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双心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术后焦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来源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tu_ke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较易出现焦虑、恐惧情绪,进而诱发“双心疾病”.因此,双心护理对AMI患者至关重要.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临床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的首选心理疗法.目的 探讨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双心护理在AMI术后焦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改善AMI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焦虑的AMI患者100例,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双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心功能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SAS评分、AIS评分、NT-proBNP水平、LVEF、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AIS评分、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6MWD长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双心护理可有效缓解AMI术后焦虑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心功能,进而提高睡眠质量、运动耐量及护理满意度.
其他文献
背景 目前,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PMA)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特点尚不完全明确,且无规范的方案指导其治疗.目的 分析PPMA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2019年收治的105例PPMA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本研究通过复诊和电话随访等方式随访患者的生存状态,终点事件为死亡,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5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累积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PPM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Cox比例风
背景 目前,为了改善机械通气患者人机协调、保护患者脏器功能,临床上主要采取镇痛、镇静治疗.瑞芬太尼和布托啡诺联用可以减少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但二者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呼吸动力学的影响,以期为机械通气患者选取镇痛、镇静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拟行机械通气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患者给予布托啡诺治疗,研
背景 脑卒中具有致死风险高、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的特点,支架取栓、导管抽吸取栓治疗均是快速消除患者血栓、降低病死率以及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预后的重要治疗方案,明确支架取栓、导管抽吸取栓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提高临床疗效以及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比较导管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9月—2021年5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研究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支架取栓治疗,研究组采用导
背景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是目前临床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手术方式,而减轻OPCABG后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改善心肌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左西孟旦对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OPCABG后早期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行OPCABG的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4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6例和试验组32例.行OPCABG前,对照组采用标准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OPCABG前24 h应用左西孟旦
背景 退行性变是西方国家二尖瓣关闭不全常见的病因,与二尖瓣置换术(MVR)相比,二尖瓣成形术(MVP)不仅无需长期抗凝,避免了抗凝相关并发症,而且能够有助于左心功能的维护.目前MVR与MVP治疗退行性变的远期疗效尚不明确.目的 比较MVP与MVR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03—2008年在俄罗斯巴库列夫心血管外科研究中心接受瓣膜手术的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2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MVP组(129例)和MVR组(14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统计患者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