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大学学业指导精准化模式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98911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职业技术大学学业指导精准化面临的问题。基于此提出,需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意识形态建设、平台建设、课程建设等维度进行方法论探索,既要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困惑,也要创新研究形式,形成学业指导精准化模式。
  [关键词]职业技术大学;学业指导;学业指导精准化
  [作者简介]魏东坡(1978- ),男,河北廊坊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读博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天津
其他文献
[摘要]“新师范”背景下探讨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供给侧改革问题是学前教育进入特定发展阶段的需要,是深化學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针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在供给侧方面存在的供给总量不足、供需结构失衡、供给质量不高、供给机制落后等问题,应深化结构性改革,优化师资供给结构;加大资源供给与配置,提升整体供给效能;对标师范类专业认证构建课程与教学体系,加强有效供给;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完善供给机制。  [关键词
[摘要]贯彻“学习者中心”理念是现阶段高职院校职教方针,适应信息化时代个性化教育的时代要求。在“学习者中心”理念指导下,高职公共基础课要明确“融、足、新、优、活”等金课特征,把握“模块化、分层化、应用化、信息化、机制化”等金课建设要求,全方位提升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质量,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可靠的公共基础教育保障。  [关键词]学习者中心;金课;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  [作者简介]翟步祥(196
[摘要]当前,高职学生就业的困境包括: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失衡日益凸显,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不匹配矛盾突出;就业矛盾从就业规模能否扩张向就业质量能否提升转变;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出功利化、多元化等特点。据此,文章提出高职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路径:创造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增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技术创新与就业增长的协同发展;遵循大学生的认知规律,探
[摘要]终身学习时代,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在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是关键,资历框架与标准体系是内核,学习经历证明与终身学习档案系统为外延,质量保证机制是保障。在确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实践主线的基础上,应从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建设主体、强化教育统筹、搭建信息平台等方面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学分
[摘要]扎实做好学业帮扶工作是学业预警机制的落脚点,也是检验高职院校育人成效的重要标志。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学业预警帮扶机制实施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树立“有教无类”帮扶观念、设置“帮扶绩效”评价指标、挖掘“行为数据”教育价值、建立“分层分类”帮扶体系等学业预警帮扶机制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业困难学生;学业预警帮扶机制  [作者简介]林欣(1983- ),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工业职业技
自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乡村振兴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体现了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关注。同国家的其他政策一样,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经历对乡村具体情况的深化理解以及对战略布局的细化实践。由于我国城乡问题的复杂与多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过程中,多方面之间的矛盾也悄然显现。
[摘要]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基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文章重点分析了终身学习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以及理念转变,并从完善终身学习供给制度和反馈机制、建立线上 线下混合式终身学习网络、组建终身学习型组织和知识型组织等方面给出了重构的路径。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终身学习体系;学习网络;学习资
现代乡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乡村民居建造技术和效率的提升,但是乡村建筑的地区传统特性并未得到应有的传承,反而出现了不同乡村建筑盲目趋从于城市建筑样式,从而导致乡村不良
[摘要]分众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在百万扩招新形势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举措。然而,扩招后生源结构的多样化、日常管理的复杂化、社招生思想认知的定型化以及发展诉求的功利化,使得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分众化面临着现实的困难和挑战。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要以主体间性为理念,以科学分众为基础,以生活世界为依托,以“三全育人”为导向,从把握需求、定制教育、精准供给、多元
[摘要]调研发现,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存在对国家资历框架的知晓度不高、对现有学历和职称的认同度偏低等问题。在分析思想观念障碍、利益冲突障碍和制度障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我国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路径:形成适合现实需求的目标,通过投入导向和结果导向保障质量,实现借鉴与自主相结合,构建协同治理制度。  [关键词]国家资历框架;投入导向;结果导向;协同治理  [作者简介]劳赐铭(1965- ),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