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社区公共空间适老性改造策略研究

来源 :城市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养老变成我国社会亟须关注的问题.由于传统的观念,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是大多数人比较能接受的方式.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活动不便,其日常生活空间逐渐缩小至社区及其附近,但是城市既有小区在建设之初缺乏适老性设施和空间的建构,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全部需求.因此,文章旨在对既有住区内公共空间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并进行适老化改造,使其能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需求.同时也关注老年人的其他需求——心理、行为和生理需求,对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策略进行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医疗规划作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类型公建项目的规划有显著差异,其独特性在于需要结合区域内实际需求进行错位规划.乡镇卫生院需要根据人口结构的变化,解决设施配置不均衡、选址不合理等问题.文章通过获取常州市居民点及医疗设施点的POI数据,运用ArcGIS网络分析工具对常州市99所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覆盖率量化测算,在测算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常州市医疗卫生计生设施布局规划(2016—2020)》[1]对设施布局规划策略深入剖析.
通过类型化研究,有效识别历史建筑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进而形成行之有效的保护与利用对策,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至关重要.基于城市整体性视角,本文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市为例,提出了西安历史建筑分类标准体系,并根据历史建筑分类,探讨了历史建筑与现代城市空间的融合机制及保护监督机制.基于城市整体性视角,建立时空演进的动态思维,对于历史建筑的分类和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在保护历史的同时,要坚持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激发城市活力和创新力,建构可持续的城市文化发展路径.
我国虽幅员辽阔,但人口众多,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上亿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使得人口更多地聚集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中心,城市常住人口数量的不断攀升加剧了城市的用地紧张.在技术与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上,为解决人口与土地的矛盾,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同时也对超高层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选择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并达到较优的经济性已成为超高层建筑设计的设计重点.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当前最为常见的超高层建筑结构类别与结构体系,列举了其适用范围、特点,并进行简要的经济性分析,以期为今后超
当前,越来越多的城市针对雨水进行净化控制和管理,并且在建立排水系统过程中,加设初期雨水调蓄池设施,尽可能降低雨水对于排水系统的污染.本文首先对初期雨水调蓄池的内部结构与使用价值进行了概述,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结合雨水调蓄池结构应用设计,总结在初期阶段,初期雨水调蓄池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本文运用分层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深圳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问题展开研究,系统地总结了深圳公共空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公共空间系统、服务配套设施,提升空间的便捷性、舒适性及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的规划措施。
元朝时期规划建设的都城,简称元大都,是当代北京城的原型.都城城区历经数百年,虽几经更名,但安全无恙,“韧性”十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都城建设与华北平原水系的适宜性相依存.本文拟从元大都的漕运和城市用水出发,通过分析归纳元大都水系规划历史,揭示成功的水系规划为大都带来的环境、文化和经济效益.研究结论对改善当今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及水环境调控与安全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广州市老旧小区量大面广,涉及多项改造内容、多方利益主体,公共财政一次性投入、大包大揽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的可持续性问题,穿衣戴帽式的改造无法带来持续改善。本文对广州市老旧小区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老旧小区的共性问题,通过合理划分居民出资、公共财政投入、企业投资的比例,逐步改变完全依靠财政投入的模式,提出连片老旧小区打包改造、构建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服务平台等改造新思路,优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提出促进社区自治的路径建议,使老旧小区重新焕发生机并且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空间的分配随着居民身份的阶级化走进大众视野,居民作为城市的主要使用者,对空间权利的要求日益提升.城市景观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城市空间价值产生在居民自身差异中的显著特征,本文通过综合比较案例与归纳城市空间里居民的空间使用偏好与空间权利,从城市景观的角度思考居民使用空间权利的公平性,开创了研究城市空间权利的新视域,从而实现推动城市空间更好地建设和发展的目标,更好地实现城市资源分配的公平正义.
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受胡塞尔(Edmund Husserl)的影响,发现了“身体”对于现象学的重要性,提出了身体现象学,强调身体是一切感知、认知活动的基础.本文以身体现象学为理论基础,从身体的感知、行为体验等角度对城市湿地公园中局部空间序列展开剖析,提供一个以“身体”为主体介入空间的视角,漫步于空间,感知并体验.
文章是在滨海人居环境的大背景下,以生态景观工程技术为基础,以山东半岛石油污染岸线为例,对滨海人居环境石油污染进行原位生态修复研究.通过对山东半岛原生自然植物群落及滨海抗逆植物对滨海人居环境石油污染降解促进作用的研究、“景观地形+景观构筑物”对滨海石油污染降解的促进作用实验和土壤添加剂对滨海石油污染降解促进作用的现实效应实验3种修复手段建立山东半岛人居环境石油污染原位修复技术,并可推广至我国其他石油污染人居环境的生态修复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