的这种B-61“斗牛士”导弹可以说是美国首批无人驾驶轰炸机。它由地面人员电子操控,利用固体燃料推进器从一辆12.2米长、20吨重的移动拖车上发射。靠喷气推力前进的“斗牛士”看上去有点像马丁公司推出的流线造型、T型尾翼、安装3台发动机的XB-51“黑豹”轰炸机。事实上这款导弹的外观与朝鲜战争日寸期的喷气战斗机很像,只不过少了飞行员座舱。这种安装后掠翼的导弹,配备阿里森J33涡轮喷气发动机和固体燃料火箭推进器,发射总重为6170千克,起飞瞬间导弹可获得254千牛的推力。据说“斗牛士”最高时速可达970千米/小时,而且在最终攻击目标阶段的速度可以达到超音速;飞行高度13.4千米,有效航程1111千米。
  美国的“斗牛士”导弹研发计划开始于1945年8月,4年后,也就是1949年1月19日,首枚XB-61试验型导弹试飞。到1952年6月,共有18枚生产型B-61导弹进行了试飞。试飞后,该型导弹的编号被更改为TM-61(TM指战术导弹),归属位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尔角发射场的美国空军第6555导弹联队第1和第69无人轰炸机中队。此后为了训练人员以及调试、改进导弹的机载系统,这种绰号“斗牛士”的导弹又进行了多次发射。第一批“斗牛士”导弹作战部队归属美国空军战术空军司令部指挥,于1959年首先被派往西德、韩国和台湾等地执行海外任务。当时在上述三地执行任务的分别是第38战术导弹联队下属的第1、11和69无人轰炸机中队。到1959年,共生产1000多枚“斗牛士”导弹。随着性能更加先进、绰号“马斯”的TM-76导弹的问世,TM-61“斗牛士”导弹开始逐步退出部队。
  


  
  “蛇鲨”出水
  
  尽管诺斯罗普SM-62“蛇鲨”在研制初期遇到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但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使之成为美国第一款真正的洲际导弹。它的真正贡献是其所拥有的潜能。正如诺斯罗普公司在1959年宣传的那样,“迄今为止没有任何防御战略可以阻止‘蛇鲨’的大规模进攻!”
  “蛇鲨”的最初编号为B-62,1947年开始研制。美国当初的设计意图是研制一款过渡型的地对地导弹系统(在“蛇鲨”之后,出现了康维尔公司的B-65“宇宙神”、马丁公司的B-68“大力神Ⅰ”等洲际导弹)。“蛇鲨”导弹可以从移动或固定平台上发射,动力装置为两枚固体燃料推进火箭,每枚推力可达580千牛。“蛇鲨”使用的主发动机在不同时期有一定的变化。早期的试验型(N-25)使用的是推力为22.3千牛的阿里森J33涡轮喷气发动机;而在后期的试验型(N-59)和实战型(SM-62)上使用的则是推力为46.7千牛的普拉特·惠特尼公司J57涡轮喷气发动机。“蛇鲨”是美国巡航导弹当中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一款,长20.5米,发射重量22.68吨,设计携带的武器为核弹头。
  “蛇鲨”的特别之处是:它使巡航导弹真正实现了洲际航程、内部制导和核杀伤力。它最大飞行高度可达15.24千米,巡航速度接近1马赫。这些性能使得它在当时几乎可以说是难以防范的。“蛇鲨”飞行路线由内置的“马克Ⅰ”系统24小时制导。在试飞阶段,研究人员还曾通过跟随导弹飞行的F-89D“蝎子”战斗机发出的无线电飞行控制信号,引导试验型“蛇鲨”(N-69)返回卡纳维尔角发射场,着陆回收。
  到1958年,经过10年紧张的研制和试验之后,首批用于实战的SM-62“蛇鲨”导弹研制成功。1959年5月,C-124“环球霸王”和C-133“运输霸王”运输机将它们运送到了新家——缅因州的普瑞斯克岛。1960年3月18日,首批“蛇鲨”导弹开始正式警戒值班,随时准备对苏联发动报复性打击。它归属新成立的第702战略导弹联队下辖的第556战略导弹中队指挥。不过到了1961年3月,随着“宇宙神”和“大力神”洲际导弹成为美军最主要的战略核武器,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便下守撤编“蛇鲨”导弹部队。
  “蛇鲨”虽然没有在冷战初期做出什么贡献,但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通过组建556战略导弹中队和702导弹联队取得了训练、管理战略导弹部队的经验,也得到了维护保养大型洲际导弹的丰富经验,这些经验对手维护后来的“民兵”、“大力神”等弹道导弹来说是无价的。
  


  
  最初的防空导弹
  
  波音公司的,M-99A“波马克A”导弹是美国海军早期的“百灵鸟”地空导弹的第二代升级版本,在性能上有很大改进。“波马克”导弹是美国空军惟一用于实战的拦截导弹(陆军使用的是“奈基Ⅰ”和“奈基Ⅱ”地空导弹)。“波马克”(BOMARC),这个名字由主承包商与技术支持机构“密歇根航空研究中心”(MARC)的首字母缩写合成而来。它的编号,M-99则是排在当时诸如F-94等空中拦截机编号之后而得来的。因此,可以说,“波马克”导弹也算是超音速系列战机问世前,美国空军最新型的“飞机”了。
  


  “波马克”导弹是美国空军第一代远程地空巡航导弹,是一种全自动、自携式(即飞行中不会丢弃任何部件)的飞行器。“波马克”导弹重6800千克,可携带核弹或常规弹头,使用近炸引信,采用固定阵地垂直发射。与那些需要数百工时来发射的早期导弹不同的是,“波马克”导弹是首款可以通过一个名为“赛 奇”(SAGE: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的计算机系统实施自动飞行控制的导弹。这种计算机遥控系统由IBM公司开发,遥控距离达2420千米,可以从佛罗里达州遥控纽约州发射和飞行的导弹。从1952年“波马克”导弹开始试验到1960年4月在卡纳维尔角发射场完成最后阶段试射,期间共进行了70次发射。“波马克”可以成功拦截从航速较慢的QB-17到超音速的X-10等多种飞行器以及“狮子座Ⅱ(Regulus)导弹。
  


  “波马克A”导弹的动力装置为航空喷气通用公司的LR59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和两个推力为44.5千牛的RJ43冲压式发动机。改进后的,M-99B型导弹则由Thiokol公司的XM-51固体燃料火箭推进器和功率更大的马奎特(Marquart)冲压式发动机提供动力,飞行速度可达2.8马赫,高度达30.5千米。首批,M-99A导弹子1957年12月开始批量生产,并部署在长岛东部的萨福克县美空军基地、新泽西的麦克耐尔空军基地和加利福尼亚州的特拉维斯空军基地,以防止敌方轰炸机编队突然发起袭击。到了1961年,改进后的,M-99B被部署到了纽约州的尼亚加拉、明尼苏达州的德卢斯、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克拉曼多、华盛顿的埃弗雷特等地。在加拿大空军取消了本国的CF-105“箭”式截击机后,它也被部署到了一些加拿大城市。1957~1964年间,波音公司共生产了700枚“波马克”导弹。,M—99B导弹一直服役到20世纪70年代初。
  
  “纳瓦霍”开始腾飞
  
  北美公司的X-10/“纳瓦霍”导弹几乎可以说涵盖了上述各种导弹的优点。“纳瓦霍”导弹研发计划可以说是各类计划当中最大胆的一项,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推进、飞行速度2马赫的地面起降试验飞行器X-10;另一阶段是使用火箭助推器和冲压喷气发动机、飞行速度3马赫的XSM-64/G-26。“纳瓦霍”编号B-64,原本像“蛇鲨”一样,是设计用来作为在完全具备实战功能的战略弹道导弹投产前的一种过渡武器系统。
  


  与其他导弹项目不同的是,“纳瓦霍”导弹在美国东西两个海岸的发射场都进行了试飞。在第一个研发阶段,这种拥有三角翼、外观很像飞机的X-10在美军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了回收试飞。试验从1953年10月14日开始,首先进行了遥控飞行试验。在此后的一年半里,又进行了14次试飞。尽管在这一阶段实现了许多颇具挑战性的目标,但试飞的5枚X-10有4枚毁于事故。目前幸存下来的那枚X-10被陈列在了俄亥俄州代顿的空军博物馆里。
  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试验结束之后,“纳瓦霍”又转到了卡纳维尔角发射场进行试验。为了完成火箭助推的G-26任务,又有8枚X-10加入到了试验队伍中。在当年“蛇鲨”曾用过的试验场上,试飞总共进行了15次。在此阶段,“纳瓦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包括:N—6A完全自动导航系统的成功使用;在1956年2月29日,由涡轮喷气发动机推进的飞行器首次飞行速度超过了2马赫。在1958年9月至1959年1月间,最后3架X-10飞行器曾被用作,M-99“波马克”导弹的靶机。
  1956年11月,G-26导弹,即SM-64战略导弹试验型或XSM-64导弹开始进行垂直发射、火箭推进试验。导弹试飞之初并不顺利,首次试射时就在飞行中出现难以控制的倾斜摆动,最后在空中解体。不过随后几次的试飞都取得了成功,并且还在1957年9月18日的第6次“纳瓦霍”试飞中,最高飞行速度达到了3.5马赫。
  在生产出来的12枚G-26“纳瓦霍”导弹中,有11枚于1956~1958年在卡纳维尔角发射场进行了发射。在当时进行的超音速环境研究项目中有两次试飞以失败告终。幸存下来的第12枚“纳瓦霍”目前正耸立在卡纳维尔角空军发射场的主门前,以此自己念那些为这种先进战略导弹做出贡献的人们。
  


  
  “马斯”——结束篇章
  
  “马斯”导弹实际上是在TM-61“斗牛士”导弹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它的内部制导功能和1930千米的航程大大增强了美军的威慑力量。早期的“马斯A”导弹采用了“自动地形识别和导航系统”(ATRAN),所使用的地图系统与当今巡航导弹使用的卫星拍摄的地形地图系统有点相像。“马斯”比“斗牛士”长1.5米,重2270千克。它装有一个大功率的阿里森J33涡轮喷气发动机,可提供23.2千牛的推力;而它的固体燃火箭推进器则可以提供445千牛推力——相比“斗牛士”的推进器只有254千牛的推力。这两款导弹的弹身直径几乎是一样的。
  随后出现了更先进的TM-76“马斯B”导弹,使用先进的抗干扰惯性制导系统。该制导系统与空军最新的战术喷气式战斗机使用的系统较为相像。“马斯B”导弹的射程扩大到了2254千米,能够在300米到12.2千米的高度内飞行。
  到1969年,“马斯”一直作为美国战术空军司令部下属部队在海外执行任务。“马斯”在所有美国空军巡航导弹中有着服役时间最长的记录。它归属第38战术导弹联队,部署在西德的哈恩、塞姆巴克、比特堡空军基地和冲绳的嘉手纳空军基地。它们组成了一个全天候的警戒防护体系,其警戒区域直达华约国家。第38战术导弹联队装备的“马斯A”导弹和“斗牛士”导弹一直服役到1966年,而改进后的“马斯B”导弹则服役到了1969年4月。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归属于嘉手纳基地第498战术导弹大队的“马斯B”具有防轰炸功能的发射塔目前已经被改建成一座寺庙。这可能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一个戏剧性的例子吧。
  
  结束语
  
  美国有“斗牛士”、“波马克”和“马斯”这样长期服役的导弹,也有像“蛇鲨”、“纳瓦霍”这样服役寿命较短的导弹。对它们成败的最终判断,不应该仅仅看它们的性能表现是否出色,而应该从更广的角度来进行评判。
  这些巡航导弹可能没有取得预期的那样成功,但它们也促进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进步。例如,在“蛇鲨”的飞行试验中验证了制导、导航以及其他航空电子和光学系统——这些都在航速高达3马赫的SR,71“黑鸟”侦察机上得到了应用。“纳瓦霍”则证明了惯性全自动导航系统的价值,它在航速达3马赫的XB—70轰炸机、海军A3J“民团团员”舰载机以及完成了北极冰下之行的“鹦鹉螺”号核潜艇身上得到了应用。G-26的火箭推进器日后也成了“红石”火箭的动力装置。而正是“红石”火箭将美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探索者1号”和美国首架载人航天飞船“水星号”送上了太空。
  从历史角度看,这些导弹构成了美国强大的核保护伞及核报复能力。它们一直都没有用于实战——这个事实说明,这些导弹已经很好地发挥出了自身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生态宜居的一项重要任务。据调查,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治理碎片化,未能形成合力,亟需学术界进行研究。因应这一需求,本文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以湖北省A市为例,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碎片化”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整合各种力量和资源、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框架结构涵括六章:
  第1章:绪论。该章包括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重要概念界定、本文研究的方法、结构及创新等内容。
 
信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社会矛盾冲突,信访工作处理是否妥当,与社会的安定和谐息息相关,而基层信访又是我国信访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响应国家政策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的转型工作也更加顺利的进行,而此时出现在基层信访工作中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群众信访的诉求量也随之增多,牵涉的事件更加复杂。基层信访部门作为协调机构没有对诉求事项的处置权,更没有执法权,因此在处置基层信访工作时会遇到重重障碍,这不仅放慢了基层政府的工作效率,并且损害了其社会形象,
6月7日美国空军在伊拉克中部迪亚拉省阿古拜以北8公里处投下的2枚精确制导炸弹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次空袭成功地击毙了正在一栋建筑物中召开会议的扎卡维及其7名高级助手。尽管此前这个“基地”组织三号人物的死讯已经传出过多次而后来又都被证明并不属实,然而这一次,美军似乎真的中了“头彩”。6月8日伊拉克总理马利基亲口宣布的这一消息增加了新闻的权威性,顿时在新闻发布会的现场掌声、口哨声、叫好声响成一片。随
期刊
为配合陆军转型,德国已研制出新一代装甲输送车。装甲输送车主要用于战场上输送步兵,因而有人称它为“战场出租车”。德国新型装甲输送车采用模块化设计,性能突出,可提高步兵的快速反应能力、生存力和战斗力。      改错归正    德国新型装甲输送车被命名为Boxer,在德语中,“Boxer”是“拳击手”或“家犬”的意思。至于这个词为何具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可能是因为看家狗遇到不速之客时,会马上站立起
期刊
二战中美国大兵对军用吉普车曾有过精辟的评价,“除了不能烤面包,它可以做任何事!”战争中,这些四轮驱动的轻型越野车给美军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侦察、先导、传达命令、运送物资,为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战争中发现吉普车卓越表现的并非只有美军,还有大洋彼岸的苏联。    苏德战场上,夏秋的泥泞和严冬的积雪,更证明了吉普车重要的军事意义,特别是在战争中作为侦察兵和通讯兵的交通工具,以及作为中层和基层指挥员的座车,
期刊
从开始起飞滑跑到加速到1.5马赫、9000米的高度不超过两分半钟,从时速200节到超音速只需30秒,满油起飞时最大外挂重量达到7.5吨、同时滑跑距离却只有区区300米——这些梦幻般的指标甚至比某些飞行员梦想中的还要好,到底是什么飞机拥有如此惊人的飞行性能?答案是——欧洲战斗机“台风”。  对于该机的飞行性能,有一则传闻颇能说明问题,据说该机在研制成功后进行的某次试飞中,空中管制员看到雷达显示屏上有
期刊
2002年6月6日乌克兰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在黑海之滨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已完工95%的前苏联海军的“光荣”级导弹巡洋舰的第四艘舰“乌克兰”号,在俄罗斯海军不需要的情况下,可能向第三国出售。消息传出,舆论除了猜测哪个国家的海军能够争得这块肥肉外,纷纷对俄罗斯海军的衰败和一蹶不振深感惋惜。在20世纪70、80年代发展鼎盛时期,为了与美国海军争夺世界海洋的霸权,苏联海军研制建造了一大批新型的远洋作战舰艇
期刊
任无追 撰稿    这是一支和党的生日同为一天,被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定位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年轻兵种。这支年轻兵种,在普通人甚至是媒体眼中,是神秘而让人惊叹的。一直以来,人们谈论、描述这支兵种,要么是问号,要么是感叹号。    人们好奇于这支兵种的神秘。他们总是穿行于人迹罕至的荒原密林之间,总是默默无闻地将一枚枚天神剑送上天空。人们也惊叹于它的每一次惊天动地的出场与“亮剑”。  从卢沟桥的第一片营地
期刊
中国台湾四面环海,所以台军中海军所占比例相当大,近年来更全面加紧了海军主要武器装备的高技术化进程。根据“战略持久、战术速决、以海制海、决战境外”的作战方针,台湾海军以“舰艇武器导弹化、指挥管制自动化、反潜作战立体化”为目标,以反潜、反水雷装备为发展重点,积极开展装备的更新换代。目前,台湾海军主要作战舰艇已全部更新,基本形成了一支现代化程度较高、综合作战能力较强的海军舰队。      总体情况   
期刊
一颗子弹的旅程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军火商的发财机密和世界观究竟是怎样的?《战争之王》告诉你这些,但远远不是全部。军火商、动作、冒险,只是这部电影的谜面。试图去对这个世界庞大、永恒而复杂的历史和现实——战争和暴乱——寻求一种有效的解释和刨根问底式的怀疑,才是这部片子的初衷和魅力。    《战争之王》讲述的是这个地球上玩军火的故事,也是一个残酷的玩火寓言。无论如何,任何所谓的贪婪都有可能是披着迷人的外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