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估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le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深化改革的推行,很多中小学都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还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综合技能人才,又能更快地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但是对于一堂信息技术课怎样进行评估,评估的标准又是什么,当下很少有学者进行研究。基于此,主要对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评估要素进行分析,以此来不断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质量。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估
   首先,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当下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还做不到这一点;其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来说,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就变得尤为吃力;最后,信息技术课程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门比较新颖的课程,很多老师都是第一次尝试教学,因此,如何对信息技术课堂进行有效评价就变得至关重要,在时间上也十分具有紧迫性。文章主要分析了一种定量评估的方法,以此来帮助老师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学。
   一、课堂教学评估项目说明
   信息技术课堂的评价离不开评估项目和评估要素,教学评估项目主要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师素质以及教学效果。
   二、评估要素说明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要明确、全面。任何课程的教学都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更要突出教学的目标。一方面,教学的目标要明确,也就是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学到什么,对学生又会产生怎样的实际意义,要带着这样的一种教学任务去制定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教学目标还应该具有全面性,教师在制定教学任务的时候不应该只考虑到学生单方面的学习,还应该注重学生实践、心理等多方面的要素。
   2.教学目标要具体。任课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还应该具体,包括把教学目标细化到教学的每一个步骤,这个目标除了具体以外,还应该具有可行性,在操作过程中还应该符合当下的教学大纲。
   3.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学生来展开,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年龄,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来制定,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教学内容应该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要能够把所学的技能迁移到生活中来,因此,教学内容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合理分配“导”与“练”。
   2.教學的内容应该和生活的具体场景相联系,教学内容要“有用”。
   3.要注重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性,要做好“整合”。
   (三)教学过程
   中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阶段,对各种事物都抱有好奇心,所以学习的过程就变得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此外,还应该突出实践性和操作性,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要具有科学性。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内容主要表现为理论和操作两方面,因此,教学的方法要与教学的内容具有统一性。
   2.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适当地活跃课堂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整体平均年龄,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要善于引导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对其不断加以鼓励。
   (五)教学能力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这也是教师良好素养的外在表现,教学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组织不能杂乱无章,要体现出良好的有序组织能力。
   2.要充分地理解教材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具备灵活解决能力。
   3.仪态要端庄,言语要亲和严谨,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六)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教学目标最终的体现形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和教学目标是分不开的。
   1.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2.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负担过重,学习的效率是否高效。
   以上这种评价方法是从总体上进行出发,结合各项评估项目对各种评估要素进行分析评价,具有规律性和科学性,所以能够有效地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做出有效评估,进而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李固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评估[J].福建电脑,2007(10):205-206.
   [2]陈前永.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估[J].中国电化教育,2001(3):28-30.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主题意义的诗歌教学要关注语篇内容和语篇文体特征及与主题意义的关联。结合牛津英语译林版八上“Unit7 Seasons”诗歌阅读教学实践,介绍了基于语篇,理解诗歌语言、发展语言能力,关注文体特征,通过赏析诗歌押韵、修辞手法、诗歌意象,理解诗歌之美发展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主题意义;诗歌教学;诗歌鉴赏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初中生要能感知歌谣中的韵
摘要:素质教育以来,体育学科的教学地位越来越重要,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现代的教学需求,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理念,把核心素养目标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并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善于运用激励式评价,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体育;核心素养;策略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的模式仍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然后再进行训练,
摘要:新时代,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教育行业越来越重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改革创新。其中,初中物理教学在学习生涯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核心素养的形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终身学习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作为初中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初中物理作业的分层设计与评价可以更直观、充分地展现教学成果,帮助学生巩固内化和延展补充知识。因此,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做出更好的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把课堂教学
摘要: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无论在表现上还是能力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以往的初中教学两极分化明显。当下在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进步,或者说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而分层教学则成为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基于学生的特点展开研究,不断尝试分层教学方法,促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初中数学知识。在此,针对初中数学分层培优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以此来缩短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稳定发展的背景下,对各阶段教学都提出了一定要求,尤其是针对初中化学教学来讲,其难度相对较高,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经常难以掌握其要点,且会影响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培养;对策   化学作为初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化学课堂教学中要遵循新课程改革要求,确保能合理地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化学基础思维,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思考,
摘要:数学教育看起来只是一种知识教育,但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教育要面向未来,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和方法,更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鼓励学生探索、创新授课方式、活跃课堂氛围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审辨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教育要面向未来,初中
摘要:学困生问题一直是困扰初中数学教师的高难问题之一,学困生基本都有学习意识淡薄、学习积极性低等特征。而基于新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必须积极推动学困生的转化,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困生转化   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阶段应用较为普遍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互动性及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摘要: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效率较差,无法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现阶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涌现出来。情感教学这一教学方法,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并在课堂上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想品德课堂中,提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情感教学;思想品德;应用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不希望老师、家长干涉他们的学
摘要: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想使学生学好数学这门学科,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确定有效、科学的教学模式,尽可能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思维性、逻辑性,对于一些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而言,他们害怕学习数学,甚至有的学生会觉得力不从心。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转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