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不同成像方法在介入性诊疗中观察针尖与病灶关系、针尖及针道等.方法对23例患者28个病灶由二维超声引导行介入性操作,用三维超声观察针尖与病灶关系、针尖及针道的显示水平.结果①针尖与病灶关系的显示:以多平面方式最优,清晰显示率(显示水平≥3分)为 95.7% (26/28),而与针具的大小无关.②针尖的显示:18G的Bard针及21G的PTC针以多平面方式显示最佳,而14G的RF针以透明成像最大回声模式显示最佳;不同针具间,14G的RF针用透明成像的方式显示针尖优于18G的Bard针及21G的PTC针.③针道的显示:18G的Bard针以多平面成像及表面成像显示为佳,21G的PTC针以多平面成像显示最佳,14G的RF针以最大回声模式显示最佳;不同针具间,18G的Bard针及14G的RF针在各种成像条件下显示均优于21G的PTC针.结论三维超声应用于介入性诊疗中时,针对不同的针具和观察对象需选择不同的成像方法才能更充分地利用三维超声提供的丰富诊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