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实施新课改也好些年了,与课改前相比,新课程的理念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理新课程理念的变化,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相应做一些转变。同时,学生在学习地理课程时,也应该随之变化,从而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面对新课改,地理教师的变化
为了能积极应对新课改,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游刃有余,我认为地理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主动变化:
1、在教学理念上要积极坚决地转变。新课程改革首先就是教学理念发生变化,作为地理教学中的重要角色,地理教师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坚决摒弃不适应新形势的旧的教育理念,以积极、主动、坚决的理念变化来面对改革中的困难,迎接挑战,防止改革走回头路。因此,我认为教学理念的变化,应该是新课改强大的内在支持力量,是新课改的精神支柱。
2、教师的角色要发生转变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与学活动中,积极转变角色,教师的职责就是围绕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个主体积极展开引导。在教与学活动中,教师要主动降低重心,走进学生中去,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不要游离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外,更不能凌驾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上。只有与学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人人亲其师,从而达到人人乐信其道的美好境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更不是空洞理论的说教者,而应该转变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启迪者、引路者,学生积极思维的欣赏者,学生思维火苗的呵护者,智慧火种的点燃者。教师做到了这些,我想学生心中思维灵感的火花就不会轻易地熄灭,智慧之火会常常在学生心灵上燎原,照亮学生艰难的学习之路,让学习之路走的更直,走的更顺。
3、教师要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要改进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在备课上要改进。备课要立足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性。要在传统备课中的备知识、备课标、备考点、备教材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备课程标准,备教与学中的主体——学生。通过备课,做到对自己的教学对象了如指掌,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更能高效实施。在备课方面还要从传统的重视备教案转变为更重视备学生学习的学案。关注点从教师如何教好转变为学生如何更好的学。从单纯地备教法转变为更重视备学法,或教法、学法并重,从单纯的备知识的重难点变为更关注问题探究的设置、问题探究的引导、问题探究的激励和心理支持、学生探究能力和探究情感品质的形成,总之从备课这一教学的基础环节上改进,切实落实学生为主体这一新课改理念,为课堂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总在台上讲、学生坐在下边认真听的形式。提倡教师站在学生中间讲,和学生讨论,甚至是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清源明理,让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去讲,让学生去评,教师可以作少量疑难点的点评。实际上让学生去讲,本身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高度肯定,从某种意义上是对学生艰难思维的一种心理支持。另外学生的讲解语言更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当然学生的讲解可能会出现错误,这时可以让听讲的学生补充或纠错,必要时教师再点评完善。
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限制讲课的内容和讲课的时间。在内容上,学生通过预习就能熟练掌握的知识,教师就不要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能够掌握的内容,教师就不要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无法掌握的,教师讲也只是组织学生讨论,进行启发,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共同思考得出结论,让学生去体会思维突破的难点及难的根源。在讲课时间上,要严禁满堂灌,对讲课时间尤其是连续讲课时间严格限制,我认为初中地理老师连续讲课时间一般不要超过五分钟,一节课总的讲课时间不要超过二十分钟。只有这样,才能把最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讨论,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去评论别的同学思维闪光点和不足,去练习,去自我检测,从而稳步提高。
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面对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对少数优秀学生,课改前的课程过分强调选拔功能和精英教育,这就很容易导致我们的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少数优生身上,教学活动的设计围绕优生转,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素养,因此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面对全体学生。要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行动起来,教育诱导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教师针对他们的问题设置,要有合理的梯度,并及时给予思维帮助和思维成功后的欣赏与鼓励,防止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在课堂上被边缘化,继而丧失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心理,最后沦为潜能生,一句话,教师要从自身这一层面上想办法,尽量延缓潜能生的形成。
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还要转变心态,使教师的心态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更强的开放性。教师的心态包容和开放了,才有可能创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宽容了,学生的讨论、学生的思维、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才能更为活跃起来;教师的心态宽容和开放了,才有可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和尊重学生个性的张扬,对学生针锋相对的质疑和辩论做到心平气和,积极应对,积极参与,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思辩热情,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培植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4、教师要切实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从传统的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变为既重视评价学习结果,更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良好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较高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的培养。也就是重视培养学生努力拼搏的精神,塑造自信勇敢的性格,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崇尚真理的良好科学素养。
5、教师的转变还表现在对教材的应用上,要变传统的讲好教材为科学、合理的用好教材,依据新课标,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适度拓展和延伸。
二、新课改对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要求
新课改对初中学生在地理学习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核心是更强调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强调良好的学习方法。
1、要积极主动地预习。通过积极主动地预习,发现自主学习能解决的问题,发现自己独立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使自己在课堂上听课时有了侧重点,这样既提高了听课的效率,也降低了听课的紧张程度,并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和意识,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要积极主动地去听课。在课堂上要会主动听课,要眼、耳、口、手、脑联动,尤其是在学生学习的传统弱项“口”、“脑”、“手”上做足文章。在课堂上积极主动思维,积极跟上教师的思维节奏,甚至勇做思维的先行者,不要做思维的旁观者。在思维的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敢于及时提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怕出现错误,不怕被别人耻笑,更不要去耻笑别人。要敢于和老师、和同学辩论,让思维成为课堂主旋律,让辩论成为课堂上美丽的风景线,在辩论中增长胆识,增长智慧,增加乐趣,人人争做课堂上的中心,争做主人,努力不被课堂边缘化。
3、要求学生及时主动地复习、总结。首先是做好及时复习,如果不及时复习,就会轻而易举地忘掉,因此复习要在遗忘之前进行。另外复习要多次反复,经过多次反复进行,知识、方法和技能就会掌握的牢固,理解的深刻,运用的熟练。第三,要明白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过程,而是一个更深、更透、更熟、更活的过程,要在更字上做足文章。
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的地理学习将更容易取得成功,也更容易享受到学习成功后的乐趣。
以上是我的一己之见。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还会存在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和挑战。同时新课改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只要我们大胆探索,谨慎实践,就一定能够尚出一条康庄大道来,我坚信教改之路会越走越宽!
一、面对新课改,地理教师的变化
为了能积极应对新课改,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游刃有余,我认为地理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主动变化:
1、在教学理念上要积极坚决地转变。新课程改革首先就是教学理念发生变化,作为地理教学中的重要角色,地理教师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坚决摒弃不适应新形势的旧的教育理念,以积极、主动、坚决的理念变化来面对改革中的困难,迎接挑战,防止改革走回头路。因此,我认为教学理念的变化,应该是新课改强大的内在支持力量,是新课改的精神支柱。
2、教师的角色要发生转变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与学活动中,积极转变角色,教师的职责就是围绕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个主体积极展开引导。在教与学活动中,教师要主动降低重心,走进学生中去,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不要游离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外,更不能凌驾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上。只有与学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人人亲其师,从而达到人人乐信其道的美好境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更不是空洞理论的说教者,而应该转变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启迪者、引路者,学生积极思维的欣赏者,学生思维火苗的呵护者,智慧火种的点燃者。教师做到了这些,我想学生心中思维灵感的火花就不会轻易地熄灭,智慧之火会常常在学生心灵上燎原,照亮学生艰难的学习之路,让学习之路走的更直,走的更顺。
3、教师要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要改进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在备课上要改进。备课要立足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性。要在传统备课中的备知识、备课标、备考点、备教材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备课程标准,备教与学中的主体——学生。通过备课,做到对自己的教学对象了如指掌,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更能高效实施。在备课方面还要从传统的重视备教案转变为更重视备学生学习的学案。关注点从教师如何教好转变为学生如何更好的学。从单纯地备教法转变为更重视备学法,或教法、学法并重,从单纯的备知识的重难点变为更关注问题探究的设置、问题探究的引导、问题探究的激励和心理支持、学生探究能力和探究情感品质的形成,总之从备课这一教学的基础环节上改进,切实落实学生为主体这一新课改理念,为课堂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总在台上讲、学生坐在下边认真听的形式。提倡教师站在学生中间讲,和学生讨论,甚至是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清源明理,让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去讲,让学生去评,教师可以作少量疑难点的点评。实际上让学生去讲,本身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高度肯定,从某种意义上是对学生艰难思维的一种心理支持。另外学生的讲解语言更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当然学生的讲解可能会出现错误,这时可以让听讲的学生补充或纠错,必要时教师再点评完善。
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限制讲课的内容和讲课的时间。在内容上,学生通过预习就能熟练掌握的知识,教师就不要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能够掌握的内容,教师就不要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无法掌握的,教师讲也只是组织学生讨论,进行启发,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共同思考得出结论,让学生去体会思维突破的难点及难的根源。在讲课时间上,要严禁满堂灌,对讲课时间尤其是连续讲课时间严格限制,我认为初中地理老师连续讲课时间一般不要超过五分钟,一节课总的讲课时间不要超过二十分钟。只有这样,才能把最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讨论,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去评论别的同学思维闪光点和不足,去练习,去自我检测,从而稳步提高。
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面对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对少数优秀学生,课改前的课程过分强调选拔功能和精英教育,这就很容易导致我们的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少数优生身上,教学活动的设计围绕优生转,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素养,因此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面对全体学生。要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行动起来,教育诱导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教师针对他们的问题设置,要有合理的梯度,并及时给予思维帮助和思维成功后的欣赏与鼓励,防止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在课堂上被边缘化,继而丧失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心理,最后沦为潜能生,一句话,教师要从自身这一层面上想办法,尽量延缓潜能生的形成。
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还要转变心态,使教师的心态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更强的开放性。教师的心态包容和开放了,才有可能创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宽容了,学生的讨论、学生的思维、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才能更为活跃起来;教师的心态宽容和开放了,才有可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和尊重学生个性的张扬,对学生针锋相对的质疑和辩论做到心平气和,积极应对,积极参与,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思辩热情,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培植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4、教师要切实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从传统的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变为既重视评价学习结果,更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良好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较高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的培养。也就是重视培养学生努力拼搏的精神,塑造自信勇敢的性格,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崇尚真理的良好科学素养。
5、教师的转变还表现在对教材的应用上,要变传统的讲好教材为科学、合理的用好教材,依据新课标,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适度拓展和延伸。
二、新课改对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要求
新课改对初中学生在地理学习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核心是更强调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强调良好的学习方法。
1、要积极主动地预习。通过积极主动地预习,发现自主学习能解决的问题,发现自己独立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使自己在课堂上听课时有了侧重点,这样既提高了听课的效率,也降低了听课的紧张程度,并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和意识,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要积极主动地去听课。在课堂上要会主动听课,要眼、耳、口、手、脑联动,尤其是在学生学习的传统弱项“口”、“脑”、“手”上做足文章。在课堂上积极主动思维,积极跟上教师的思维节奏,甚至勇做思维的先行者,不要做思维的旁观者。在思维的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敢于及时提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怕出现错误,不怕被别人耻笑,更不要去耻笑别人。要敢于和老师、和同学辩论,让思维成为课堂主旋律,让辩论成为课堂上美丽的风景线,在辩论中增长胆识,增长智慧,增加乐趣,人人争做课堂上的中心,争做主人,努力不被课堂边缘化。
3、要求学生及时主动地复习、总结。首先是做好及时复习,如果不及时复习,就会轻而易举地忘掉,因此复习要在遗忘之前进行。另外复习要多次反复,经过多次反复进行,知识、方法和技能就会掌握的牢固,理解的深刻,运用的熟练。第三,要明白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过程,而是一个更深、更透、更熟、更活的过程,要在更字上做足文章。
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的地理学习将更容易取得成功,也更容易享受到学习成功后的乐趣。
以上是我的一己之见。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还会存在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和挑战。同时新课改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只要我们大胆探索,谨慎实践,就一定能够尚出一条康庄大道来,我坚信教改之路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