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1847年的乙醚和氯仿为开端,分娩镇痛(LPR)领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新技术如腰硬联合阻滞(CSE)、患者自控镇痛(PCA),新药物如罗哌卡因、瑞芬太尼,以及新设备如计算机集成药物输注系统、七氟烷患者自控吸入镇痛专用蒸发器等的临床应用,为产妇的整体满意度和安全性做出了重要贡献[1].实践中,超短效μ受体激动剂瑞芬太尼几乎是LPR理想的药物选择,本研究就其用于LPR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的相关争议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