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韦斯顿

来源 :旅游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hua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韋斯顿的作品,有着「神来之笔」的魅力。这些「魅力」来自于他对自然生活的挚爱,也来自于他独特的眼光、高品质的美学素养以及高深的摄影技术。韦斯顿拍的辣椒,初看是辣椒,细看却像极了人体,富含艺术韵味;他拍的螺壳,乍一看像是人体,仔细端详后,自然舒畅、细腻圆滑,又有一种说不出的超脱感。
  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1886~1958)
  是美国一位富有独特艺术成就、传奇生活色彩、以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摄影家,也是第一位获得古金汉姆奖金的摄影家。经典代表作有《鹦鹉螺》、《青椒》、《白菜》、《裸体》、《树干》、《岩石》等系列作品。
  爱德华·韦斯顿,全名爱德华·亨利·韦斯顿(Edward Henry Weston),于1886年3月24日出生在美国芝加哥。虽然家境不太富裕,但是家里充满了艺术气息。祖父爱德华·佩森·韦斯顿(Edward Payson Weston)是一名文学博士,也是弗雷明翰地区一所私立学校的负责人,他培养了韦斯顿对于文学爱好的兴趣,这对韦斯顿后来摄影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巨大的影响。父亲爱德华·伯班克·韦斯顿(Edward Burbank Weston)是一名受人尊敬的医生,他培养了韦斯顿坚毅的性格,也无意中改变了韦斯顿的一生,也间接地改变了世界摄影史的发展。

他曾是一位工于生计的摄影匠人


  1902年8月,在韦斯顿16岁的时候,收到了父亲寄来的一台柯达公牛眼2号相机,此时他正在美国风光优美的中西部度假。这台相机,让韦斯顿产生了浓厚的创作兴趣。然而,这台相机并不能满足他对摄影更深层次的追求。在返回芝加哥后,他每天步行10英里去上学,同时戒掉零食,甚至课余时间去打工,目的就是攒钱购买相机。终于,他攒够了11美元,咬牙买下了一部配有脚架和滤光镜的5×7英寸的二手大画幅相机。这台相机拍摄的作品,让他欣喜若狂,从此正式踏上追求摄影艺术的道路。
  在学生时代,韦斯顿没有按期完成学业。离开学校后,他从事了很多工作,并不停地更换新工作,还一度成为专门登门拍照的人像摄影师。 “从摇篮里的新生儿到棺木里的死尸”,都曾成为韦斯顿的“模特”。然而,这些拍摄并没有给韦斯顿的拍摄技术带来多大的进步,他仍旧是一位工于生计的摄影匠人。这些反复平淡的拍摄工作,让韦斯顿感到十分苦恼,于是在1907年秋天,他报名参加了伊利诺斯摄影学院的摄影课程,并在6个月内完成了学业。这是他一生唯一接受的正规摄影教育。完成学业之后,韦斯顿先来到洛杉矶的乔治·斯特克尔人像工作室做了一名修图工,在1909年又转到路易斯·莫琼尼尔人像工作室成为了一名人像摄影师,在这里,韦斯顿充分展现出在摄影方面的卓越才华。

我要让别人都知道我的名字,这无关于我所在的地方


  每一位热爱摄影的人,或许都会对自己处女作记忆深刻。韦斯顿的处女作,便是一幅在芝加哥华盛顿公园里拍摄的冬日雪景。在照片刚洗印出来时,他高兴地甚至浑身发抖。这张雪景照片让他爱不释手,夜不能寐。但仅仅过了几天,他的心情开始变差,因为他发现照片不够完美:树太黑,雪太白,没有层次,缺少细节。为了追求理想中的完美境界,韦斯顿在摄影艺术领域里,开始了一场为期46年的漫长探索,直到1948年,他患上震目性麻痹症,才不得不放下照相机。
  1911年,韦斯顿在小城Tropico开设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妹妹问他为什么要选在Tropico,而不是在洛杉矶附近的大都市,韦斯顿回答说:“我要让别人都知道我的名字,这无关于我所在的地方。”
  1922年,韦斯顿在纽约见到了当时美国的摄影大师斯蒂格里茨和斯特兰德,这次短暂的会面给他的摄影人生带来了很大转机。韦斯顿在日记中写道:“斯蒂格里茨通过和我两小时的会面,对准了我一生的焦点。”此后,韦斯顿摄影技艺突飞猛进,不论人物、风景、景物,都有鲜明的风格和特色,逐渐得到了业界和媒体的关注。1930年,他在纽约成功地举办了第一次个人影展。1927年至1936年,成为韦斯顿摄影艺术成就的鼎盛时期。这期间他的经典代表作《鹦鹉螺》、《青椒》、《白菜》、《裸体》、《树干》、《岩石》等系列作品纷纷诞生。

f/64小组,最小的光圈获得最大的景深


  1932年,韦斯顿和安塞尔·亚当斯、W·范迪克等影友,组成了美国摄影史上有名的“f/64小组”,并对美国摄影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7年,51岁的韦斯顿在获得了美国著名的“古金汉姆奖金”后,开始对照相馆人像摄影说再见。此后,他下定决心,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完全投进了自由创作的天地。   f/64小组成立的时间不长,从1932年到1935年,不过其作品及理论却对美国的攝影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f/64小组的名字,来自于当时大画幅镜头最小的光圈值。意指用最小光圈获得影像最大的景深,从而得到清晰范围最大的照片,力求作品具有最清晰的画面与景深。这个小组对于摄影的纯粹度要求甚高,追求画面的精致且富有张力,但不赞同在底片曝光前后做多余的处理,不用光面像纸,这些要求对创作者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f/64小组内最有名的两位大师也就是安塞尔·亚当斯和爱德华·韦斯顿,此外范迪克、坎宁安也在名声在外。

韦斯顿“神来之笔”的创作本领


  韦斯顿的创作没有什么固定的范围,几乎什么都拍。人像、沙丘、石块、贝壳、老树,以至辣椒和白菜,都会成为他的拍摄对象,并且拍得相当唯美。他说:“任何事物,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只要激动了我,我就拍摄它。我不是专门去物色那些不寻常的题材,而是要将寻常的题材变成不寻常的作品。”韦斯顿拍的辣椒,初看是辣椒,细看却像极了人体,富含艺术韵味;他拍的螺壳,乍一看像是人体,仔细端详后,自然舒畅、细腻圆滑,又有一种说不出的超脱感。
  看了韦斯顿的作品后,不禁感叹他“神来之笔”的创作本领。其实,不难理解,这些“本事”来自于他对自然生活的挚爱,也来自于他独特的眼光、高品质的美学素养以及高深的摄影技术。韦斯顿在拍摄这些细小的事物时,创作态度十分严谨细腻。一只小小的辣椒,他都能拍上一个星期,仅是辣椒的摆放、光线的运用、以及背景的选择,都要不厌其烦地反复去尝试和调整。韦斯顿的作品之所以能给人以超凡脱俗的感觉,或许与他的精神追求有关。不慕名利,不图富贵,甘于贫困,执着地追求着喜欢的事业。为了理想,爱德华·韦斯顿一生几乎都处于拮据的生活状态,他去世时的银行存款仅有300美元。
  美国著名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在评论韦斯顿对摄影艺术的贡献时写到:“说实在的,韦斯顿是现代为数不多的几个最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之一。他再现了大自然的本来面目,表现出了造化的力量。他以意味深长的形象,刻画出了世上最基本的和谐与统一。人类在不断探索和寻求着最完美的精神境界,韦斯顿的作品,照亮了这条道路”。他的后辈同行厄斯特·哈斯却由他的照片悟出了“摄影里面有诗”的道理。
其他文献
大家对于波士顿的定义就是“出国留学”;去波士顿也就是去梦想的大学里“打打样”。但是,编辑最近结识了一位读者,曾经在波士顿游学多年,现在定居上海。她说,十年留学,波士顿留给她的,不仅仅是临床营养学硕士的学历,更是从容生活的一种美好状态。她还特别设计了几条用地铁游玩波士顿的线路,分享给大家。  波士顿 改变了我  十年前到波士顿的第一晚,我的心情充斥着强烈的失落感。脑子里还满是大北京的繁华和热闹,面对
期刊
中国人的东南亚  美国人的墨西哥  一开始编辑就不相信Jerry是冲着世界末日的传言而去的墨西哥!编辑认识的Jerry从来不是人云亦云的那类,不然才不可能去做辛苦又不赚大钱的野生动物摄影师。杂志曾经介绍过他的肯尼亚、南非、南极等旅行,会真正有兴趣去这些地方的人本身就是异类,他不光是有兴趣去,还上了瘾。非洲是去了不下十多次,最近更是穿越南北极,一会在地球的最上面,一会又跑到地球的最下面了。上个月,他
期刊
上期杂志,我们的自驾专栏介绍了重修之后的临安十八省道,是不是有读者已经带着杂志是路,且有了自己的自驾心得。这期我们推荐一条达人提供的临海自驾线路。  傅先生是杭州人,喜欢自驾,经历颇丰,开车兜遍了大半个中国,对于江浙地区自驾线路更是了如指掌。这次推荐的临海自驾线路,有山有水有古城,是赏春色、沐春光的好地方。当然,其中也有一段需要考验驾驶技术的盘山公路,可以充分发挥你的Turbo和四驱。  临海是个
期刊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顶级时尚品牌和设计名家涌入酒店业,如宝格丽、范思哲、LV等,都开设了以自己品牌命名的设计型精品酒店。  冲着品牌的光环,“因时尚之名”,潮人们也对这些酒店趋之若鹜。这些酒店房价不菲,通常要数千元人民币一晚。但非酒店专业出身的它们,是否对得起这样的价格?而身为顶级品牌,做出来的酒店是否也就顶级了呢?  杂志的酒店达人六叔就以迪拜阿玛尼酒店为例,为我们分析和鉴赏一下这些设计大师的酒店
期刊
個人网站:www.vadimsherbakov.com  Vadim Sherbakov(瓦迪姆·舍巴科夫)  Vadim is an independent award-winning art director with 15+ yearsof experience, and architectural/cityscape photographer and aerialvideographer
期刊
在我們的眼皮底下,某个隐秘的小角落里隐藏着一个微观小世界,各式各样的昆虫是这个世界的主角,五花八门的小菌子是这个世界的配角,一朵小花、一片树叶、一枚绿芽……都可能是这个世界的“大物件”。现在,通过微距摄影,打开一扇看不见的大门,一起去探索这个奇妙的隐秘世界。
期刊
杂志去年曾经刊登过一篇编辑赴伊朗旅游的游记。  迪拜、阿布扎比的开放和富有,伊朗等国家“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再加上中东的动荡局势,让很多人对这片区域有种困惑又纠结的感觉,不知道哪一面才是这里的真面目,不知道中东人的生活究竟是穷是富,也不知道中东究竟安全与否。  杂志撰稿人刘广宇先生早在20年前就因为生意关系来到中东,之后更是常驻迪拜和沙特,对这里可谓极为了解。  因此,我们就请刘先生来揭开中东
期刊
拍摄于墨西哥的巴哈群岛,马林鱼猎食沙鱼球的场景。摄影丨吴永森拍摄于古巴女王皇后花园海洋保护区,这是一只美洲咸水鳄。摄影丨吴永森拍攝于古巴女王皇后花园海洋保护区,一尾比人还大的歌利雅石班鱼。摄影丨吴永森拍摄于墨西哥的巴哈群岛,正在水中游弋的加州海狮。摄影丨吴永森
期刊
“商品,卖的是故事”,这是当今很多商家很多广告商都在刻意寻找的“点”。把商品讲出故事,讲好故事,甚至挖空心思找出故事,似乎就找到了它的卖点。而天莲阁总经理黄骏红一再说,“我是一个不会讲故事的人”。实际上,黄骏红却是一个真正有故事的人。我想,她不是不会讲故事,而是不愿意用讲故事的方式赋予商品太多的商业味道。在她身上,关于茶的故事太多了,也许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也许她要用更多的精力去关注的海峡对岸她刚刚
期刊
富人区保姆:Rolleiflex行者  如果你漫步在五十年代的芝加哥富人区,你也许会看到一位身材高大,神情严肃的女人,正带着一个或者两个孩子散步。她剪着齐耳短发,穿着不显露身体线条的宽松男式衬衫,这个装扮一看就是保姆,也是当时芝加哥富人区常见的景象。唯一不同的是:她脖子上经常挂着一架Rolleiflex相机。  她一边照顾孩子,让他们别跑远,一边小心审视周围环境,谨慎地按下快门。等回到家,在锁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