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摆于国共之间:斯大林与中国内战的起源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a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与苏联接壤却无法纳入其势力范围的大国。在战争期间(特别是1941年以后),盟国对中国的支持和援助主要来自美国,也是罗斯福在开罗给蒋介石戴上了一顶“四强首脑”之一的桂冠,因此,战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是可以想见的。但是,中国又是苏联最大的邻国,两国边境线长达数千公里,因而构成对苏联东部安全的潜在威胁。为了建立东方安全带,斯大林以参加对日战争为诱饵,说服美国与其共同迫使中国签署了一个《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从而达到了把外蒙古从中国分离出去以及在中国东北地区享有独占权益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个战略构想,战后初期苏联对华方针的重要内容,同其他共产党活跃的欧洲国家一样,也是推行“联合政府”政策。
  1945年6月,第11~12期《布尔什维克》杂志发表的一篇评论员文章称:战后中国必须有一个“由战时所有民主党派、团体和组织所加强的国家民主阵线;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成为一支强大的、独立的和民主的力量。”这个公开发表的言论实际上反映了斯大林多次与美国人谈话时表达的立场,也就是他在战后提倡的“联合政府”政策。在4~5月间两次与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谈话中,斯大林称蒋介石是“无私的”,是“爱国者”,但应在政治上对中共让步,以求得军令的统一。斯大林还表示,不能认为中国共产党人是真正的共产党人,苏联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帮助中国共产党人。同美国一样,莫斯科也希望看到一个在蒋介石统治下的民主和统一的中国。
  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与此不同。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中共的一般纲领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即共产党领导的联合政府。
  但迫于形势,毛泽东不得不委曲求全,亲赴重庆与夙敌蒋介石谈判,而内心却十分明白,莫斯科的“联合政府”实属一厢情愿,最后解决问题还要靠武装斗争。
  在重庆谈判过程中,莫斯科对国共和谈的结果以及中共的实际立场已经逐步有所了解,但除了坚持建立统一政府的原则外,并没有再发表具体意见。
   8月30日,在重庆的苏联大使彼得罗夫报告说,周恩来在与他会谈时表示,“根据全部情况判断,蒋介石已下定决心打算解决共产党的问题”,但“我们不可能指望蒋介石会做出过多的让步”,其主张的实际结果“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被消灭的结局”。周恩来强调,中共历来进行着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斗争,如何“从武装斗争急剧地转向和平建设”,干部和群众都没有准备好。因此,需要莫斯科提供情况和意见。彼得罗夫的回答是:“周恩来同志在党政工作方面经验相当丰富”,“将能够正确地评价中国目前的局势并采取正确措施”。
  9月6日,美国大使赫尔利告诉彼得罗夫,在谈判中,“毛泽东要求将包括首都北平在内的5个省转交给共产党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在那里建立自己的政府和供养自己的军队”。赫尔利声称,英国人支持在中国“分而治之”,而斯大林则告诉哈里曼,“允许在中国建立两个政府”是“愚蠢”的。以此为出发点,赫尔利一再建议苏联和美国共同发表一个支持国民政府的声明。彼得罗夫对此没有响应。
  同一天,毛泽东也拜访了苏联大使。毛泽东介绍说,谈判表明,蒋介石极力要“继续实行一党专政”,并用武力封锁共产党的地区和军队。所以,“联合政府”已经谈不上了,他们只同意让共产党和其他党派代表加入国民党领导的政府。毛泽东指出,“如果国民党同意将除特区以外的5个省——山东、河北、山西、察哈尔和热河的行政管理权移交给我们的话,那么,我们将会同意放弃华南和华中的解放区”。最后,毛泽东表示中共的让步是有限度的。为此,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一再追问,苏联对此持有什么立场,“如果美国将帮助国民党军队消灭共产党军队,苏联将会采取何种步骤”。彼得罗夫只是一味强调:“苏联非常希望看到中国在政治上统一,两党的谈判应该继续下去,并通过相互的让步达成一致意见。”第二天,彼得罗夫又向东北特派员蒋经国表示了同样的看法。
  10月10日,就在谈判协定签字的当天,毛泽东再次拜会苏联大使。他强调,“蒋介石不会履行达成的协议,”“他会继续进行反共的军事准备”。因此,“中共的军队也正在三个主要方面加紧作应战的准备”。毛接着说,“消灭国民党的几个师”没有问题,中共唯一担心的是美国会公开干涉中国内政,并问苏联人,如果美国出兵怎么办。中共没有明说的愿望当然是希望得到苏联的支持和援助,几天前周恩来就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当时彼得罗夫未置可否,现在面对毛泽东的提问,彼得罗夫的答复也只是:“必须通过和平的途径妥善调解局面,尽量避免与美国人发生武装冲突”。
  显然,斯大林此时坚持的原则仍然是建立以国民党为主的统一的联合政府,为此,在中国必须避免内战。不过,彼得罗夫作为外交官的谨慎表态也说明,斯大林并不想强迫中共接受某种具体做法,他要为自己的实际行动留下充分的回旋余地。毕竟,提出“联合政府”政策只是一种手段,就其目的而言,有一点莫斯科与延安的想法是一致的,那就是必须保证对中国东北的控制。
  中国内战的全面爆发无疑标志着莫斯科的“联合政府”政策在亚洲的破产,这大概是斯大林始料不及的。斯大林的本意是支持国民党,利用共产党员,通过促成统一的联合政府,保障苏联在远东的安全和利益。但是,他既不了解也不能控制共产党,更没有想到国共之间水火不容,在蒋介石和毛泽东那里,所谓联合政府和停战谈判,都不过是为积蓄力量以利再战而采取的权宜之计。
  (摘自《作家文摘》2010.2.23)B⑨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4月6日至8日,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革新、责任、合作:亚洲寻求共同发展”。来自五大洲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政界、工商界人士、专家学者共2500多人参加。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  习近平强调,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对世界经济增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肺癌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并采取中西结合疗法的96例肺癌患者进行护理,并对护理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本组共有97例肺癌患者在我院接受中西医结合疗法及护理,其中显效75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88%。结论 实践证明,运用中西结合疗法治疗肺癌并加强在此期间的护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长患者的寿命,提高他们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肠瘘患者行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6例肠瘘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行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精心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36例患者治愈34例,占94.4%,死亡2例,占5.6%。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引流并发症,平均痊愈时间为(24.5±3.2)d。结
【摘要】 目的 通过脑卒中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多元化护理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及心理应激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QOL)[1]。方法 将康复医学科患者62例分为品管圈护理组(A组)和实施前组(B组)。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ADL相比较(P﹤0.01),实施后家属满意率99.64%,实施前满意率为80.45%.经比较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品管圈运用
【摘要】 目的 对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使用BD预设型动脉采血器在置管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120例使用BD预设型动脉采血器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置管期内实施护理;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置管期内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置管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结果观察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