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颅脑创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机 构】
:
嵊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10003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310003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出 处】
:
中华创伤杂志
【发表日期】
:
2015年31期
其他文献
目的测试Ⅱ型齿状突骨折、Ⅰ型Hangman骨折及C2~3椎间盘损伤对C1~C2节段和C2~C3节段稳定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新鲜成人完整C1~C3标本10具,男5具,女5具;年龄25~45岁,平均35.7岁。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依次按照对照组(正常状态)、Ⅰ型Hangman骨折组、Ⅱ型齿状突骨折组、Ⅰ型Hangman骨折+Ⅱ型齿状突骨折组、Ⅰ型Hangman骨折+Ⅱ型齿状突骨折+C2~3椎间
目的探讨采用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关闭硬脑膜对去骨瓣减压颅脑创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颅脑创伤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后行人工硬膜关闭硬脑膜(研究组52例)和未行硬脑膜关闭(对照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后CT影像、ICU住院天数、伤后12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癫痫发生率、肢体瘫痪、巴塞尔指数(BI)、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等参数。结果两组术后病程中CT影像减压窗区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单纯性硬膜外血肿(EDH)的诊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0月诊治的83例儿童单纯外伤性EDH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38例;年龄0.7~14岁。跌伤和坠落伤为主要致伤原因,随着年龄增长交通伤发生率增加。血肿部位额部为主16例,颞部为主28例,顶部为主13例,枕部9例,后颅窝17例。结果手术治疗28例,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22例,轻残
目的探讨兔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血清抗脑抗体( AB-Ab )水平的变化及其对血脑屏障(BBB)和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45只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20只)和TBI组(20只),TBI组又分为1,3,7,14 d亚组。假手术组只开骨窗不打击;TBI组建立脑单侧重型液压冲击TBI模型。分别于术后1,3,7,14 d检测各组血清AB-Ab浓度、BBB通透性和脑含水量。结果
目的探讨拇指桡侧指固有动脉指背穿支皮瓣修复拇指同侧Ⅰ、Ⅱ度指端桡侧斜向缺损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0月 – 2013年10月拇指Ⅰ、Ⅱ度指端斜行缺损患者12例,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10~40岁,平均30岁。致伤原因:机器切割伤4例,机器绞伤3例,锐器切割伤3例,重物压伤2例。Ⅰ度缺损6例,Ⅱ度缺损6例,创面均为斜向缺损,桡侧组织较尺侧缺损多。均采用拇指桡侧指固有动脉指背穿支皮瓣修
目的探讨单纯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3年8月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29例。所有患者均行植骨融合,自体植骨19例,同种异体骨10例。统计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有无神经、血管、脊髓损伤,切口愈合和术后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 ( 85~135 min)
目的探讨骨折脱位型胫骨平台骨折发生率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 2014年6月就诊的影像学资料完整的29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运用PACS系统在CT片上测量内侧骨块骨折线倾斜角、内侧骨折块与平台宽度比值、骨折块面积比、骨折块高度和最大位移。结果骨折脱位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8例(6.0%);内侧或后内侧骨折块骨折线倾斜角为(62.1±14.1)°。其中内侧胫骨平台劈裂11例(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