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文 点亮课堂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似一杯茗茶,耐人寻味,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要慢慢品味,发现其中的内涵。深度阅读是品味语文的重要方法,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捕捉语文的意蕴,引导学生发现语文的美和真谛。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生;课堂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为语文课堂深度阅读给出了具体方向。深度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和学习的兴趣,增强语文阅读与学习的趣味,加深对文本的印象,不断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是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让学生从被动阅读到主动体验,从单纯理解到心灵启迪,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一、语文阅读要简洁而深入
  语文阅读要求简洁并且深入,这样才会领会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用意。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这样的阅读现象,在阅读课上,一些学生常常简略地读完一篇文章,大体了解了文中的意思,但是等到下一堂课时,却对上堂课的阅读内容印象全无,虽然阅读很简洁,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深度阅读,简洁但却不简单,适当地省去一些繁文缛节是可以的,但是在读的过程中要慢慢品味,进行深度阅读,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小稻秧脱险记》时,这一课采用的是拟人的手法,写了杂草对水稻生长的危害,分为“遇险”和“脱险”两个部分,我们就以这篇文章为例,分析一下品味语文,全面调动学生思维的阅读方法。
  文章片段:
  一天,水稻田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
  小稻秧望着这群蛮不讲理的杂草,说:“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这群杂草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地跟小稻秧抢营养。小稻秧气得脸色蜡黄,当场就病倒了。
  师:读完这两个自然段,同学们知道小水稻和杂草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么?
  生:杂草抢夺小水稻的营养,欺负小水稻。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呢?
  生:小水稻非常可怜,没有营养就会死掉。
  师:这个也正确,那有没有发现杂草有什么特点呢?
  生:杂草很霸道,不讲理。
  师:那么同学们知道了杂草很霸道,小水稻又特别可怜,就一定要把杂草的霸道和小水稻的可怜读出来。大家反复阅读这两段,自己体会一下。
  ……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深入体会课文中杂草与水稻的性格特征及心理变化,通过反复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杂草的霸道和小水稻的可怜,读出的文章,也自然会带有丰富的情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加地深入,对文章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深读与细品,可以大大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不断成长,将阅读的作用全方位发挥出来。
  二、语文阅读要在比较中细品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除了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因此,应注重让学生在比较中细细品味和揣摩,在玩味中品,在鉴赏中品,在比较中领略语文的魅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时比较,比较文章的题材、句子的结构、词语的运用、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等,从而不断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效果。那么怎样在阅读中比较呢?
  例如,我们在学习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课时,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励志的小故事,主人公谈迁在遭受挫折以后,仍然不屈不饶,努力创作,创作了《国榷》,为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这篇文章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这一段文章中了使用了“一袭破衫”来形容谈迁创作条件的艰苦,假若同学们将文中的“一袭破衫”换成“一件破衫”或者“一身破衫”“一套破衫”再读一下试试,比较一下与“一袭破衫”的区别,在感情上有什么不同之处。通过多次阅读比较,学生会发现“一件破衫”或者“一身破衫”“一套破衫”在读的时候,语言上感觉会比较生硬,“一袭破衫”能够更加形象地表达谈迁所处环境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更加突出谈迁不屈不挠,不畏艰辛,坚忍不拔的品质。
  在比较中阅读,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对文章的主题思想有更加准确的把握,通过不同词语、短句之间的比较,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读效率。
  三、语文阅读要不断延伸和扩充
  语文阅读要进行不断延伸和扩充,阅读的资料毕竟是有限的,我们要将阅读的内容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品味阅读内容的真谛。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诚实与信任》一课时,教师可以围绕“诚实与信任”这一话题,结合身边发生的例子进行延伸,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诚实与信任”的深刻内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列举身边的“诚实”、“信任”的例子,如班主任把班费交给班长保管,是对班长信任的表现,同学们捡到别人丢的东西,及时上交是诚实的表现等等,每个学生都可以结合自己身边的故事进行举例,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搜集一些与“诚实与信任”相关的一些文章让学生阅读,如《许衡不吃无主梨》《关无信失国》《季布一诺千金》《花衣吹笛人》等等,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在上述学习过程中,阅读教学紧紧抓住“诚实与信任”这一话题,充分展示了诚实与信任的含义,并把阅读教学延伸到实际生活中,让原本有限的内容变得更加丰盈和充实,这才真正实现了“有效” “有味”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综上所述,语文深度阅读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需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透过表面深入本质,并把阅读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相结合,感受语文的韵味,点亮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陆红兵.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辩护[J].语文教学通讯. 2011(09)
  [2]钱建元.语文课堂如何引导学生深度阅读[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1(04)
其他文献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随着“大语文”教育观念的形成,语文教育的视野被极大的拓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课堂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而“新课程”所倡导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更为学生由教室走向“生活的知识宝库”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但正是因为全新,我们在开展语文综合
一、活动意图  本节课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课始,我设计了介绍算筹和介绍算盘。以上导入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好奇心理着手,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出生动的画面,从而把学生带入到几千年前发明创造的生活的情境中,这样既能吸引了学生,又能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介绍计算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认识计算器,然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新课程提出英语教学要综合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信息差”是指发送者和接受着掌握着不同的信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通过交流可以消除差距或缩短来两者之间的信息差距,实现一定的信息平衡。而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设置信息差,即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尽可能从不同角度设计一些“信息差”活动,通过教学双方、同伴之间存在的信息差,激发学生想了解对方信息的
书法,是世代积累的民族瑰宝,是屹立于世的民族特征,是必须发扬光大的民族传统。书法教育意义深远,它既能育德益智,又能养心健体;既有利于实用,又关联着艺术;既训练基本技能,又培养全面素质。但写字教学毕竟不能立杆见影,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下面根据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谈点浅陋之见。  一、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  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良好的艺术氛围,能激发学生的习字兴趣,提高其感受美的
【摘 要】 对于正处在“独苗”家庭普遍的社会,乐与他人分享,是现在社会关注幼儿成长的重点话题之一。幼儿时期形成良好的品性习惯和具备的良好心理素质,能够更快地融入社会交往活动的新环境。俗话说:“三岁看大”,明显揭示了幼儿时期的品性习惯,对于之后的人生成长阶段起着重要决定作用,深远而又重大。尤其是作为承担幼儿教育义务的教师,有必要针对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有目的的培养,使其学会分享,从中体会到与人共享的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唯有开放,释放空间,学生的语文学习才有活力。那么,教学中如何落实“开放而有活力”这一课程理念呢?  下面的案例能够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  一、开放教学形式  《课标》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据此,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直面精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当前社会对中职学生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加大了向中职教育资源投入的力度,同时各种网络设施和计算机硬件等设备也均涵盖在了中职院校内,为中职院校的教学创建了一个数字化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数字化资源,从而达到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目的。然而,当前中职院校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利用中依旧存在着一些不利的因素,这直接制约着中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下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有利于创造团结、竞争、有序、和谐的集体生活环境,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构建和悦班级文化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重视物质文化建设,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1.教室墙壁“会说话”  为了在教室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
近日,义乌市东河小学的田园教育社团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每周三下午,校园里洋溢着田园气息,学生各自参加喜欢的田园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不同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就每个孩子的精彩。  据该校陈校长介绍,东河小学以田园教育为抓手,从“田园文学、田园影像、田园实践、民间艺术、民俗民风”入手,学生自主报名选择感兴趣的社团开展活动,体验其中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
《大纲》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最近的阅读教学中,师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发现了文本中的叙述出现了“情”与“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