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岭南摭怪》,越南古代书籍,用汉语文言文编成。内容以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为主。二十三个故事中女性形象千姿百态,色彩缤纷,个性鲜明,总体上含概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妇女形象,揭示了当时整个社会的面貌。
关键词:岭南摭怪;妪姬;封建礼教;父权
《岭南摭怪》(越/嶺南摘怪、/嶺南摭怪),又称为《岭南摭怪列传》,越南古代书籍,用汉语文言文编成。内容以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为主。原作者不详,相传由陈世法所撰,而书中的神话故事早在李陈时期已经出现。到15世纪末,出现了武琼、乔富修订校正的两卷二十多篇故事版本。这里以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岭南摭怪等史料三种》中的《岭南摭怪》所收录的二十三篇故事版本为准)来对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一 起源祖母形象——妪姬
整本神话小说把越南民族起源定义在雄王这一时期,而妪姬正是第一任雄王的母亲。相传妪姬是神农氏一族帝宜之孙帝来的女儿,跟随帝来到南方游玩,碰到雒龙君,二人一见钟情,龙君与妪姬居期年而生一胞,认为非常不吉祥,弃诸原野。过六、七日,胞中开出百卵,一卵生一男,于是取归而养之。不劳乳哺,各自长成。秀丽奇异,智勇俱全,人人畏服,谓其非常之兆。后来,雒龙君对妪姬说:“我是龙种,水族的首领;你是仙种,是地上的人。虽然阴阳气合后有了孩子,但是水火仍是相克的,我们种类不同,是难以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今日一别,我将带五十个儿子回到水中,分别管治水中各处。另外五十个儿子就跟着你在陆地上生活,分别治理各國。该在陆上的该在水里的,有什么事互相照应,没有那就这样算了。于是妪姬带领50个儿子生活在今峰州等地。他们互相推举身体强壮,生活经验丰富的人为君主,称为雄王,国号文郎国(自相推服,尊其雄长者为主,号曰雄王,国号文郎国)。关于妪姬的相貌描述只有一句话“妪姬容貌奇异”。在本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妪姬生活的年代应该说在越南神话传说时期,可以理解为母氏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阶段,甚至可能是最后一阶段。而这个时期的婚姻制度也是自由的,不然妪姬也不太可能从北方远嫁至南方的雒龙君。另一方面,雒龙君是帝来同父异母的弟弟,也就是说是妪姬的亲叔叔。这种近亲结婚,而且是关系到越南人类起源的事情发生在文明的封建时代是不太可能的,而把她安排在神话时代与原始社会人类的婚姻制度就非常吻合。关于近亲结婚一说,在很多国家都有,中国的伏羲和女娲就是亲兄妹,西方亚当和夏娃也是亲兄妹。这与现代人类伦理道德观念没有多大的关联,而是一种自然规律的选择结果。由此可见,妪姬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远嫁他乡,返乡不成,又独自哺育50个孩子,这对于一位妇女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二 追求爱情坚贞不屈的女性形象
由于长期的封建思想及其伦理道德的压迫束缚,使得广大妇女的人性被无端地扭曲,从而使广大女性对爱情的追求失去了原动力。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中国封建社会一样,倡导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婚姻制度,男女双方不能自主地选择婚姻爱情。尤其是被当作弱势群体的女性,在男权统治下更是缺乏这种自由的空间。“在主持风化的道学家们的鼓吹下,这种观念已成为社会舆论。女子要争取自由恋爱,争取婚姻自由,是被视为淫奔无耻,要受到舆论的严厉谴责。” 因此说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要做到真正意义上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是相当困难的,然而我们却不能忽视,无论在什么时代,人总是有所追求的,其中包括对爱情的追求。这是人性的自然追求,尤其是长期饱受封建压迫的女性,在这方面更加强烈。《岭南摭怪》中,作者就给我们塑造了这样一类大胆冲破封建藩篱、积极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女性形象。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仙容媚娘”、“芳容”、《二征夫人》等。仙容媚娘是比较典型的大胆追求自由美满爱情的女性。故事记载雄王三世,他有一女儿叫做仙容媚娘,年方十八岁,长得极其秀丽,但是她不愿嫁人喜欢到处游玩,每年二三月间,都准备好船只,海外游玩,乐而忘返。后来在游玩途中碰到一个名叫童子的后生,因二人赤裸相见,便认为是天意,二人结为夫妇。雄王知道自己的女儿嫁个了一个穷后生,非常生气,觉得有损自己的威严,便要把她抓回去。后来二人不敢回宫,机缘巧遇之下又修起佛法,并用佛法造出了一座城池。雄王更是大怒,以为自己的女儿要造反,便派大军去攻打,最后仙容公主不愿抵抗,半夜仙容和城郭凭空消失,不知所踪。《越井传》中任嚣的女儿芳容不顾兄长的反对,与崔伟交往,当得知兄长要杀崔伟后更是帮助崔伟逃脱。《金龟传》中媚珠与赵佗之子赵仲始二人虽然是政治婚姻,但是二人在日常生活中互生爱慕之情,但是还是逃脱不了被利用于政治的目的,最后二人双双殒命。从这几个女性形象的分析中看,她们还是有区别于最下层的妇女。首先,她们的身份地位要高于那些最下层女性,她们所受的最直接的压迫要少于下层女性,于是表现在她们追求异性的落脚点往往是感情的基础,而不会去在乎对方的社会地位。其次,作品中不知道是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心存畏惧之心还是当时人文社会环境,让作者的矛头往往不敢与当时的制度争锋相对,而把希望寄托在神秘的力量中,如佛教,神仙。仙容媚娘没能反抗自己的父亲,最后修道成仙化解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矛盾冲突。媚珠到临死之时都坚认自己对父亲的忠孝之情,最后化为明珠以洗脱自己的被冤枉的名声。芳容则更惨,当崔伟逃走后,全文都没有描述她的字眼,最后麻姑也赠与崔伟一名女子,二人也修道成仙。《二征夫人》中更是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当统治阶级大军压境是,二人直接放弃了抵抗,也不知所踪,人们把她们当成神灵祭祀。最后反观统治地位的统治者们,则在文中确立绝对的统治权威,就算有人想要撼动他们的统治地位也是心存畏惧之心而不敢的。
三 封建礼教的牺牲者形象
《槟榔传》槟的妻子刘琏,面对槟与榔二人的追求时,无所选择。笔者认为她对二人都是有感情的,但是在当时封建礼教的要求是婚姻须得“父母之命”,最后听从父母的意见嫁个了槟为妻,结局是槟死后,“妻寻夫到此,又投身抱石而死,化为一藤,旋绕树、石上,叶味芳辛” 。《蛮娘传》中蛮娘在寺庙中修身佛道,但是面对自己喜欢的人-阇梨,不免心动,偷食了禁果,但是后来二人都意识到这种行为在封建礼教制度下是不允许发生的,及时醒悟,最后各自修仙成功,蛮娘还被尊为木佛之母。《何乌雷传》:邓士瀛远赴他乡出任仕官,其妻武氏在家。有“神精夜夜化士瀛身,行止容貌,若类士瀛,入武氏房中,与之通淫,黎明即去,不知所之”,当邓士瀛发现后则不问青红皂白立即把武氏治罪,后来还是神怪托梦给皇帝才救了她一命;后文中仁睦乡宗室贵人郡主-阿金,身为寡妇,可是与和乌雷通奸有私情,坏了封建礼制纲常而被身边的人唾弃。《夜叉王传》微姿之妻白静后娘在文中则没有任何行为和语言描写,直接沦为了男人们的附属物而被争来抢去。从这几个女性形象分析中可以看出封建社会女性在思想上建立起完善的封建道德体系,从而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自我价值判断和个性特征的过程;女性的人格变化的主要体现在本真人性的丧失上,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封建道德教育。封建道德教育否定“人欲”,尤其否定情欲。为了宣扬封建婚姻制度的合理性,封建礼教要求青年男女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实现婚姻关系,这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爱情。因此,几个女性对夫妻之爱、“欲”虽然神往,但是在“人欲”上却万般加以克制,不敢越雷池半步,越过雷池要么本着虔诚的心态改变自己的错误,要么就如阿金一样被世人鄙视。同时,男权制度还决定了女性的附属地位,她们没有恋爱的自由更完全选择婚姻。封建统治者对于她们违背这一规范的任何行为都将给予坚决的镇压。
四 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把主要的几个女性形象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如附表1。
《岭南摭怪》虽然是一部神话故事集,但是在故事的衔接上具有时间上的先后性,从上表可以看出,从雄王之母-妪姬到白静后娘,社会制度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再到确立了父权至高无上权利的封建制度,女性角色的地位在一步步下降。在前面几个故事中还能看到女性为了反抗父权,追求婚姻,恋爱自由的例子,到《夜叉王传》中则完全沦落为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附属品,只能附身男性阶层上来生活。而最奇怪的是,与中国封建礼教及其道德规范造成了女性人格的恶化和人性的扭曲相比,《岭南摭怪》中所有女性都没有发生人格恶化和性格扭曲,相反,她们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她们都非常的虔诚,对礼教心存敬意,不敢有过激的反抗。除了封建礼教的规范以外,跟她们所受到的教育程度也有内在关联,纵观全文,大部分女性的受教育文化程度都很高,出身豪门,受教育程度越高,伦理道德观念越强。再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礼教强大的束缚力,人们无力反抗,于是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神灵鬼怪身上,以求得解脱。
参考文献
[1] 马赛,涂远洋,向有福.《岭南摭怪古文译本越南语-稿本》
[2] 王素.论王夫人[J].新学术,2008
[3] 孙虹.黛玉宝钗形象的原型意义[J].红楼梦学刊,1997
[4] 罗宪敏.贾母的性格层次[J].殷都学刊,1990
[5] 《明末清初小说戏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朱秀华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关键词:岭南摭怪;妪姬;封建礼教;父权
《岭南摭怪》(越/嶺南摘怪、/嶺南摭怪),又称为《岭南摭怪列传》,越南古代书籍,用汉语文言文编成。内容以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为主。原作者不详,相传由陈世法所撰,而书中的神话故事早在李陈时期已经出现。到15世纪末,出现了武琼、乔富修订校正的两卷二十多篇故事版本。这里以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岭南摭怪等史料三种》中的《岭南摭怪》所收录的二十三篇故事版本为准)来对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一 起源祖母形象——妪姬
整本神话小说把越南民族起源定义在雄王这一时期,而妪姬正是第一任雄王的母亲。相传妪姬是神农氏一族帝宜之孙帝来的女儿,跟随帝来到南方游玩,碰到雒龙君,二人一见钟情,龙君与妪姬居期年而生一胞,认为非常不吉祥,弃诸原野。过六、七日,胞中开出百卵,一卵生一男,于是取归而养之。不劳乳哺,各自长成。秀丽奇异,智勇俱全,人人畏服,谓其非常之兆。后来,雒龙君对妪姬说:“我是龙种,水族的首领;你是仙种,是地上的人。虽然阴阳气合后有了孩子,但是水火仍是相克的,我们种类不同,是难以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今日一别,我将带五十个儿子回到水中,分别管治水中各处。另外五十个儿子就跟着你在陆地上生活,分别治理各國。该在陆上的该在水里的,有什么事互相照应,没有那就这样算了。于是妪姬带领50个儿子生活在今峰州等地。他们互相推举身体强壮,生活经验丰富的人为君主,称为雄王,国号文郎国(自相推服,尊其雄长者为主,号曰雄王,国号文郎国)。关于妪姬的相貌描述只有一句话“妪姬容貌奇异”。在本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妪姬生活的年代应该说在越南神话传说时期,可以理解为母氏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阶段,甚至可能是最后一阶段。而这个时期的婚姻制度也是自由的,不然妪姬也不太可能从北方远嫁至南方的雒龙君。另一方面,雒龙君是帝来同父异母的弟弟,也就是说是妪姬的亲叔叔。这种近亲结婚,而且是关系到越南人类起源的事情发生在文明的封建时代是不太可能的,而把她安排在神话时代与原始社会人类的婚姻制度就非常吻合。关于近亲结婚一说,在很多国家都有,中国的伏羲和女娲就是亲兄妹,西方亚当和夏娃也是亲兄妹。这与现代人类伦理道德观念没有多大的关联,而是一种自然规律的选择结果。由此可见,妪姬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远嫁他乡,返乡不成,又独自哺育50个孩子,这对于一位妇女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二 追求爱情坚贞不屈的女性形象
由于长期的封建思想及其伦理道德的压迫束缚,使得广大妇女的人性被无端地扭曲,从而使广大女性对爱情的追求失去了原动力。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中国封建社会一样,倡导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婚姻制度,男女双方不能自主地选择婚姻爱情。尤其是被当作弱势群体的女性,在男权统治下更是缺乏这种自由的空间。“在主持风化的道学家们的鼓吹下,这种观念已成为社会舆论。女子要争取自由恋爱,争取婚姻自由,是被视为淫奔无耻,要受到舆论的严厉谴责。” 因此说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要做到真正意义上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是相当困难的,然而我们却不能忽视,无论在什么时代,人总是有所追求的,其中包括对爱情的追求。这是人性的自然追求,尤其是长期饱受封建压迫的女性,在这方面更加强烈。《岭南摭怪》中,作者就给我们塑造了这样一类大胆冲破封建藩篱、积极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女性形象。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仙容媚娘”、“芳容”、《二征夫人》等。仙容媚娘是比较典型的大胆追求自由美满爱情的女性。故事记载雄王三世,他有一女儿叫做仙容媚娘,年方十八岁,长得极其秀丽,但是她不愿嫁人喜欢到处游玩,每年二三月间,都准备好船只,海外游玩,乐而忘返。后来在游玩途中碰到一个名叫童子的后生,因二人赤裸相见,便认为是天意,二人结为夫妇。雄王知道自己的女儿嫁个了一个穷后生,非常生气,觉得有损自己的威严,便要把她抓回去。后来二人不敢回宫,机缘巧遇之下又修起佛法,并用佛法造出了一座城池。雄王更是大怒,以为自己的女儿要造反,便派大军去攻打,最后仙容公主不愿抵抗,半夜仙容和城郭凭空消失,不知所踪。《越井传》中任嚣的女儿芳容不顾兄长的反对,与崔伟交往,当得知兄长要杀崔伟后更是帮助崔伟逃脱。《金龟传》中媚珠与赵佗之子赵仲始二人虽然是政治婚姻,但是二人在日常生活中互生爱慕之情,但是还是逃脱不了被利用于政治的目的,最后二人双双殒命。从这几个女性形象的分析中看,她们还是有区别于最下层的妇女。首先,她们的身份地位要高于那些最下层女性,她们所受的最直接的压迫要少于下层女性,于是表现在她们追求异性的落脚点往往是感情的基础,而不会去在乎对方的社会地位。其次,作品中不知道是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心存畏惧之心还是当时人文社会环境,让作者的矛头往往不敢与当时的制度争锋相对,而把希望寄托在神秘的力量中,如佛教,神仙。仙容媚娘没能反抗自己的父亲,最后修道成仙化解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矛盾冲突。媚珠到临死之时都坚认自己对父亲的忠孝之情,最后化为明珠以洗脱自己的被冤枉的名声。芳容则更惨,当崔伟逃走后,全文都没有描述她的字眼,最后麻姑也赠与崔伟一名女子,二人也修道成仙。《二征夫人》中更是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当统治阶级大军压境是,二人直接放弃了抵抗,也不知所踪,人们把她们当成神灵祭祀。最后反观统治地位的统治者们,则在文中确立绝对的统治权威,就算有人想要撼动他们的统治地位也是心存畏惧之心而不敢的。
三 封建礼教的牺牲者形象
《槟榔传》槟的妻子刘琏,面对槟与榔二人的追求时,无所选择。笔者认为她对二人都是有感情的,但是在当时封建礼教的要求是婚姻须得“父母之命”,最后听从父母的意见嫁个了槟为妻,结局是槟死后,“妻寻夫到此,又投身抱石而死,化为一藤,旋绕树、石上,叶味芳辛” 。《蛮娘传》中蛮娘在寺庙中修身佛道,但是面对自己喜欢的人-阇梨,不免心动,偷食了禁果,但是后来二人都意识到这种行为在封建礼教制度下是不允许发生的,及时醒悟,最后各自修仙成功,蛮娘还被尊为木佛之母。《何乌雷传》:邓士瀛远赴他乡出任仕官,其妻武氏在家。有“神精夜夜化士瀛身,行止容貌,若类士瀛,入武氏房中,与之通淫,黎明即去,不知所之”,当邓士瀛发现后则不问青红皂白立即把武氏治罪,后来还是神怪托梦给皇帝才救了她一命;后文中仁睦乡宗室贵人郡主-阿金,身为寡妇,可是与和乌雷通奸有私情,坏了封建礼制纲常而被身边的人唾弃。《夜叉王传》微姿之妻白静后娘在文中则没有任何行为和语言描写,直接沦为了男人们的附属物而被争来抢去。从这几个女性形象分析中可以看出封建社会女性在思想上建立起完善的封建道德体系,从而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自我价值判断和个性特征的过程;女性的人格变化的主要体现在本真人性的丧失上,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封建道德教育。封建道德教育否定“人欲”,尤其否定情欲。为了宣扬封建婚姻制度的合理性,封建礼教要求青年男女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实现婚姻关系,这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爱情。因此,几个女性对夫妻之爱、“欲”虽然神往,但是在“人欲”上却万般加以克制,不敢越雷池半步,越过雷池要么本着虔诚的心态改变自己的错误,要么就如阿金一样被世人鄙视。同时,男权制度还决定了女性的附属地位,她们没有恋爱的自由更完全选择婚姻。封建统治者对于她们违背这一规范的任何行为都将给予坚决的镇压。
四 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把主要的几个女性形象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如附表1。
《岭南摭怪》虽然是一部神话故事集,但是在故事的衔接上具有时间上的先后性,从上表可以看出,从雄王之母-妪姬到白静后娘,社会制度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再到确立了父权至高无上权利的封建制度,女性角色的地位在一步步下降。在前面几个故事中还能看到女性为了反抗父权,追求婚姻,恋爱自由的例子,到《夜叉王传》中则完全沦落为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附属品,只能附身男性阶层上来生活。而最奇怪的是,与中国封建礼教及其道德规范造成了女性人格的恶化和人性的扭曲相比,《岭南摭怪》中所有女性都没有发生人格恶化和性格扭曲,相反,她们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她们都非常的虔诚,对礼教心存敬意,不敢有过激的反抗。除了封建礼教的规范以外,跟她们所受到的教育程度也有内在关联,纵观全文,大部分女性的受教育文化程度都很高,出身豪门,受教育程度越高,伦理道德观念越强。再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礼教强大的束缚力,人们无力反抗,于是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神灵鬼怪身上,以求得解脱。
参考文献
[1] 马赛,涂远洋,向有福.《岭南摭怪古文译本越南语-稿本》
[2] 王素.论王夫人[J].新学术,2008
[3] 孙虹.黛玉宝钗形象的原型意义[J].红楼梦学刊,1997
[4] 罗宪敏.贾母的性格层次[J].殷都学刊,1990
[5] 《明末清初小说戏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朱秀华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