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山一家人》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a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拍摄时间:2006年春节
  制作设备:夏普vl-z111D
  Adobe Premiere Pro 2.0
  影片长度:43分10秒
  制作时间:2006年3月
  
  吧主说话:
  


  选择这部影片的原因是被影片中的人文关怀所感动,尤其是后半部分记录者的关注点的转变之后。
  
  剧情简介
  这部纪录片记录了瑶山一家人过春节的生活。按时间顺序记录了瑶山一家人到镇上购买年货、孩子们上山放牛做游戏、女人们背柴下山、男人们年初一上山寻货祈福、孩子们山坡上玩耍起舞、孩子们晨读的生活,展示了瑶山人们仍然要与大自然抗争但又无法脱离外界社会的现实,孩子们从生活中寻找到无限的乐趣的独有天性,读书老是分心,等待她们的是寒假作业及漫长的寒假。
  
  导演阐述:
  在大瑶山,他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太多值得猎奇的地方,是非常平淡、原生态的山区生活。为什么我们要去记录他们的生活?我想,他们生活在人类社会的一个平静的角落,记录他们生活的真实、认知他们生活的鲜活、解读他们生活的乐趣、品析他们生活与社会的内部联系,是我对社会和人类自身认知的一种方式,我喜欢用这种方式去认知生活本身。
  
  作者存档
  程海涛、陈学强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2005年6月 剧情片《路》“首届广东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DV类专业组三等奖
  2005年12月 纪录片《瑶山一家人》(1)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暑假影像大赛DV纪实类三等奖
  2006年12月 纪录片《瑶山一家人》(2)第四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DV原创大赛三等奖
  
  吧主:目前来讲,我们所接触的南方的影像工作者并不算太多,而南方影像的活动除了广州纪录片大会等活动比较出名,我想请您先详细介绍一下广州影像活动的情况。
  张献民:宏观来讲广州还是有一些影像活动的。2000年之后,新兴的影像活动有几部分,首先是由艺术青年、艺术家和录像艺术工作者等一批青年人所组成的缘影会,他们有一些短片作品,当然更多的是一些录像艺术作品。另一部分是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中心,联合其他艺术院校所组成的影像团体,他们主要制作一些实验影像,当然包括制作动画和一些其他实验影像作品之外的作品。在广州美院之外还有一些比较有成就的艺术家,比如徐坦,他们的艺术作品在国内甚至欧洲的艺术市场上都能够拍卖的很好。当然他们除了装置外也做录像作品,这和缘影会还不一样,因为缘影会的作品不会送到拍卖市场上去。另外还有一些综合院校,比如原来济南大学有影视传播的部分,现在要做成传播学院;中山大学有人类学系,另外,华南师范、华南理工、华南农大等高校近些年来都新兴起来影视专业,这些年来有一些老师和学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影视作品。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甘小二在这个综合院校的圈子里面一直属于一个领军人物。
  吧主:这次广州大学生电影节甘小二就是主要负责人之一。
  张献民:甘小二一直有他的影像梦想,和其他的机构还是不太一样。比如缘影会一直是一个非常民间的机构,欧宁和曹斐在其中是最主要的成员,他们和一些媒体集团有些活动,并且在深圳和广州曾经尝试办自己的院线,但整体上依旧非常民间。而甘小二却是另外一个思路。他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影线工作者,在正规院校读的硕士学位,拍的影像基本上也都是剧情长片,只有一部实验作品。目前他的学生有一些也已经在华南师范大学、华农和北师大珠海分校开始任教了。可以说他走的是一种比较“正”的路数。而这次广州大学生电影节也是和他们当地的电影公司合作举办的。
  吧主:那我们先从这次看吧选出来的唯一一部纪录片开始谈起。当然我们这次选择的几部影片分别是本次大学生电影节的一、二、三等奖中选出来的,获奖本身是对同学们的一种肯定,而我想同学们可能更想了解老师对他们作品所存在的问题的见解。
  张献民:《瑶山一家人》这部影片从它的结构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存在一种拍摄的偶然性。瑶族在广州的地理环境上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民族——不像云南、贵州或者四川,在人文地理上有那么丰富多彩的内容。这就使得瑶族在广州人类文化学所占有的独特位置。但是,我看这部《瑶山一家人》的感觉是这位作者不是一个“外来人”——当然我并没有看到相关资料,但是我觉得这是这位作者从山外得到一台DV回乡之后,偶然拍到的一段影像。
  一部纪录片主要还是在于剪辑工作完成的部分,而前面的拍摄部分主要是对于生活的积累。这种匆忙的记录方式在现在大学生中是一种普遍的记录方式。结构方面作者还是有些不太成熟的地方,当然他愿意这样做也就做了。因为我现在看到的只是完成片,没有看到其他的素材,不知道用它的内容剪辑进去是不是更好,其他很难判断。但从外部设备来看,可能是因为作者是一位学生的原因,我看到他最终完成得影像素质不是很高。
  这个影像的遗憾是不是能用现实的“生猛”来解决呢?这个也不一定。因为这部纪录片做的更多是人情,我想这次大学生电影节对他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当然以后技术质量和剪辑上还应该有更大的提高。
其他文献
“一种色彩”群展  地点:常青画廊(北京798艺术区内)时间:2007年2月10日—4月1日    被划分的镜子里,映照着厅内两个粉刷的人,他们把漆来回地涂在墙面上,大小、面积都在不断地重新粉刷中变化多端。颜色,只有黑与白。其他的作品也只有这两种颜色(“黑表示没有颜色,而白色是全部颜色的集中”所以其实只能称为一种)。当一切都被汇合在不同的艺术家表现的黑与白上时,表现力被挤压到了极至,而后,是一种不
期刊
英国牛津纪录片电影节(OXDOX:MK)前天在牛津落幕,美国导演Frank Popper的纪录影片《史密斯先生能否到华盛顿》(Can Mr. Smith Get to Washington Anymore)获得最佳长片奖,中英合拍的《幸运的藏羚羊》获得最佳短片奖,中国导演门晓燕前来领奖,还有一个最佳学生影片奖颁给了英国的一个学生导演。    美国纪录片导演弗兰克50多岁,做独立纪录片已经20多年,
期刊
说起相声演员换工作,许多人也是迫不得已。作为曾经辉煌的相声艺术,由于新媒体的冲击和优秀作品的匮乏,致使当年红遍中国的许多人不得不转向影视等其他方面。其中做的比较好的就是冯巩冯老师。用当下一句流行语就是——太有才了!  可能大家对冯老师的印象是每年春节晚会上和牛县长牛群的对口相声,基本上在很多年里大家对春节晚会的盼望就是赵本山加冯巩。不过这二位的精力和能力都颇大,赵本山自己拍电视剧,弘扬二人转,最近
期刊
《影像与底层》座谈会   地点:广东美术馆  时间:3月10日    座谈主题为《影像与底层》,主发言人为影评人崔卫平和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的邓启耀,主持人为中大传播与设计学院的杨晓彦,作家吴亮、广东美术馆王璜生亦参与讨论。   会上,大家就影像工作者表现底层空间的疑虑、电视对于底层空间乡村社会文化的颠覆等问题作以讨论。    芝加哥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芝加哥国际纪录片节号称是全美最最要的
期刊
遥·控——上海当代艺术馆多媒体与互动艺术展  地点: 上海当代艺术馆(南京西路231号人民公园)  时间:2007年3月4日—2007年4月18日    “遥·控”是上海当代艺术馆建馆第十个展览,这座也藏在上海人民公园里面的美术馆也为越来越多的上海人所知晓。  这次展览可以说是对当代艺术中科技运用的一次探索,是艺术作品与今天的多媒体观众的一次错综复杂的相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现在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艺
期刊
去年年底结束的广州大学生电影节已经是第四届了,负责本届电影节的华南师范大学甘小二老师把影片送过来的时候,自己也仍在忙新电影的事情。  很早以前广州华农师范的刘炜老师介绍广州的DV情况时,就曾经给我介绍过广州大学生电影节。这是一个在南方地区有一定影响的高校之间交流的电影节,几届下来,尽管艰难,但在广州地区的确为学生之间的影像交流起了不小的作用。  本期看吧邀请的嘉宾张献民老师也是本届电影节DV单元的
期刊
正是樱花盛开的时节,日本港口城市横滨迎来了第29届东京录影节颁奖典礼。以往的颁奖典礼都在东京举办,这一次改到主办单位JVC公司所在地横滨市。3月3日,在横滨会议中心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同时进行了大奖作品的放映以及评委和来自海外的被邀嘉宾、获奖者的论坛。    关于TFV    JVC东京录影节(TOKYO VIDEO FESTIVAL简称TVF)是一个国际个人录影节。从1978年开始举办,每年一
期刊
去香港是去看电影的。虽然有自己的影片参展,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去看电影。电影节基本上就是个大银幕超级市场,在那里可以有选择的看别人的电影,看喜欢的电影。当然,要想看电影首先就得下决心出门转转,哪怕是去和平街北口的碟店淘几张DVD,那也少不了折腾。可是有些电影就非得坐飞机才能看的上,这也说明了中国的电影环境(或者说是观影环境)的尴尬现状。当然,飞机票是人家给买的;当然,不看电影也死不了人。当然,也还有
期刊
拍摄时间:2006年  制作设备:Panasonic DVC180A  剪辑软件: adobe、premier pro 7.0  时间长度:60分钟  制作时间:2006年      吧主说话:  暗花。对于这部影片我不想说太多,只想说这部名字让人浮想联翩的电影,有点意思。  这部影片获得第四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DV竞赛单元一等奖。    内容介绍:  她叫凤。在别人眼里,她只不过是一个粗鲁的女人,
期刊
拍摄时间:2006年2月16日-2月21日制作设备:松下 AG-DVC180BMC   影片长度:56分钟  制作时间:2006年2月21日-10月27日      吧主说话:  影片让人想起了《法国中尉的女人》,但我想作者并不会在以那么繁复的东西,重要的应该是自己。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影片中两条线索都以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事件加以改编,融入古装和武打,体现了独特的创意。整部影片旨在讲述一个引人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