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阅读是成为作者的知音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zhaogan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编写者精心挑选收录于教材中、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作品,其实是读者与作者进行跨时空交流的重要媒介.那些用文字铸就的篇章,既展现着创作者的运笔才华,又承载着他们内心深处的思想与感受.身为读者的学生,只有努力让自己成为他们的“知音”,才能最大可能地在阅读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与感受,从而让优秀的作品对自己产生更深刻、持久的积极影响.
其他文献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教学应立足学生的真实问题,使用经典的作文题,组织多样的言语活动,建构有效的思维模式,实现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学生作文离题或偏题往往源于经验的不足或视野的局限.唯有突破经验感知,才能通过“琢磨”关键词句解读题目内涵,借助宏阔的时代视野沉潜立意、生发观点;而在语言与思维建构的课堂上,用引导对话、辩驳补充、切磋修改等活动形式,才能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思维的提升.
期刊
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必须在言语实践中构建,而细读文本则是必由之路.入乎其内,“咂摸”语言味道;出乎其外,探寻语言运用规律;披文入情,感悟语言艺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品味语言丰富的表现力,走一步,再走一步,走进语言更深处.
语言描写是中学生写人时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写好人物的语言,可以传神地表现人物性格和精气神.中学生描写人物语言时,要在用法基本规范的基础上,尝试从话语层次、言说方式、说话者位置等方面思考人物语言描写的策略,让人物的语言描写更加准确、生动、传神.
《烛之武退秦师》是苏教版必修教材唯一选入的先秦历史散文.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没有把古文、史料和文学性文本的三重学习目标统一起来.基于这种认知,同样是以“烛之武的游说”为学习重点,我们需改变阅读策略,对这篇历史散文做到深度解读.
期刊
演读,就是以表演的方式去朗读课文.适当的演读,不仅可以活跃气氛,更重要的是,在二度创作中,可以达成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切身感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然而,演读教学也需攻略,只有做足功课,才能完美地呈现作品所要表达的情绪意境.本文提出情在演先、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等演读教学注意点,并进行了具体探析.
辛弃疾词的最大特点是善用典故,要想准确、深刻地理解辛词的思想情感,就要探究所用典故承载的思想内涵.那么,怎样通过典故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本文就此做一探究.rn在探讨之前,我们先来辨析“运用典故抒情”和“借古抒怀”的区别.
期刊
教学老课文,需紧抓语文要素,借助“1+x”阅读,尝试的较异同等,才能更好地实现其阅读教学任务与价值.
2020年全国Ⅰ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第9题考查了小说的“冰山”理论写作手法,这暗示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小说三要素,小说写作的常见手法应渗透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rn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每一单元归属一个话题,如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等,这对小说教学有极好的引领作用.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礼拜二午睡时刻》的话题被归为“情感”,文后的话题阐释特别强调了“情感的处理”,所以,笔者就此文本进行了两种风格的教学尝试,以探究本文写作技巧的最佳教学路径.
期刊
教师设计阅读问题时,要充分考虑问题的设计取点,抓住关键要素展开具体操作,能够获得“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紧贴目标、切准关键、抓住情感、观照主题,教师从不同方向展开主问题设计和投放,追求问题的精准性、针对性、适合性,自然能够赢得阅读教学的主动权.
古诗词中的“梦”意象多种多样,内涵丰富.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作品,从借梦思乡、借梦怀人、借梦表达壮志未酬之志和借梦表达亡国之痛等方面,分析与探讨梦意象所承载的不同情感内涵、审美特性及心理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