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麦田的守望者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di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陈庆雯出任铁一中学校长。上任伊始,一直倡导人文情怀的她即提出,铁一中培养的学生要收获这些东西:理想和信念,科学思想和创新素养,完善人格和强健体魄。
  这是看似平凡却超越平庸的目标。事实上,铁一中学的生源,在广州市并不是最好的。尽管如此,陈庆雯并不让教师带着学生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
  她向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师的真正职责是什么?”
   “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个性张扬的空间,不去干扰他们的成长;我们只是去做一个学生精神家园的守望者,用自己的学识、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去呵护他们。”
  陈庆雯的这种办学理念,使每一个铁一学子都有了自己的成长空间,他们或踏歌而舞,或执着科技,或醉心体育,或在诗的国度中自由飞翔——他们的青春,因为在铁一中学而五彩缤纷。
  几年之后,当考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舞蹈王子”钟洪、考入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系的“武林高手”梁俊彦,考入香港科技大学的“老宣传部长”宋晨路,以及第61届世界小姐选拔赛广东赛区十佳、最佳风尚奖获得者喻冰清,在谈及自己的成长之路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及,是铁一中给他们的人生打下了成功的底色。
  一众佼佼学子的成长,印证了陈庆雯办学理念的成功。
  事实上,当一所学校的着眼点不在成绩时,成绩却如影随行:
  连续十六年,铁一中荣获广州市初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不仅中、高考成绩均名列前茅,而且所有高考科目的成绩进步值也名列广州市第一名。学校人文氛围浓厚,体艺特色彰显,学生健康阳光、优雅沉静。
  “低进高出,高进优出”,成了铁一中学的一张“名片”。铁一中学也因之被誉为“校风优良、学生青睐、家长信赖、社会赞誉”的精品学校。
  
  做有智慧的守望者
  陈庆雯在读美国作家塞林格的作品《麦田的守望者》时,里面一段话深深打动了她:
  “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只想当个麦田的守望者。”
  陈庆雯觉得,这不正是对教育本质最深刻的揭示吗?
  如同塞林格的隐喻,给学生成长的空间,看护他们让他们不逾越边界,这种成长就会既安全又理想。
  如何实现智慧的“守望”?陈庆雯认为,应该“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2007年9月,为了“开发潜能”,引导有潜质的学生更好发展,广铁一中首届理科创新实验班组建。这可是个“尖子班”,学生大都成绩优异,但也普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自私、自负、脆弱、眼高手低等缺点。
  班主任丁丹老师想,这可是到了“悬崖”边缘了,该“拽”一把了。
  她决定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她告诫学生,“可以没有分数,不可以没有态度”,“考试是一次的事情,做人是一世的事情”,“宁做笨蛋,不做混蛋,绝对不用不正当手段去获取成绩”。
  她告诉学生“不给别人添麻烦”,让学生学会承担,在为他人和集体服务时,不计得失,体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
  说教的力量是单薄的。活动,是更为有效的自我教育方式。
  高考冲刺前,学校安排孩子们去盲校参观。事前,老师嘱咐孩子们说话要注意,不能伤及他们的自尊。不少孩子也确实以一种同情者的姿态走入了盲校。
  “你们随便问,不用太拘谨!”这是盲校的孩子们说出的第一句话。很多孩子呆住了,盲童们的坦诚和乐观,一下子打破了僵局。
  “我对计算机编程很有兴趣。我国目前的盲人软件,基本都是从国外进口,國内在这方面研究几乎为零。我想将来在这个领域走出自己的一条路。”一个盲童一脸灿烂地说。
  孩子们对盲文很有兴趣,有个阳光大男孩主动过来解说,毫不忌讳地教他们学习、认读,甚至签名留念。有老师开玩笑说,这一个字要一万块。他忙开心地说“不要钱不要钱,想写什么都可以”。
  这次参观活动,如同对这些孩子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参观归来,孩子们写道:“他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乐观,什么是真正的豁达,尽管他们的眼前一片黑暗,可他们的心却那么明亮和澄澈。”
  这次心灵之旅,成就了孩子们感恩的、沉静的心。
  渐渐地,班上氛围变了,虽然高手云集、个性张扬,但大家相互包容、鼓励,营造出“家”一般的温馨。对他们来说,学习不再是死读书,而是轻松求知的过程,快乐也因此成为他们高三学习生活的底色。
  当年高考,该班平均分661.2分,100%上重本线,全部被国内外名校录取。最令人欣慰的是,整个班集体呈现出和谐奋进、阳光大气的精神风貌。
  “有所为”,让德育不再苍白,而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硕果。
  “班主任的工作是崇高而责任重大的。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精神家园的守望者,不但用丰富学识,且要用人格魅力、用精神力量去引领学生成长。”这是陈庆雯看重德育队伍建设的原因。
  2010年,学校安排数学老师刘国担任文科班的班主任。
  怎么带好班?刘国直觉地认为,只要自己抓好数学成绩,学生自然会信服他。结果,他们班的成绩比别的班高了很多。
  让刘国没想到的是,学生联名写信给陈庆雯校长,要求罢免他。信中,学生们说:“我们不喜欢他,他不了解我们。”
  刘国也很痛苦,坚决请求不再当班主任。
  陈庆雯笑着说:“你别急着做决定,先看一部电影再说。”
  那天,在会议室里,陈庆雯给他一个人放映了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讲述了老师如何用音乐打开学生们封闭顽劣的心灵的故事。
  静静的会议室里,回荡着优美的旋律,刘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看完电影,他对陈庆雯说:“校长,您不用说了,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回到班级,刘国主动找到带头的学生,与她促膝长谈,诚恳交流;课间,他换上运动衣和学生一起跑步,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他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动态,帮他们查漏补缺,明晰方向……
  慢慢的,他感觉到了学生对他的信服和亲近。高考结束,这个班获得比预期好得多的成绩。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倾听与关爱。”后来,刘国老师这样总结自己的收获。他说,不能浑浑噩噩地做老师,更不能做功利的老师,要用倾听和爱,去关注学生的精神与人格,这比什么都重要。
  这是刘国老师的成长,何尝又不是陈庆雯对老师们的“守望”呢?
  语文老师陈玉芬说:“她是我敬佩的智者……大量的阅读,丰富的知识储备,思辨者的眼光,善于思考的习惯,不从流俗的看法,这一切令她静水流深,厚积薄发。”
  这是守望者以自己的姿态,对教师成长树立的身影。
  
  为学生的道德成长留白
  说到“校长办公室”,相信大多数学生都会“谈之色变”,流露出紧张、敬畏之色,仿佛古代的禁宫,但陈庆雯的办公室却是格外温馨的场所,她乐意同学们去那儿和她交流。
  同学们发现,在校长的办公室里,常会放有一束鲜花,花香淡淡却让人倍觉安宁。墙上还有一小棵碧绿的植株,细细的藤蔓小心地倚着墙面。对面是一幅山水画,滂沱的流水一泻千里,豪情激荡。这些细节似乎在告诉同学们,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诗意的生活:无论处在何种重压之下,都要以纯净的心灵发现生活的美好,学会享受生活点滴。
  其实,陈庆雯公务缠身,同学们去找她,也只是因为陈校长喜欢面批作文。面批时,陈庆雯跟他们聊天,谈生活琐事,并借机矫正他们看问题的错误思路,然后由此引发他们在作文方面的思考。
  这天上完课后,同学们照例陆续去找校长改作文。当小黄八点半来到校长室时,语文老师在旁边轻声告诉她,校长还没吃晚饭呢。小黄十分惊愕,看看校长那投入的样子,她似乎早把自己的辘辘饥肠抛到了九霄云外。
  后来丁老师回忆说,那天他们刚开完班主任会,校长才急急地去买了个盒饭就来给他们上课了。当时,看着那已经冰冷了的盒饭,小黄的心里暖洋洋地亮堂了一片。她是个喜欢去校长室的孩子,不仅因为那里有明师,更因为那有贴心的指路人。
  作文面批,是陈庆雯在无意间为孩子们的道德成长留下的温暖地带。
  在评价作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时,陈庆雯说:“学生是通过写作,进行了一个自我的深入的反省和思考,对自己进行了潜移默化的熏陶,这就是一种隐性的德育。”
  让德育“隐”起来,主张情怀感染和精神熏陶,这是陈庆雯一直努力追求的境界。
  她清楚地记得,刚当老师那会儿,全国树立了一批优秀教师典型。当中,她特别崇拜于漪。她觉得于漪老师的课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语文课,把很多人文的东西都融到了里面。她不仅在上课,更在进行美的传播。
  她觉得语文课就该上成这样,语文老师就该像于漪这样。不知不觉间,她的职业生涯也打上了浓浓的人文烙印。
  陈庆雯喜欢教学。
  哪怕从1999年就任广铁一中校长算起,14年间,陈庆雯也没有一天离开过学生、离开过教学。
  “从本质上说,我还是一位老师。对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融入,就没有认可。没有认可,也就没有改变。”
  陈庆雯执着的其实还是对学生成长的“着色”。
  作为语文特级教师,她常思考,语文教学的终极意义是什么?培养美好的情感、情操和情怀,培养思维品质和能力。这是她坚持教学的理由。
  一位学生写作文时觉得遇到瓶颈,总是按老师教的模式和套路来写,没有办法突破,分数不拔尖。陈庆雯告诉他,对于一个生活现象,可以从广度、深度、高度等方面深入去思考,这样就能慢慢突破瓶颈。
  在后来的一模考试中,对作文题就“为你好”这句话说说看法和感悟,这个学生的思考切入点就从“为你好”转到“让你好”,思维层次突破了一个平面,再从身边现象联系到社会现象,联系到广州亚运中的市民热议,文章很有深度,最后得了五十六分,还刊登在《羊城晚报》上。
  在作文中学会正确认识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进而热爱生活,提高驾驭生活的能力。在陈庆雯看来,这才是成功的德育。
  这几年,陈庆雯研究起了学生思维。
  她发现,现在有些人很偏执,只看一点,不看其余,是因为他缺乏对生活的思考能力,造成人际交往困难。当他出到社会后,如果掌握特定权力或必须行使一定责任,沟通上的困难就会使他偏离客观,更不能驾驭他的团队。表面看这是个性、心理问题,实际上是思维问题。
  2010年2月,“犀利哥”瞬间走红,一时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
  铁一中的一位学生对此“高度关注”提出质疑。他在文章中指出,围观的网民如果不是出于真正的关心而给予关注,这不也是一种漠视吗?“热情”的商家无视他的遭遇与心境,借机发财,这不也是一种漠视吗?文章在学校引起极大反响。
  陈庆雯说,社会生活纷繁庞杂,学校和老师要带给学生的,正是这样一种深入思考、理性评判的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更为理性的思考能力,铁一中学的语文老师创造性地开设了“文科大综合课”。在课堂上,多个学科的老师一起参与进来,就同一个阅读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
  有一次,语文老师陈玉芬在文科综合课上请学生阅读一段材料,是关于美国大使骆家辉坐经济舱到中国就任的故事。
  陈老师提出的问题是:“这个事件显示了中美在文化上的哪些差异?”
  地理老师的问题是:“飞机零部件要是在中国生产的话,选择哪个地域?”“为什么飞机的零部件在中国生产,但核心技术不在中国?”
  政治老师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的权利。”
  历史老师的问题是:“二战后至今,中美两国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地位产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们一下子兴奋起来,他们从来没有上过这样的课!
  这是一节精彩纷呈的创新课。同学们分组讨论,大声表达,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评判事件,课堂容量被无限扩大。或许他们探讨的问题还不深刻,但思维已被开启。
  陈庆雯说,让学生有思考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给成长“留白”的道德教育,才是有效的德育。
  这几年,广铁一中以社团为平台,给了孩子们自由宽广的公共精神和责任意识成长的舞台。
  如“气候酷派”社团的孩子们每年都会发起声势浩大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曾在广州市绿色校园行动中一举夺奖的他们,致力于推行“节能环保”的理念,树起了铁一校园里的一面旗帜。
  “情韵风扬”诗社的孩子们把校园变成了诗歌的海洋,酽酽亲情,醇醇友情,绵绵爱情,拳拳家国情,他们沉浸于诗的情韵,将诗歌的春风从校园吹向更远的地方,连续五年夺得广州市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一等奖。
  “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孩子们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他们走进亚运,走过创文,将梦想装进西关小屋,因活动出色,学校被授予“广州市第一批志愿服务进校园试点学校”,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广铁一中的孩子用他们稚嫩的肩膀担起社会道义。
  从中山纪念堂到星海音乐厅,从“踏歌起舞,幸福铁一”到“青春的旋律”,每年春暖花开之际,广铁一中都会给孩子们一个绚丽的舞台,让他们挥洒自我,尽享文化的大餐。
  
  让快乐成为学校生活的底色
  陈庆雯说:“学校不是陈列馆,把特长生当珍宝,等到比赛时再陈列出去。”教育应该回归本源,应面向全体学生。
  因此,在广铁一中,才艺审美教育是普及性的,每个学生都有接触艺术与美的机会。
  在铁一中现代舞团,有个叫刘柠的孩子,进铁一中前还是个“舞盲”。
  他并不是一个有舞蹈天分的孩子,甚至对舞蹈心存偏见。进入现代舞团,是他一步步发现自己,逐渐变得自信变得沉静的历程。
  为了练好动作的张弛、舒展,他给自己增加了健美操的形体训练,俯卧撑、腹肌、背肌、倒立走……在炎热的夏天,身上的训练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鞋子也被磨得不成样子,终于换来了在舞台上淋漓尽致地挥洒。
  其实,在这期间他也有过挣扎和彷徨。
  在高一期末选科的关键时候,舞蹈团因为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赛中脱颖而出,训练也变得日益紧张。影响了学习成绩怎么办?
  在他迷茫的时候,指导老师曾丽秋告诉他:“任何艺术作品,都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希望你不要将舞蹈与学习对立起来,不要将舞蹈和生活割裂开,去体会舞蹈带给你的快乐与力量!”
  班主任说,去吧,刘柠,缺的课我们会给你补上的!
  这个过去从未接触过舞蹈的大男孩,和自己的四十三个伙伴以酣畅淋漓的艺术表现夺得了广州市舞蹈节比赛的一等奖,而他,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他说,这一生,都将因这段与舞蹈结缘的日子而不同。
  管乐团团长、高三学生王浏东,刚来铁一中时还是个“麻烦学生”。
  因擅吹小号,他入选了学校管乐团。刚开始时,無论训练还是位置感,王浏东都不太适应。溜号,捣乱,倒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王浏东,管乐团是一个集体,自己好并不能算真的好,这里强调和谐之美而不是个性之美。”乐团指导老师梁扬严肃地说。
  老师的话让王浏东一时警醒。对演奏小号,他一向是颇为自负的,却从未想过这个问题。
  梁扬适时给他播放排练录音,听到原本和谐的曲目因为自己突兀的小号声而“失色”,王浏东沉默地低下了头。
  从此,王浏东真正融入了乐团。每次排练,他总是来得早,走得晚;为了一个听起来很枯燥的一个音调,他能反反复复地练习几十次。
  辛勤的汗水换来回报。2011年,维也纳金色大厅,已是乐团团长的王浏东精神抖擞,看着指挥梁扬的动作手势,娴熟吹奏。一曲完毕,他与队友们收获了热烈的掌声。他们获得了国际金奖。
  如今,即将高考冲刺的他,仍然雷打不动地参加每一次训练和演出。他说:“三年的历练,让我收获了一份学识和才艺共同进步的喜悦。我将再次启航,向人生更高更远处迈进!”
  当年,陈庆雯就说,广铁一中的学生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铁一中的学子不负厚望。
  管乐团的叶冬蕾同学,才艺出众,学业亦出众。六年前,她走进铁一,走进管乐团时,还是个怯怯的小女孩。那时的她,只是好奇地张望着这个艺术的世界,不曾想过自己会在这里蜕变。
  三年前的维也纳之行,让她觉得因为音乐,世界近在咫尺。她说,音乐和学校沉淀在她身上的气质,将伴随她迈入大学,走完整个人生。
  陈庆雯说:“一所人才辈出的学校,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的殿堂,一个艺术的殿堂。”正是这座殿堂,培养了铁一学生特有的沉静、优雅的气质。
  而今,在管乐、合唱、舞蹈、健美操、诗朗诵、无线电测向、男篮、女排、程序设计、机器人制作等等特色社团活动中,铁一学子的才情和创造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他们的校园生活也因之缤纷多姿、快乐多彩。
  
  “仰望星空对于教育而言,就是在脚踏实地做好平凡琐屑的工作的同时,去关注和追求我们的理想,执着于我们的信念。”陈庆雯说,铁一中学只是我国基础教育广袤原野上一块小小的绿洲,她希望铁一中人的孜孜耕耘和深情“守望”,能谱出人文深厚的教育华章。
其他文献
人物速描  张斌,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党委书记,全国小学德育研究会理事,第九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政府教育督导团专家组成员。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盐城市首届名校长、盐城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主持多个省级以上课题,出版了《小学教育资源论》《四色文化丛书》等多部论著或教材、读本,有多篇文章发
习惯培养宜早不宜迟  许多孩子上学之后,习惯问题非常突出,家长很苦恼,因为纠正坏习惯极其艰难,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家长要在孩子的坏习惯形成之前,就将好习惯教给他。好习惯终身受益,我在家庭教育中将习惯摆在第一位。  故事分享:杳杳快乐的小学生活    女儿的六年小学生活,过得轻松、快乐。正是我本着“习惯决定未来”“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的教育理念,相对放松对学科成绩的要求,重视习惯和情商发
上海:“十二五”为青少年发展“规划”出更美好生活     4月10日正式发布的《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十二五”规划》,围绕“让青少年生活有更好憧憬”,将促进青少年在公民素养、身心健康、教育学习、就业创业、参与融合、维权及犯罪预防6个领域优先发展。其中,如何保障来沪青少年利益,推动沪籍青少年和来沪青少年的积极互动,使来沪青少年尽早融入社会?如何根据上述青少年人口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进行社会资源的合理布
解放桥小学在实施生活德育的过程中,致力于打造“用新理念,做小事情”的学校德育品牌,让校园时时弥漫着温馨的育人气息 。    给拖把安个家    走进解放桥小学,你会发现很多小秘密,比如,水池边有一个专门用来放置拖把(墩布)的“拖把池”,花坛的水泥台安置了供休息的木条凳,楼梯间安放着休闲椅,扶手上钉上了一些小木块……  其实,每个小秘密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就拿“拖把池”来说吧,别小瞧这件学校生活中的小
【摘要】对于新闻来说,新闻标题便是它的“眼睛”,是对本篇新闻中最具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概括以及浓缩。绝大多数的读者都是通过阅读新闻的标题,来选择相应的新闻进行了解。所以新闻标题制作的好坏,对于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有着直接影响。除此之外,读者在选择新闻阅读的时候有着比较大的随意性,所以需要在瞬间便引起读者的兴趣,这就要求国家级或者地方级的报纸新闻标题要更加精彩,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本文通过对国家级新闻以及地
林崇德:创新人才培养不能怀有功利心理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在就高校与高中合作开展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探索内心世界、自我发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探索不一定与日后从事学术创造性工作有直接联系,但却是个体创新素质形成的决定性阶段。没有基础教育阶段创新素质的奠基,任何创造性人才的成长都是一句空话。但基础教育阶段不宜提拔尖创新人才的概念,基础教育阶段应加强的是创新精神的
摘 要:隐性课程是学校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中,教师是最大的隐性课程。要最大程度地挖掘和利用教师作为隐性课程的作用,教师需要增强身份意识和教育敏感性,不仅要做好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还要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下,发挥职业优势,把握工作细节,抓住教育契机,发挥自身的德育价值。  关键词:教师德育专业化;德育课程;隐性课程;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
【摘要】阅读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各个方面的社会活动的运行都离不开阅读活动。而在教学活动中,阅读更是英语学习进行的基础,同时也是听说写等其他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基于此,通过阅读以及阅读问题设置,来帮助学生高效开展英语写作,就成了许多教师关注的重点课题。  【关键词】八年级;英语阅读;问题设置;英语写作  【作者简介】曹开胜,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顺河镇顺河初级中学。  在初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只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才能避免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在《网络连接你我他》一课的三次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教学目标的慎重选择和准确定位,才能让品德课充满活力,从而有效达成育人的目标。  【目标比较】    【课堂片段】  第一次教学  镜头一:“网络陷阱就是黄色网页、不法网友利用网络骗人!”  教学进行到第二个板块时,活动主题是“了
编者按:  对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衡量,薄薄的一张中考试卷,的确难以承载其“重”。可没有了考试,德育就会更加“边缘化”。“两害相权取其轻”,考试成了无可奈何的选择。但是,一名有责任心的德育工作者不会怨天尤人,面对现实,同样可以作为。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各地的思想品德试卷,正力图以学生的道德成长为旨归,努力践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准确把握这一变化,不仅对学生考出好成绩有所帮助,更对其道德发展的有效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