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基处理的探讨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ru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膨胀土路基问题已成为一个公路建设无法回避的问题,对膨胀土的物理力学进行分析,解释路基病害形成的机理,提出设计的原则。
  [关键词]膨胀土 边坡失稳 路基处理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720081-01
  
  膨胀土在日本被称为“难对付的土”,在美国被称为“问题多的土”,它是一种高塑性土,土中粘粒含量一般>30%,且粘粒成分主要由亲水矿物蒙脱石和伊利石组成,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变形特点。膨胀土在我国贵州、云南、广西、河北、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等省地分布广泛,在这种地区修建工程,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或事故,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在20世纪50~70年代国际上研究膨胀土曾一度形成热潮,我国最早的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起因是为解决膨胀土地区房屋开裂和倒塌,主要研究膨胀土的鉴别、测试技术等,并制定相关的规程规范,研究的理论偏重于膨胀土的变形问题,也涉及其他问题,如膨胀土的填筑标准等。20世纪70~80年代,铁路部门针对当时中西部地区若干条新建铁路的边坡失稳问题,花了大量的研究经费进行了“裂土基本特性及其在路堤、路堑、边坡工程中的应用技术条件研究”,对裂土(即膨胀土)的基本性质、测试方法、判别标准、填土的填筑条件以及处理措施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试验研究,获得了许多有用的成果。到20世纪90年代始,中国开始大规模兴建高等级公路,膨胀土路基问题已成为一个公路建设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膨胀土路基的病害及其形成机理
  
  在膨胀土路段修筑高速公路,常见的病害总结归纳为两大类:(1)挖方边坡的边坡失稳;(2)填方路段的路基变形。
  
  (一)膨胀土的边坡失稳
  1.膨胀土的特性。膨胀土具有一般粘性土所没有的特殊性质,通常把这些特殊性质归结为“三性”,即胀缩性、裂隙性和超固结性。膨胀土的胀缩性是指膨胀土吸水膨胀,当膨胀受阻,产生膨胀力;失水体积收缩,造成土体开裂。胀缩性与土体的蒙脱石含量呈正比,也与土的初始含水量有关系,当初始含水量越低,膨胀量和膨胀力越大。膨胀土分布较多的裂隙,主要可分为垂直裂隙、水平裂隙和斜交裂隙三种类型,这些裂隙将土体层层分割成具有一定几何形态的块体,破坏了土体的完整性。膨胀土大多具有超固结性,天然空隙较小,干密度大,初始结构强度较高,当路基开挖后,将产生土体固结应力释放,边坡与路基面出现卸荷膨胀,常在坡脚形成应力集中区和较大的塑性区,使边坡容易破坏。膨胀土的这三种特性是相互关联的,胀缩性是由于土的粘土矿物成分、胶结物质成分和结构特征而造成的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性,属于“内因”。由于膨胀软化或收缩开裂而导致土的体积和状态的变化,从而使土开裂,故胀缩性是引起裂隙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裂隙性对土体的强度影响极大,因为裂隙不仅破坏了膨胀土的整体性,而且裂隙为雨水的渗入开了“方便之门”,使水分快速进入土体中,使在裂隙周边的土体迅速软化,并逐渐向周围扩展,同时负孔隙压力(吸力)也迅速降低,由此大大地降低了土的抗剪强度,使土体容易沿薄弱结构面滑动,因此裂隙性是影响土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至于超固结性是由于土层的沉积受荷历史、年代和土体干燥与陈化等因素引起的,它会促进裂隙的发展和土体软化特性的加剧,因此是一个促进膨胀土特殊性质的因素。鉴此,可以认为,裂隙性是影响膨胀土力学性质和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胀缩性是内在因素,超固结性是促进因素,三者互有联系但不是并立的。
  2.边坡失稳的特征。膨胀土边坡失稳有几个明显的特征:(1)滑动往往在持续降雨的情况下发生;(2)多数属浅层滑动;(3)有不少滑坡是渐进式的或牵引式的;(4)在相当平缓的边坡上也会发生。有试验资料表明,当膨胀土经过雨水浸泡2d以后(有时会到4~6d),土的表层的吸力(负孔压)开始急剧降低,甚至达到零或小量正孔压,但其影响深度仅为210m左右。这是因为降雨前土体受气候等影响,在115~210m深度内,发育了密集而又有一定开度的裂隙。这时的入渗情况与降雨初期的入渗情况有根本的区别,因此继续入渗深度极其有限,一旦雨停后,入渗即刻停止,土中的水分继续向周围扩散,土中的负孔压又会再次出现和发展。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与此相同。
  土体的吸水膨胀带来两方面的问题:(1)降低了土中的负孔压(吸力),使有效应力降低;(2)土体因膨胀而软化,使土的抗剪强度指标降低(尤其是C值)。这两者都削弱了土的抗剪强度从而使边坡失稳。但这种情况只发生115~210m左右的深度内,以下的土层影响较小,它们的抗剪强度也基本保持在原来非饱和状态时的值,这就是膨胀土边坡常常出现浅层滑坡的主要原因。降雨初期,水平位移主要沿顺坡向发展,沿横坡向的较小,这与顺坡向压应力有关。其次,坡面下部的水平位移比坡面上部的大得多。这预示着如果边坡失稳,则滑坡可能先从下部发生,然后逐步向上牵引式发展。
  
  (二)膨胀土的路基变形
  在膨胀土路段填筑路基,常发生的路基变形表现在地基的变形和路基沉陷。
  1.地基的变形。在膨胀土路段填筑路基,往往施工时,地土未处于饱和状态,当地下水位升高或地表水下渗,由于膨胀土的胀缩性,加上路基自身和汽车荷载的综合作用,致使地基土隆起,产生不均匀变形。
  2.路基的沉陷。当采用未处治的膨胀土填筑路基后,裸露的土体受到大气物理风化作用,致使土体含水量发生变化,在膨胀土的胀缩作用下,产生附加应力,当受到周边土体约束时,应力聚集,达到土体极限平衡状态应力时,土体结构发生破坏,整体强度下降,产生路基沉陷。
  在工程实践中,膨胀土的路基变形较边坡失稳易于处治。
  
  二、膨胀土路基设计原则
  
  通过以上分析来看,膨胀土路基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1.保湿设计。要确保膨胀土的含水量在施工前后变化不大,还要根据膨胀土的特性保证膨胀土处于稳定的含水量状态。
  2.防排水设计。不仅要加强地面排水,也要加强地下排水。
  3.加固坡脚设计。由以上分析可知,膨胀土边坡失稳最先发生在坡脚,对膨胀土的坡脚应设置必要的支挡防护。
  4.膨胀土路床应进行换填处理。处理深度应大于当地大气影响深度。
  早期公路、铁路在处理膨胀土挖方边坡时,均采用全断面圬工防护,虽然使用效果较好,但路容较差,不符合新的设计理念。最近几年,高速公路探索着采用工程加植物的治理措施,已取得了不少的成功实例。
  
  参考文献:
  [1]董祥,道路碾压混凝土在我国道路建设中的应用[J].西部交通科技,2007(2):17-19.
  [2]柯昌君、杨国忠、董祥等,建筑与装饰材料[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100-103.
其他文献
[摘要]图书馆在馆人数检测与显示系统为图书馆管理员实时掌握图书馆的在馆人数提供了有力地支持。它主要有信号检测与信息显示两大模块组成。从系统结构、人机界面、技术难点及性能改善四个方面介绍其显示部分软件部分的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PLC通讯 系统服务 进程通讯 LED控件 多线程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720058-01    一、引言  
简述了基于因特网的设备故障远程协作诊断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远程诊断在开展学术界和企业界新型技术合作中的作用和意义;指出了现阶段实施该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对
在复杂环境条件下选择SMW工法+钢支撑体系基坑围护方案,科学施工,全程监测监控,在确保基坑工程及周边环境安全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720080-01    据专家预测,二十一世纪水资源危机将位居世界各类危机之首。我国属12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全国有80%的城市缺水。在水资源日趋匮乏的今天,如何有效利用水资源,最大程度地减少水的流失,成为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广泛采用节水技术,具有节水和环保的双重意义。建议在今后的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