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艺术介入乡村”实践下的乡村公共审美空间逻辑与机制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c2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艺术介入乡村”实践目的是以艺术为中介、乡村为中心构建新型公共审美空间。面对审美陈旧化、审美空间狭小、审美基础条件不足等现状,根据乡村公共审美空间的“内—外”逻辑,要求我们一方面由外向内,培植乡村的审美力量,形成乡村本地的审美建设者团队;另一方面由内向外,使乡村的审美空间向城市敞开,形成城乡合一的文化本位发展模态。基于近十年“艺术介入乡村”的主流实践,通过以家、自然与城乡互助为中心的三种实践机制,促进人们家园意识的实现,重塑乡土生态文明的发展策略,切实加强乡村生活实践。同时,乡村公共审美空间建设的困境也昭示我们,乡村建设始终要以乡村文化为本源、以科学规划为导向、以乡村教育为基石,最终实现乡村公共审美生活的繁荣发展。
其他文献
<正>当前灵活就业人员群体逐渐壮大,但是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充分。侨资企业具备灵活就业人员多、敢于创新的精神以及科技影响力大等特点,具有进行多样化保险产品试点的优势。本文在分析了商业保险的运营现状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真实需求后,提出设立侨资企业创新试点平台,加强试点企业数字化和创新能力建设来补全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加强保险行业在补全社会保障方面的创新性建设,提出保险的定位和理念、设立保险
期刊
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教学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以生为本,以发展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养成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行为为目的。所以,素质教育最常提的一个观念,就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是为学生,内容也好,方法也好,不但要为学生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并有主动学习的认识和态度。作为新时代的初中数学老师,我们如何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真正把学生当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