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是这段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让他在自己的公司被高价收购后,留任长江实业旗下和记黄埔的董事总经理,成为唯一一位“和黄洋大班”。军旅出身的他,偏爱且擅长刺激的收购战。他的不少代表作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例如,通过收购香港电灯和加拿大的赫斯基石油,发展和记黄埔的能源业务。1993年离开和记黄埔时,外界一度揣测马世民与李家关系生变,然而他自己创办的GEMS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总部办公室就位于长江中心。“对于李先生,我不仅仅是尊重,更是爱他,他是而且将一直是我的朋友。”
马世民有着很强的自我约束力,对待下属从不带强横的军人风范。“在军队里,他们可以毫无理由地惩罚你,而且你必须无条件服从。而在公司里,我不会要求别人去做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穿越过去的生命印记
当被问及战场上的伤痕印记时,他言谈依旧从容,脊梁细微前倾,缓缓开口解释:“我未曾有过面对面近距离杀敌的经历,都是远距离扫射狙击,但之后整理战场,亲眼看到的感觉仍然是难以言说的。” 真正的军团生活,远不是小说《火爆三兄弟》里描绘的那种英勇浪漫,相反十分艰难苦闷。在经历过血腥的战斗、看血肉模糊的尸体太多几近麻木的时候,身为天主教徒的他开始产生疑问:上帝为什么会允许这样凄惨的事情一再发生?而教堂只给出一句单薄得不具说服力的解释:人类是无法理解上帝想法的。
他开始重返一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两年前,他去了阿尔及利亚,在那里,他遇到一个人,其父是当年第一个对法国人开火的阿尔及利亚人,正式发起了反对法国的独立战争,当地因此为其父树立了雕塑。
他们在雕塑面前合影并一起吃饭,饭桌上马世民和年轻人开玩笑说,“正因为你父亲开的第一槍没打准,所以我还活着。”
这之后,他将这张合影照片设为了手机屏保,屏幕上异国男子正平和微笑。
“你知道吗,时光会过去,历史终成历史。人不能活在现在,却一直抓着过去不放。必须学会忘记,并向前看。”
还有一次,为了找到50年前军团在大山里扎营、做饭的地点所在,马世民去到附近村庄里寻找最年长的人,“也许只有他会记得那些曾来过一夜的外籍兵们。”
找到的老人85岁了,是这个村子的族长。老人果真记得并且领着他们找到了当时的扎营地。“我站在那里,太神奇了,我竟然回忆起自己当时营帐的位置,并且又站到那块地面上!”
后来全村子的人都来了,办起了篝火晚会。那位85岁的族长就坐在火边喝着马世民带去的酒,看所有人在一起跳舞。
从极热到极寒
作为冒险家,马世民的另一旅程无疑更受瞩目。
2004年,当时63岁的马世民和42岁的英国极地探险家彭哈多由南极洲边缘的大力神湾基地出发,以徒步且不设后援的方式,向南极点进发。

第一次见马世民,彭哈多因为不确定这个比自己大21岁的男人是否能坚持走完全程,对他提出了一年的前期训练计划,并要求他去英国境内的高山提前试手。
害怕寒冷的马世民从前几乎只去热带度假,上一次探险的壮举也是在炎热的撒哈拉沙漠(1999年他参加世界上最严酷的越野赛跑——撒哈拉沙漠马拉松大赛,跑完全程254公里),这次因妻子珍妮弗要驾驶直升飞机穿越南极,两人约定在终点汇合,他头一次尝试了零下温度里的生活。
从极热到极寒,在全球最冷的地方,苍茫的白色大地上只有一个人在行走。那是丢失了滑雪板的马世民。在距离目的地还有400英里的地方,海拔越来越高,雪也变得很薄,很少有人能离开滑雪板前进。
然而2月7日前,他们必须赶到山顶。在那里,他们将雇一架飞机上山顶,如果不能准时到达,太阳将落下,天空暗下去,什么都看不到,飞行也将格外危险。
于是,彭哈多先走一步,先去支好帐篷休息,然后马世民自己慢慢赶上来。他独自在雪地里走着,每天看着同伴越走越远,身影慢慢变成一个小点直至消失,独留身边空无一物的自己,唯一能看到的就是满目白色。
事后,所有人都问他当时在想些什么,“没有,我什么都没有想,我只知道,要尽快地走下去。”
这时,耳麦里传来一个声音:“告诉你个坏消息,珍妮弗坠机了。”
幸好,顶着最高时速100公里的强风,在零下四五十摄氏度的严寒里,他听到了那声音继续说:“但你放心,她已经在医院,没有事情了。”
坠机严重,飞机都散架了。珍妮弗手臂、肋骨摔伤,另一位驾驶员则摔坏了背部,但是他们都很幸运。在等了3个半小时后,他们被后方人员发现,原本为马世民准备的后备直升机迅速联系了当地的医院并且接到了阿根廷。
他和彭哈多用了58天走完了艰难的1095公里。和妻子的约定没能实现,马世民下山后第一时间赶往医院。
珍妮弗的幸运即是马世民的幸运。
可以说,自从珍妮弗第一次出现在他的生命中,就从没停止过影响他。马世民一共求了两次婚。第一次珍妮弗拒绝了,他抛下一切进了兵团;第二次珍妮弗同意了,他抛下兵团和深造机会走进了婚姻。
他从未问过妻子第二次同意求婚的理由,却讲述了一件貌似无关的小事。最初对《马世民的战地日记》感兴趣的出版商是一位女士。当马世民见到她时很困惑:“为什么一位女性会想要出版这本男人才感兴趣的书籍?”女士肯定地告诉他:“你想错了,这是一本女人的书。年轻的男孩儿离开去参军,回来迎娶家乡的女友,如此浪漫的故事,难道不正是女人们的最爱吗?”
听完她的话,马世民当即同意由这位女士代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也许正是这个浪漫的故事,让珍妮弗最终嫁给了她心中远征归来的英雄。
婚后,马世民从未停止过探险之旅,妻子珍妮弗和他一样是直升机飞行员,开直升机飞遍全球是她的梦想。夫妻在探险道路上并驾齐驱,常常让他们的儿女们担忧又无可奈何。今年,为了纪念偶像、英国探险家斯考特,他们将会一起重回南极。
2012年9月7日,马世民在伦敦的办公室请我们吃饭,指着高一千多英尺、全玻璃的碎片大厦(The Shard)说,三天前,他用绳索从那个楼上爬下来,这是奇人的又一斑。这可是一位72岁的青年人啊!
对于今天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马世民对当代青年人,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对我来说,他是一个实在丰富的老师。我不知道他在全世界有多少产业,怎么飞的,如何分配时间的,值得我学习的还多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