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以学生为中心”范式转型的案例研究——西安欧亚学院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学生为中心"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高校转型的重要衡量维度之一,但高校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转型面临外部非支持性政策环境与自身不完全具备范式改革条件的现实困扰.基于西安欧亚学院的案例研究,应用型高校从"传授范式"向"学习范式"转型需要具备四个关键要件,即政策环境支持与高校领导者价值观的引领,系统规划设计与全面探索相结合,审慎把握和确定学生学习目标,保持教师队伍高成长性、高成本投入与资源基础的平衡.
其他文献
依托学科核心竞争力理论,从资源、能力和知识三个维度对25个世界一流教育学科办学定位、师资队伍、研究领域、研究合作和学术发展力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可将教育学科建设划分为聚势共赢、专注深耕、借力突破和内生突围四种模式.聚势共赢模式强调资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专注深耕模式关注重点学科知识的突围,借力突破模式聚焦多学科资源整合能力,内生突围模式倚重组织结构调整和治理体系改革.上述四种模式为我国教育学科构建适切的学科建设模式,提升学科竞争力提供了经验启示.
对优秀理科博士生成长经历的质性分析发现,优秀理科博士生学术社会化历程主要包括学术预期社会化、专攻准备、阈限过渡和自我确证四个阶段.其中阈限过渡中的"学术方向确定"和"想法实现挑战"是博士生分化的关键期.优秀科研能力的养成是在独立解决科研困难与自我确证成为好研究者的张力中产生的.高质量理科博士生的培养应重视博士学位论文开题环节,提高论文选题难度;设立学术保护区,帮助博士生顺利跨越阈限;调整导师指导策略,强化博士生独立自主科研能力;弱化科研计量评价,注重内隐性科学素养的培育.
自1913年始,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孟禄先后14次来华访问,实地调查中国教育情况,与各地师生、学界名流、地方军阀、政府官员等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教育交往,举行了多场座谈、讨论、讲演活动.孟禄在华期间的教育交往,加速了西方教育思想的传播,指导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促成了中华教育改进社的成立,推动教育调查事业的发展;宣传了科学教育思想,助力科学教育的繁荣;促进了中美教育文化交流,为中国教育发展搭建桥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当前,博士生的身份定位存在欧洲模式与美国模式的差别.在欧洲,许多博士生与高校、企业等机构签订劳动合同,他们被视为雇员,接受机构的资助;在美国,尽管大量博士生担任了助研、助教,但仍被视为学生.赋予博士生雇员身份,能够保障博士生的基本权利,提升博士生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但雇员身份会提高博士生的培养成本,改变博士生与导师、高校之间的关系属性,因而是否赋予博士生雇员身份在美国仍处于争论之中.
考察当前"拔尖人才"培养的捷径可以发现,学习中的"套路"与"快知识"特征非常明显,快速成长所塑造的"绩优主体"热衷于正反馈,逐渐偏离了知识与教育的内在逻辑;期间为回应绩效需求,"学习资本化"亦沉疴泛滥.长此以往,理应"竞优"的创新人才培养反而陷入了回避探险、害怕失败的"竞次"陷阱.
教师是实施高质量STEM教育的关键,然而大部分国家均面临着STEM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发展的现实挑战.芬兰经过二十余载的探索,形成了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STEM教师教育体系.其中,政府资助的LUMA生态系统集合了大学、企业、协会等多方资源,形成跨部门、跨区域的STEM教育资源整合、共享局面,为STEM师资培养奠定了基础;大学主导下的STEM教师教育课程建设表现出研究驱动、院系协同、校企协同、大中小学合作的特点,使得芬兰的STEM教师培养趋于系统化.
时间之维的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转型,是高等教育系统形成加速循环的过程.人们生活步调加速大幅提升了高等教育需要的规模、质量和频率,高等教育需要加速直接推动了高等教育生产加速,高等教育生产加速需要高等教育治理节奏的加速予以回应,高等教育治理加速又派生出更快的生活步调和高等教育需要,高等教育时间形成了加速循环,并整体上加速了高等教育变迁.以加速为标志的高等教育转型有利于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整体竞争实力的迅速提升,但又使得高等教育产生生命时间与社会时间的疏离.应推动高等教育系统的"内外共鸣"与"上下共鸣",减
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需要直面"存在危机",克服"生存窘境",作出回应时代境况的"理论承诺"与"理论担当".作为描述解释、指引规范与批判反思的教育基本理论,具有指向教育本然界、事实界、可能界与价值界的四重面向,亟须回应其对知识真理性、实践适用性、价值正当性的内在诉求.建构可信、可用与可爱的教育基本理论,需要从"宏观单调的逻辑演绎"转向"微观复调的理解诠释",从"主客之间的划界阻隔"转向"主体间性的跨界重组",从"方法策略的外在呈现"转向"方法论的内在建构".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但人们的教育获得感并未同步提升,反而存在教育焦虑等诸多问题.民众的教育心态与高等教育生态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的多样性与民众高教育期望的同质性、教育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与民众教育机会公平感降低、教育促进社会流动功能的弱化与民众对教育工具价值的需求居高难降.为此,需要引导民众调整教育心态并进一步优化教育生态,谋求高等教育的生态共存与民众的教育心态共荣,从而达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想秩序.
我国高校职能部门作为学校的参谋协调机构,享有学校决策的重要参与权,也是学校各项制度、政策的拟定者,并具有一定的资源配置权,虽然职能部门对学院没有直接的指挥权,但对学院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职能部门要深刻认识其决策结果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在行使相关职权时要科学处理与学院的关系,尊重学院的主体地位,同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联动,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维护学生切身利益,创新组织文化并努力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