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q22.3q23.3微缺失综合征合并高甲硫氨酸血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来源 :临床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10q22.3q23.3微缺失综合征合并高甲硫氨酸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10q22.3q23.3微缺失综合征合并高甲硫氨酸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特殊面容,额突出,鼻根低,眼距宽,内眦赘皮,鼻头轻度上翘,人中浅,耳位低,余未见特殊异常。患儿于出生后72小时行串联质谱检测,蛋氨酸(MET)306.02μmol/L,召回复查MET升至695.37μmol/L。家系验证分析显示,患儿父亲为10q22.3q23.2微缺失综合征,其缺失性CNV为自发变异(de novo),患儿母亲携带M
其他文献
肺动脉高压特征是肺血管阻力升高和进行性右心室肥大,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最终死亡,其病因涉及环境、遗传等因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新近发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辅助激活因子-1α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肺血管重构及右心室肥厚中均有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治疗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的分子靶点。
目的了解甘肃省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1—6月在甘肃省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842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腰围、甲状腺激素、血脂、血糖等指标,根据有无甲状腺结节分为甲状腺结节组和非甲状腺结节组,探讨甲状腺结节的影响因素。结果甘肃省居民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18.16%,女性(21.27%)高于男性(15.13%,χ²=18.03,P=0.001)。甲状腺结节组年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及甲状腺激素均高于非甲状腺
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是一种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及纤维细胞的原发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病率低,仅占全部肿瘤的0.02%~0.04%。MPM90%与石棉接触史有关。本研究分析1例无石棉接触史的肉瘤型恶性胸膜间皮瘤,并结合文献资料总结。
目的系统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同剂量氨甲环酸(TXA)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和维普数据库,搜集有关静脉输注TX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8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 3.6.1软件gemtc程序包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个RCT,包括2276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治疗3D打印阴道多通道个体化施源管与常规施源器剂量学差异,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50例初治局部晚期宫颈癌行近距离根治性放射治疗,其中25例患者行3D打印多通道施源器(3DP-ISBT组),25例患者采用传统施源管(ICBT组)。比较2组患者的HR-CTV剂量分布,评价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近期疗效与毒副反应。结果3DP-ISBT、ICBT组近距离HR-CTV D90分别为(87±7)、(76±16)Gy。组间比较,3D打印多通道个体化施源管较常规施源器
目的探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心电图异常表现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兰州市肺科医院接受HAART后的HIV感染/AIDS患者心电图资料,观察心电图异常结果,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可能影响HAART后心电图异常的因素。结果共纳入127例HIV感染/AIDS患者,男、女性分别为114、13例,平均年
目的报告1例CRLF1基因新发复合杂合变异致Crisponi综合征(C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C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患儿,生后即出现张口困难、哭声小伴呼吸困难、吐沫;小下颌,手、足趾指细长,肘关节及双手中指、无名指屈曲不能伸直;四肢肌张力增高;吸吮、觅食反射未引出。全外显子检测示CRLF1基因新发复合杂合变异,c.829_847del移码变异,来自父亲;c.713delC移码变异,来自母亲。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判断为有害变异;根据美国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会指南分别判断为I类致病变异和II类可能致病变
目的评估局部晚期宫颈癌根治性手术(RS)前同步放化疗(CCRT)与新辅助化疗(NACT)的长期肿瘤学结果。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CCRT+RS或NACT+RS的265例患者的数据,对2组患者进行倾向评分匹配(PSM)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通过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经PSM后,进一步分析了196例患者(98 NACT和98 CCRT)的均衡队列。在手术效果中,CCRT+RS组的手术失血量(P=0.026)和盆腔淋巴
恶性横纹肌样瘤(MRTs)是一组好发于婴幼儿的高度恶性、高度侵袭性胚胎性肿瘤,依据其原发部位,儿童MRTs分为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肾恶性横纹肌样瘤(M
目的探讨托珠单抗(TCZ)导致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风险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TCZ治疗血管炎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12岁。表现为四肢痛性红斑样皮疹,伴下肢肿痛及活动受限,皮肤病理示血管炎样改变。患儿应用泼尼松及环磷酰胺治疗效果欠佳,加用TCZ治疗2周后即出现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停用TCZ 6周后纤维蛋白原上升,期间出现2次极少量咯血。国外文献报道,TCZ治疗者的手术出血风险更高。TCZ导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可能与药物引起细胞因子不平衡以及继发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