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设良好的教学团队,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分析了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发展的意义和主要的制衡要素,并就如何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进行了基本探讨,认为教学团队是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创新,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尝试。
【关键词】高教学团队建设 方法 途径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需要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因此,研究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加强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合作机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对高校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团队建设概念、方法、发展及相互关系做一梳理,以促进教学团队建设的良性实践。
一、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团队是指一定的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协作是教学团队的根本特征。教学团队包括教学目标、教学人员、教学计划、权限和定位五个构成要素。团队与群体不同,所有的团队都是群体,但只有正式群体才是团队。
1. 有利于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发展
教学团队由相同专业或课程的教师组成,成员在很长时间内保持固定。教学团队成员的知识和技能互补,工作配合协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相互信任、相互沟通、相互协调。团队带头人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高超教学与学术水平。打造一流的教学团队,必须具有一流的师资。团队要注重培养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的青年教师,使得这些教师成员能够长期致力于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本、专科生授课。
2. 有利于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教学团队要根据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学校的专业发展方向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整合课程资源,加大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网络课程和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力度,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团队所承担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教师编写教材、撰写教案、讲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多项工作的个体劳动而言,教学团队能大大扩展团队领导人的影响作用,形成综合实力,有效促进课程系统的优化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团队建设的难点
高校作为一种培养人才的场所,应始终把教学、特别是本科生教育教学放在中心地位。然而,高校却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偏向,这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的考核以及职称评定上面。实际上,大学教师的劳动,除了具有个体自主性的特点外,还具有群体合作性的特点。因为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个教师都无法单独完成,而需要群体合作,如教研室教师的合作、同班任课教师的合作、同课题教师的合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学教学个体自主性的过分强调,以致于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三、建设高校教学团队的内容与方法
1.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是团队的灵魂
教学团队负责人作为教学团队的领导核心和灵魂人物,他不但是教学团队的规划者和组织者,而且是教学团队发展方向的指引者和领航者。所以,教学团队负责人个人素质对教学团队自身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是决定高校教学团队运行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各高校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团队负责人的选拔和培养。各高校在教学团队负责人的选拔过程中,要尽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拔一批年富力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团队负责人。
2 取长补短、优化高校团队结构
随着当今知识社会、信息社会的到来,各位教师面临的处境日趋复杂和多样,这就需要各高校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尽量考虑团队成员之间的互补性。教学团队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其本身应是一个相对统一、完整的整体。教学团队的成员具有较强的广泛性、代表性和多样性。[1]如此以来,不仅教学团队成员之间能够互相学习、不断进步,而且能够给学生提供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不同的观察视角和理念,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观、价值观。因此,身处其中的成员相互之间既要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和相似性,又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四、教学团队的发展方向
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与高绩效的团队是教学团队的发展方向。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建设学习型团队。团队中要首先营造出一种合作学习教学理论、教育技术与专业知识的氛围与交流平台,使其成为以相互学习、合作学习、团队学习为特征的、有浓厚学习风气的集体。第二,要把教学团队建设成和谐型团队。这种和谐关系既包括与外部如院系、学校教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其他团队之间的和谐,也包括团队内部团队领导与成员之间、不同团队成员之间的和谐。
五、结束语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组织形式,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我在研究中提出了教学团队建设的价值取向、如何建立优秀教学团队的基本思路,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教学团队建设深层次的问题研究涉及不够,这也引导我们将进一步从文化、社会、行为、心理等层面展开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布鲁贝克. 高等教育哲学[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2]刘宝存. 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 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 [J]. 中国高等教育, 2007 (5).
[3]郭贵春. 研教贯通, 打造最优化的基层学术组织 [J]. 中国高等教育, 2007 (6).
[4]陈世平,彭瑶,谭伟.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6).
[5]梁盛祥.我校教师团队建设的实践与反思[J].教育导刊,2006,(5):42.
【关键词】高教学团队建设 方法 途径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需要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因此,研究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加强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合作机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对高校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团队建设概念、方法、发展及相互关系做一梳理,以促进教学团队建设的良性实践。
一、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团队是指一定的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协作是教学团队的根本特征。教学团队包括教学目标、教学人员、教学计划、权限和定位五个构成要素。团队与群体不同,所有的团队都是群体,但只有正式群体才是团队。
1. 有利于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发展
教学团队由相同专业或课程的教师组成,成员在很长时间内保持固定。教学团队成员的知识和技能互补,工作配合协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相互信任、相互沟通、相互协调。团队带头人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高超教学与学术水平。打造一流的教学团队,必须具有一流的师资。团队要注重培养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的青年教师,使得这些教师成员能够长期致力于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本、专科生授课。
2. 有利于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教学团队要根据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学校的专业发展方向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整合课程资源,加大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网络课程和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力度,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团队所承担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教师编写教材、撰写教案、讲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多项工作的个体劳动而言,教学团队能大大扩展团队领导人的影响作用,形成综合实力,有效促进课程系统的优化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团队建设的难点
高校作为一种培养人才的场所,应始终把教学、特别是本科生教育教学放在中心地位。然而,高校却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偏向,这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的考核以及职称评定上面。实际上,大学教师的劳动,除了具有个体自主性的特点外,还具有群体合作性的特点。因为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个教师都无法单独完成,而需要群体合作,如教研室教师的合作、同班任课教师的合作、同课题教师的合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学教学个体自主性的过分强调,以致于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三、建设高校教学团队的内容与方法
1.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是团队的灵魂
教学团队负责人作为教学团队的领导核心和灵魂人物,他不但是教学团队的规划者和组织者,而且是教学团队发展方向的指引者和领航者。所以,教学团队负责人个人素质对教学团队自身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是决定高校教学团队运行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各高校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团队负责人的选拔和培养。各高校在教学团队负责人的选拔过程中,要尽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拔一批年富力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团队负责人。
2 取长补短、优化高校团队结构
随着当今知识社会、信息社会的到来,各位教师面临的处境日趋复杂和多样,这就需要各高校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尽量考虑团队成员之间的互补性。教学团队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其本身应是一个相对统一、完整的整体。教学团队的成员具有较强的广泛性、代表性和多样性。[1]如此以来,不仅教学团队成员之间能够互相学习、不断进步,而且能够给学生提供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不同的观察视角和理念,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观、价值观。因此,身处其中的成员相互之间既要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和相似性,又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四、教学团队的发展方向
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与高绩效的团队是教学团队的发展方向。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建设学习型团队。团队中要首先营造出一种合作学习教学理论、教育技术与专业知识的氛围与交流平台,使其成为以相互学习、合作学习、团队学习为特征的、有浓厚学习风气的集体。第二,要把教学团队建设成和谐型团队。这种和谐关系既包括与外部如院系、学校教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其他团队之间的和谐,也包括团队内部团队领导与成员之间、不同团队成员之间的和谐。
五、结束语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组织形式,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我在研究中提出了教学团队建设的价值取向、如何建立优秀教学团队的基本思路,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教学团队建设深层次的问题研究涉及不够,这也引导我们将进一步从文化、社会、行为、心理等层面展开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布鲁贝克. 高等教育哲学[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2]刘宝存. 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 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 [J]. 中国高等教育, 2007 (5).
[3]郭贵春. 研教贯通, 打造最优化的基层学术组织 [J]. 中国高等教育, 2007 (6).
[4]陈世平,彭瑶,谭伟.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6).
[5]梁盛祥.我校教师团队建设的实践与反思[J].教育导刊,2006,(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