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径TA2钛管斜轧穿孔过程粘钛缺陷及其对毛管质量的影响

来源 :钢铁钒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velgato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大口径TA2钛管斜轧穿孔过程中的粘钛问题,通过工业试验研究,分析其对穿孔后毛管的表面状况、变形缺陷、尺寸精度等的影响,以及微观组织分布.结果表明:导盘粘钛及处理延长了轧制工艺时间,涂层对粘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单支穿孔轧制轧后基本失效.斜轧穿孔过程后毛管的退火组织为等轴晶,且晶粒获得很大程度的细化,导盘粘钛及处理时间对晶粒尺寸的影响不大.为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减轻了粘钛程度,如:严控加热炉温度、优化布料方式、采用耐磨性更好的铸铁导盘等,有效提高了毛管表面质量和减轻了导盘损耗.
其他文献
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在反射率大于99.999 7%、中心波长(λ)为635 nm的35层高反波堆表面镀制2M(光学厚度为λ/2)的Al2O3低损耗薄膜.测量分析样品制备不同阶段的表面均方根粗糙度
空间信息、光谱信息和偏振信息的同步获取将获得更多易于区分目标的特征信息.针对传统光谱偏振成像技术需要动态调制、光通量低、光谱分辨率有限和解算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
设计了不同结构参数的几何拓扑结构,对比分析了各几何拓扑结构的电磁屏蔽效能.建立了各几何拓扑结构的红外透过率公式,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实验两种方法对其进行验证.用高频结
1与水为题的永恒宿命rn蜿蜒流淌的莱茵河(Rhine)在经过五个欧洲国家后与荷兰的马斯河(Mass)和斯海尔德河(Scheldt)汇合流入北海(North Sea),三条河流的系统冲击与沉淀作用形
期刊
针对传统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测量距离短的问题,提出采用双透镜类望远系统的光学结构对高斯光束进行变换的方案,阐述了激光多普勒测速的基本原理和高斯光束变换的具体方法,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