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一文品得人情世态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iyoum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著眼于中职语文课文《栊翠庵品茶》,文本内容集作者黄裳的写作风格,结合《红楼梦》原著第四十一回内容,提出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目标,从分析学生学习特点、因材施教,通过茶品观晓社会习俗,从体己品茶微见性格人情三个方面探讨教学方法。
  【关键词】栊翠庵;品茶;读书笔记;课堂教学
  课文《栊翠庵品茶》是学者黄裳读红楼梦的一则札记。《红楼梦》全书200多次写茶,最传神的有三处,一是25回的凤姐下茶,二是41回的栊翠庵品茶,三是77回的晴雯求茶。黄裳从红楼第41回的品茶章节切入,表达了自己对茶经茶道的看法,以及对《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的赞美。
  结合高职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1.体会《红楼梦》中品茶、品茶社会风俗以及人物性格的描写。2.结合作者对《红楼梦》第41回的赏析,通过课文了解中国的茶艺、茶道,同时透过现象看本质,于品茶的背后看出世态人生。3.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体会本文融知识、理趣、情韵于一体的写作特点,并学习写读书笔记。
  面对这样一篇经典之作的读书札记,文化素养较强的学者煞是喜欢,但职校学生并不感兴趣,该如何将关于茶的读书笔记引入课堂成为问题。笔者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完成了生动的一课。
  一、分析学生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职业院校的学生多数由于文化基础课 (语文、数学、英语)成绩不佳而选择到职业院校学习,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愚钝”学生,反之,大多数学生社交能力较强,尤其更积极主动吸收有趣、新鲜的知识,并且通过较强的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化为实际应用,同时,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思维活跃。但是不喜欢文化基础课的原因首先是文化课内容偏向于理论性知识,其中一些难点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有一定要求,而大部分学生恰恰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因此,听课难免云里雾里。其次,难点尚未解决造成学生心理感到吃力,产生挫折感,一定程度上削弱学习动机,学生会感到上课无聊、提不起兴趣。
  课文《栊翠庵品茶》涉及到旅游管理专业高职学生的茶艺课程专业知识,包括茶的品种、烹茶用水、茶具欣赏等。因此,教师把授课环境放到学校设置的专业实践课堂茶艺馆,创设品茶情境,提前布置学生动手制作茶具的“作业”,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一组进行课文中贾母游园品茶的角色扮演,另外一组表演妙玉耳房内吃体己茶的情景,同时对人物性格进行点评,启发学生发现文本背后的人物关系。相比生硬的讲解,这种学生高度参与的方式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以自然的方式介绍课文中较为专业的知识点,打破对难点知识理解的难度。从学生的角度看,这样也可以更好地拉近他们与文本的距离,能在自然又充满新鲜感的情境设定中,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文本阅读。
  在接下来的课上, 教师安排制作读书笔记的写作实践,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将《红楼梦》中“栊翠庵品茶”一回的原文内容制作成摘抄卡片,并将作者黄裳对相应章节的理解做成由关键词组成的心得标签,共同拼成书籍模样,从读书笔记的体例上进行生动剖析,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先从还原学者的读书札记入手,初步感知、体会读书笔记的写作过程。进而通过短文的读书笔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切实学习写读书笔记,为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打下基础。
  二、茶品观晓社会习俗
  黄裳先生在札记中品评栊翠庵的一幕是“浓墨重彩如火如荼的描绘中忽然投入清幽淡远的一笔,不但增加了文情的跌宕,也协调了全篇的节奏。正如盛宴之后端上来的一碟泡菜,是可以起清口的作用的。”因品茶本就是一桩雅事,加上对茶的品种、烹茶用水、茶具选用的精到评析,越发将吃茶之妙映射到不同阶级的人物身上,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对贾母的行家论调和刘姥姥的不拘节俗有到位的揣摩。同时还别出新意地设置“茶博士”的角色,从专业角度给同学们讲解。
  从茶的品种上分析老君眉味淡清香, 六安茶微苦性凉,贾母饮茶重在“品”茶味之淡雅、茶叶形状之舒展、茶寓意之长寿,而刘姥姥是朴实的庄稼人,平时都是把普通茶叶熬成浓浓的红色或褐色茶汁,嘴里有苦味,大口饮下才具提神解渴的功效,自然更喜浓烈味。
  烹茶用水方面讲到旧年雨水和梅花雪水则与地理环境相关,妙玉本是苏州人,和黛玉、宝钗及宝玉用的“体己茶”茶水来自于苏州境内的玄墓山,这座山“与光福、邓尉诸山相连,多植梅花。花开时,望之若雪,有香雪梅之誉。雨水、雪水古人统称天水,在古代,因空气污染少,天水受到很多文人雅士推崇。”因此,也充分显示栊翠庵品茶是一种文人官宦茶文化或贵族茶文化。
  妙玉在给入栊翠庵品茶之人选用的茶具也可窥见清代社会文化的一角。妙玉给贾母专用的成窑五彩盖盅,属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景德镇官窑,清人程哲的《蓉槎蠡说》中记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成杯一双已值钱十万。”将如此华丽光彩、价值不菲的茶具献给贾府最具名望和权威的人物,合情合理。给众人用的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的盖碗,同出于景德镇官窑,但以色洁质薄、精致灵巧著名,既无怠慢贾母跟随之
  (下转第16页)(上接第14页)
  人,又一视同仁,符合妙玉佛家修行的静心雅意。品茶中见到的是清代等级森严的阶级制度。
  三、体己品茶微见性格人情
  《栊翠庵品茶》原文中关于“体己茶”情节的篇幅并不长,但在课文中作者却就此表达了大量的见解,其中尤以妙玉给三位好友的茶器趣话和妙玉与宝玉的关系为精彩。这里教师在课前请学生根据原文的描述和相关资料制作三个茶器——颁瓟斝、点犀盉、绿玉斗,并请表演组的同学拿着茶器进行角色扮演,扮演过后学生分成小组探讨妙玉分配三个茶器的用意。制作茶器的同学抓住了“斝”和“犀”的特点,分别用半个绘上花纹和字样的葫芦,和随家人去草原游玩带回的牛角杯来代替文中的茶器,虽不十分准确,但妙趣横生。斝是葫芦器,上面还有“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的字样,以收藏者的显贵身份来衬托宝钗的出身富贵;而“犀”为犀牛角,实属难得,同时也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思,妙玉将这个茶器奉与黛玉,暗示了妙玉与黛玉的相似相通。一向过洁的妙玉因珍贵的茶器经刘姥姥用过之后便要抛弃不用,反而将自己喝茶所用的绿玉斗给予宝玉,难道她不嫌脏了吗?年龄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这时便会狡黠地笑,宝玉一定是妙玉喜欢的人,与喜欢的人分享同一个茶杯是一桩美事!
  顺着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带领阅读黄裳先生对妙玉笑嗔宝玉吃茶吃一海、宝玉乞红梅、妙玉投贴遥祝宝玉生辰及妙玉知己邢岫烟有感而发等几段赏析,学生对作者“隐含在小儿女口角中的微妙涵义”产生更深的理解。
  众所周知,黛玉和宝玉是大家公认的“情侣”,那妙玉与宝玉的人物关系又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联系到作者对原文中妙玉冷嘲黛玉不识烹茶梅雪水的点评——“难怪有人说妙玉是黛玉的影子,甚至说黛玉本是妙玉。这中间是有迹可循的”。至此,小说《红楼梦》构建人物的“比衬”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阅读文学经典《红楼梦》虽对职校学生有较大难度,但借助黄裳先生的读书札记式赏析,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以情动人,又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通过作者的丰厚学识带领学生走进名著的殿堂,感受文学的浸润,发挥高职语文的美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陈珲.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以《林黛玉进贾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8)
  [2]周岭.七品红楼之栊翠庵品茶[J].中国科技财富,2007(8)
  [3]刘继尧.栊翠庵品茶的茶文化解读[J].茶叶通讯,2013(6)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尤为重要,当新课与旧知有关联时,复习旧知这一环节不可缺少。通过复习旧知,使新课与旧知建立联系,易于学生理解;同时,通过新课的学习,促进旧知理解的深化与完善。下面将以“圆柱的体积”这一问题为例,谈一谈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措施以及对旧知与新课关系的探究。  【关键词】旧知;新课;数学理解;认知结构  在六年级下圆柱与圆锥体积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这一
期刊
【摘 要】影视史学被称为“公众可以消化的历史作品”,它的兴起和发展代表了传统历史研究向大众史学的下移与互融。但是影视史学毕竟不同于书写史学,在资本与大众的视野下,影视史学对传统史学的历史书写进行了重构,成为史学走向普通大众的重要实践。但是严肃并符合史实的影视史学作品,对历史学的发展与传播有较大影响与意义。本文以吴宇森的《太平轮》为例,探讨公众视野中影视史学的书写与传播。  【关键词】太平轮;历史书
期刊
【摘 要】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帮助学生品味古诗词的旨趣,嗅出古诗词的芬芳,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初中语文教师的应尽之责。本文试着从古诗词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从方法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古诗词的学习对于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
期刊
【摘 要】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的五本教材中共有十部推荐阅读的名著,这些名著能帮助学生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以名著导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与阅读技巧,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着重以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为例,讲述名著导读引导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法。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新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名著导读教学;《高老头》人物形象分析法  一、教学法的
期刊
【摘 要】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例,尝试实践课外阅读的课程化改革,从着眼“拳打”解读好汉之勇、品读细节理解好汉之智、梳理拓展读懂好汉之仁三个方面深度解读了“好汉”的内涵,并从对比解读中懂得怎样做人、在辩证分析中学会怎样做事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全面构建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改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
期刊
【摘 要】为了提高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水平,文章首先阐述了“微时代”环境下的微课及教学特点,然后探究了微课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最后分析了微课在“教”与“学”过程中的评价情况。  【关键词】微时代;计算机网络基础;微课应用;评价  “微时代”环境下,微课得到了探索与应用。微课改变了“教”与“学”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课前预习、课中助学、课后巩固与评价的有效载体,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习惯
期刊
【摘 要】本研究为了解决高中语法教学的方式单一,缺乏情景构建以及课堂操练较少等问题,探索学生课前微课学习,课中教师检测答疑,并且进行大量操练的新型语法教学模式。本文以动词过去分词作状语的微课应用为例,具体阐述整个教学实践过程。教学实践表明,高中语法微课教学在激发学习兴趣、节约课堂时间进行有效操练,并且深化语法应用方面,较传统课堂更加有效。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法;微课开发;微课应用  一、微课
期刊
【摘 要】史料教学在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五四运动》一课的教学实践浅析了史料教学的作用,以及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史料教学拓宽学生知识面,训练学生思维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史料教学;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  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学生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老师上课讲的都能听懂,但到考试需要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时却觉得无从下手
期刊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讲授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其内容涉及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哲学等多门学科,理论性较强。要让学生能最大程度上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学懂弄通课程内容,就需要教师积极创设相关情境,把理论性较强甚至枯燥乏味的知识放在真实且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走进社会,让他们在活动体验中学得知识,提升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关键词】问题情境;自主学习;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培养史料实证意识是目前各国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史料实证意识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養和前提。本文结合农村高中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高中历史选修课《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提出了以下几点培养策略:充分借助考古学资料;制作文物模型;展开辩论赛;历史小论文的写作训练;小步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耐心和时间。其中,最后一个策略是最根本的策略。  【关键词】史料实证意识;培养策略;秦始皇  正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