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地震前天全地区气压的变化特征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3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以往的研究,气象因子在大震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研究选取天全地区1980—2014年的气象观测站点所观测的气压资料,时间分辨率为天,资料中包含了逐日最高气压、最低气压和平均气压。资料中选取最高和最低气压为研究对象,以探究芦山地震前及震后当地气压的变化情况,总结变化特征,获得可能的异常信息。
其他文献
图1绘出了中国及邻近地区1976-2010年发生的浅源(震源深度≤60 km)地震的震源机制图,图中所示地震的震级一般都是4.7级以上。由图可看出以下特征:(1)在中国大陆地震最多的青藏高原地
以活动地块假说为基础,研究青藏地块未来3年可能发生的地震最大强度及地震主体活动地区。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青藏地块地震活动较活跃。青藏地块1960—1980年为地震活动低潮,与186
中强地震后短时间内发生大量余震,这些余震的记录波形相互交叠干扰并受到主震面波尾波的影响,其中一些余震波形信噪较低,通过测震台网常规分析方法只能在震中距最近的一个台站检
基于时-空高分辨率的地磁数据,分析其描述的地磁场的时间一空间分布形态,选取合适的区域地磁场分析方法,提取区域地磁场的时间一空间变化特征,并建立高精度的区域磁场模型,以期为
2012年6月24日15时59分在云南宁蒗与四川盐源交界处发生5.7级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Ⅷ度,此次地震造成了2千多平方公里面积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50730万元。震中位于川滇菱形块体(甘
采用引文计量分析方法对1991-2007年的云南地震期刊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的结果是:总体上看,发文数、引文率、篇均引文量均呈上升趋势,总引文率89.66%,篇均引文量7篇,外文引文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