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是人们学习数学的目的。二次函数是初中重要的数学建模。因为其抽象性强,它是初中学习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潜心研究导致初中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的原因。
关键词:初中;运用;二次函数;实际;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二次函数既是重点,又属于难点。其实,二次函数在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当中都会用到,它既常见又普通。可是,不少学生却视之为洪水猛兽,运用起来既不得心也不应手。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学生难于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现象,我深入调查研究,找出原因。
一、审题能力差
1.理解阅读能力差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全民性的问题,可见多数人的阅读能力都不容恭维。据《中华社会报》历时半年,面向全国30个省市区的抽样调查显示,在未经快速阅读训练的学生中,仅有5%的学生能达到规定的要求。此外,一般成年人的平均阅读速度仅为300字左右/分钟,记忆率仅在20%左右。效率之低,令人吃惊!可能大多数人会说:“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哪有时间阅读!” 细分析,这也跟教育体制,教育方法分不开。学生每天只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基本不会有再阅读的习惯。老师除了教完考试规定的范围就算是完成任务了。这样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少,课内阅读质量低劣。 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阅读能力低。
2.生活经验缺乏
所谓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主要是在参与劳动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在与大自然的直接接触过程中,通过感知、观察、体验和思考等途径,获得的经验。现在学生们为什么生活经验这么缺乏。首先,现在学校、家庭过分偏重科学文化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见识大大减少,而且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也受到了较大制约。其次,学生们把大量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电视,游戏,网络中。导致学生接触的全是虚拟世界的东西,与实际生活脱节。比如利润率,警戒水位,位似等方面的专业术语不懂。
二、转换能力差
1.数形转换难
数学应用中一般要涉及到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而由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的数学应用题设计,已是近几年初高中为选拔人才命题中的一个新亮点。有这样一句话:“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最强有力的工具,语言是研究人类心智世界最重要的途径。我们相信,数学和语言的结合,必将为人类探索自身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无疑是说明数学语言的重要性。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的领域也逐渐扩宽。数学语言变化多端,学生生活常识知识的理解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有一定的影响,常识不足容易导致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符号语言错误。
2.处理复杂的数据难
在初中阶段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题目内容比较长,有的背景知识往往比较陌生,且所出现的数据也是比较多。对于题目中的这些数据大体上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无用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是迷惑学生,可以自动删除。第二类是有用数据。使用这些数据时学生能否将它与实际问题中相关知识联系;能否对同一数据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学生对这些数据能否在恰当的时候用在恰当的地方等问题,都时刻考验着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3.数学模型的建立难
数学模型已成为科技工作者经常谈论的名词,炼钢厂工程师们希望有炼钢过程的数学模型;气象工作需要天气预报的数学类型等。学生对这些模型接触少,因此思考方向难. 初三学生正处在由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转变的过渡期,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他们问题解决上容易忽略问题的整体和本质。 在二次函数实际问题中,学生遇到抛物线型二次函数实际问题时,需要根据自己对题意的理解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系建立得不恰当会导致题目解答困难,计算量大。
三、求解能力差
1.二次函数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差
二次函数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配方法和公式法。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情况,会直接影响到配方法的使用。二次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容易出错。从而导致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等性质对实际问题的综合运用问题很大。
2.计算能力差
计算能力对于学生的解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即使知识学得很扎实,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一小步错误就会全盘皆输。老师看到学生错误的计算,经常会认为学生马虎造成的,小学老师没教好等。但从深层次看,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大部分学生都不是天才,不要奢望他们一学就会,有些技能还是需要反复训练才能形成。
3.数形结合能力差
华罗庚先生的名言:“数缺形时少直觉,行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无限好,割裂分家万事休。”说明数中有形,形中有数,即数与形结合的完美性。数形结合是指将复杂的数量关系和直观图形性质相结合,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转换,通过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作用来研究数学问题。数形结合是一种极具数学特点的信息转换方式,一方面用数量的实质性来说明形象的事实;另一方面又用图形的性质来说明数量的抽象性质。
四、自我反思能力差
学生在课后进行课堂反思,对学生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往往被很多学生所忽视,甚至很多学生认为反思总结这个环节对学习没什么帮助,说明思想引导出现了问题。其实初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反思能力,但是在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上还需要家长老师的指导和帮助。由于数学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都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初中生,尤其是一部分在数学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将学过的知识反思总结。数学学习中的反思既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一种很实践行为。反思的对象可以是数学知识,可以是数学材料,也可以是数学学习的过程。将所学知识归纳总结,这种总结不只是对知识的再现,而是对知识的再次加工。主要是将所学知识归纳,整理,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针对某一类型题目的方法策略,直到下次遇见这类题目能够解决。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遇到很多困难。而困难的有效解决需要基于这些“困难”的深入分析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尝试。期望有兴趣的专家学者对此做进一步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运用;二次函数;实际;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二次函数既是重点,又属于难点。其实,二次函数在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当中都会用到,它既常见又普通。可是,不少学生却视之为洪水猛兽,运用起来既不得心也不应手。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学生难于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现象,我深入调查研究,找出原因。
一、审题能力差
1.理解阅读能力差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全民性的问题,可见多数人的阅读能力都不容恭维。据《中华社会报》历时半年,面向全国30个省市区的抽样调查显示,在未经快速阅读训练的学生中,仅有5%的学生能达到规定的要求。此外,一般成年人的平均阅读速度仅为300字左右/分钟,记忆率仅在20%左右。效率之低,令人吃惊!可能大多数人会说:“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哪有时间阅读!” 细分析,这也跟教育体制,教育方法分不开。学生每天只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基本不会有再阅读的习惯。老师除了教完考试规定的范围就算是完成任务了。这样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少,课内阅读质量低劣。 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阅读能力低。
2.生活经验缺乏
所谓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主要是在参与劳动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在与大自然的直接接触过程中,通过感知、观察、体验和思考等途径,获得的经验。现在学生们为什么生活经验这么缺乏。首先,现在学校、家庭过分偏重科学文化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见识大大减少,而且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也受到了较大制约。其次,学生们把大量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电视,游戏,网络中。导致学生接触的全是虚拟世界的东西,与实际生活脱节。比如利润率,警戒水位,位似等方面的专业术语不懂。
二、转换能力差
1.数形转换难
数学应用中一般要涉及到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而由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的数学应用题设计,已是近几年初高中为选拔人才命题中的一个新亮点。有这样一句话:“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最强有力的工具,语言是研究人类心智世界最重要的途径。我们相信,数学和语言的结合,必将为人类探索自身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无疑是说明数学语言的重要性。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的领域也逐渐扩宽。数学语言变化多端,学生生活常识知识的理解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有一定的影响,常识不足容易导致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符号语言错误。
2.处理复杂的数据难
在初中阶段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题目内容比较长,有的背景知识往往比较陌生,且所出现的数据也是比较多。对于题目中的这些数据大体上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无用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是迷惑学生,可以自动删除。第二类是有用数据。使用这些数据时学生能否将它与实际问题中相关知识联系;能否对同一数据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学生对这些数据能否在恰当的时候用在恰当的地方等问题,都时刻考验着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3.数学模型的建立难
数学模型已成为科技工作者经常谈论的名词,炼钢厂工程师们希望有炼钢过程的数学模型;气象工作需要天气预报的数学类型等。学生对这些模型接触少,因此思考方向难. 初三学生正处在由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转变的过渡期,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他们问题解决上容易忽略问题的整体和本质。 在二次函数实际问题中,学生遇到抛物线型二次函数实际问题时,需要根据自己对题意的理解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系建立得不恰当会导致题目解答困难,计算量大。
三、求解能力差
1.二次函数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差
二次函数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配方法和公式法。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情况,会直接影响到配方法的使用。二次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容易出错。从而导致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等性质对实际问题的综合运用问题很大。
2.计算能力差
计算能力对于学生的解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即使知识学得很扎实,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一小步错误就会全盘皆输。老师看到学生错误的计算,经常会认为学生马虎造成的,小学老师没教好等。但从深层次看,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大部分学生都不是天才,不要奢望他们一学就会,有些技能还是需要反复训练才能形成。
3.数形结合能力差
华罗庚先生的名言:“数缺形时少直觉,行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无限好,割裂分家万事休。”说明数中有形,形中有数,即数与形结合的完美性。数形结合是指将复杂的数量关系和直观图形性质相结合,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转换,通过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作用来研究数学问题。数形结合是一种极具数学特点的信息转换方式,一方面用数量的实质性来说明形象的事实;另一方面又用图形的性质来说明数量的抽象性质。
四、自我反思能力差
学生在课后进行课堂反思,对学生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往往被很多学生所忽视,甚至很多学生认为反思总结这个环节对学习没什么帮助,说明思想引导出现了问题。其实初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反思能力,但是在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上还需要家长老师的指导和帮助。由于数学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都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初中生,尤其是一部分在数学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将学过的知识反思总结。数学学习中的反思既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一种很实践行为。反思的对象可以是数学知识,可以是数学材料,也可以是数学学习的过程。将所学知识归纳总结,这种总结不只是对知识的再现,而是对知识的再次加工。主要是将所学知识归纳,整理,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针对某一类型题目的方法策略,直到下次遇见这类题目能够解决。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遇到很多困难。而困难的有效解决需要基于这些“困难”的深入分析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尝试。期望有兴趣的专家学者对此做进一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