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光伏事业发展新春天

来源 :科学中国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04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需要电池,只要把充电线插在衣服或者背包上的固定接口,随身听就能畅听无阻;出差在外,不必再担心笔记本电脑的电池不够用,只要把电脑对着光源,就能任意使用……
  这些便捷或许是现在很多年轻“电子一族”可望仍不可及的梦想。科技日新月异,薄膜太阳电池的出现,告诉我们这些梦想不再遥远。这种新型太阳电池像纸张一样薄,可以弯曲折叠,所以被普遍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不仅如此它还能应用于地面:既能安装在建筑物的顶楼,甚至侧窗上;还能“印刷”在衣服、雨伞、背包、帐篷等随身物品上,只要有一点“空地”,它就能收集能量。
  为使这一梦想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南开大学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侯国付副研究员一直在新型太阳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里努力耕耘着。
  一步一脚印,奠定光伏研究基础
  众所周知,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和能源的日益短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个重大问题,而新型可再生能源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其中太阳能由于其清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成为新能源的首选。而在太阳能的有效利用中,光伏发电具有安全可靠、无污染、可再生等优点,是可再生能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活力、最受瞩目的研究领域,国际上许多国家都把太阳能光伏作为重要的研究发展方向。
  对于侯国付来说,他的科研人生是一个又一个“艰苦却很快乐”的科研片段累积起来的。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侯国付求学阶段中最重要的旅程是在南开这座著名学府里度过的。茵茵校园,学术范围浓厚,不仅有白发苍苍的学术巨匠也有求知若渴的莘莘学子。侯国付,就是在这一氛围里成长起来。通过多年努力,他先后拿到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并最终选择留校,由此正式踏上了研究之路。
  从2002年至2009年10月,侯国付一直在南开大学从事硅基薄膜光伏材料和太阳电池的制备、性能表征和分析等研究,期间负责了多项关于高速沉积高效率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工作,重点是采用甚高频和高压高功率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高速沉积高效率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围绕这一研究先后获得多项研究成果,包括提出一种具有量子尺寸展宽效应的纳米硅薄膜nc-Si:H材料,将高温沉积的pin型非晶硅太阳电池的开路电压提高到945mV,光电转换效率达到9.4%。针对高速沉积的微晶硅太阳电池中非晶态孵化层偏厚的状况,提出一种采用低沉积速率沉积高晶化率和高质量p/i界面层的方法,有效地减小了p/i界面的孵化层厚度,减小了粒子轰击和界面处的缺陷;提出一种功率梯度渐变的方法来调控微晶硅本征层的整体纵向结构演化,有效减小了体缺陷态密度,太阳电池性能提升明显,并获得多项中国发明专利。采用上述方法,并进一步优化各层材料,在1.2nm/s的较高沉积速率下获得了效率达9.36%的单结微晶硅太阳电池,为当时的国内记录。
  2009年11月,怀抱继续深造梦想的侯国付跨出国门,远赴美国托莱多大学物理与天文系任博士后副研究员。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有机会深入地接触到有关于高速率沉积高效非晶硅基太阳电池研究领域的先进知识,开阔了研究思路。留美期间共申请2项美国专利,发表文章4篇,为之后的硅基薄膜太阳电池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2010年12月,学成归国的侯国付又回到了与他有着深厚感情的南开大学,站在新的起点上,开启了他“下一代太阳电池研究征程”。
  立足新起点,迎来光伏发展新春天
  回国后,立足薄膜太阳电池领域的国际前沿研究趋势,侯国付进一步将自己的科研工作拓展至新型窄带隙光伏材料,以及微纳米结构和材料在下一代光伏中的应用等领域。虽然回国的时间不长,但已经作为负责人承担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以及科技部“863”重大项目子课题等。研究内容涉及窄带隙光伏材料β-FeSi2的研究,用于太阳电池的光子晶体陷光结构,以及柔性衬底宽光谱多结高效硅基薄膜太阳电池技术研究。
  对于太阳电池来讲,为了减少材料消耗,进而降低电池成本,薄层化一直是太阳电池的非常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无论对哪种电池来说,随着材料厚度的降低,如何采用有效的陷光结构来提高入射光(特别是近红外长波光)的利用率都非常关键。为了更有效的利用入射光,科研人员探索了一些新型的陷光材料和结构。其中,基于光子晶体的陷光结构及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
  针对这一热点问题,侯国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对光子晶体陷光结构的陷光机理、结构设计及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展开了系列“攻坚之战”。
  据悉,光子晶体陷光结构及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只有五、六年的时间,多数报道仅仅从光学的角度考虑光子晶体的作用,而要做成实际的太阳电池,还必须要求光子晶体结构的加入不会影响到光生载流子的输运过程,这是目前存在的根本问题!鉴于光子晶体陷光结构在提高太阳电池性能方面的显著作用,借鉴目前有关研究各种方法中的优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侯国付提出通过薄膜型光子晶体和光栅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光吸收效率的研究思路,并以在晶硅电池和硅薄膜电池中的应用为例,揭示光子晶体结构提高光吸收效率的机理,探索研究具有光子晶体结构的太阳电池吸收层,最终制备出基于光子晶体结构的硅太阳电池原型器件。从器件可实现性的角度出发,项目兼顾光子晶体的制备与现有硅薄膜电池制备工艺的兼容性;光子晶体不仅在光学角度上能够提高光吸收,而且不会影响载流子的输运过程。
  “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公布的《“十二五”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非晶硅与微晶硅相结合的叠层和多结薄膜太阳电池是发展重点之一。薄膜太阳电池发展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春天。站在新的起点上,乘着光伏产业的发展春风,侯国付带着梦想继续扬帆前行。
其他文献
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近期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建设伟大城市要实现智能增长,要以较少资源发挥更大效益,同时要形成城市变革的合力。  到2030年,世界60%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如何建设和谐发展的城市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城市的绩效要从经济实力、社会条件和环境三方面来考察。绩效大幅提高的城市的共同经验是:实现智能增长,以较少资源发挥更大效益,形成城市发展合力。  一、建设城市要实现智能增长  实现智
数学是通往星辰大海的密钥,是重大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在当今时代,数学实力往往影响着国家实力,几乎所有的重大发现都与数学的发展进步相关,数学已成为航空航天、国防安全、生物医药、信息、能源、海洋、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谁占领了数学最高地,谁就能占领技术的最高地。数学在现代技术进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些年来,国家愈发重视高校数学学科的建设与科研工作,多次下文和制定政策
谢基伟,2002~2011年在南京大学天文系完成本硕博学习,其中2008~2010在佛罗里达大学博士联合培养。博士毕业后,2011~2013在多伦多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13年年底回国,现任职于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目前主要从事太阳系外行星的理论和观测工作。曾获2010年首届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2012年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2013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在国际
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也。  ——题记·摘自《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古语有云:“心不如佛者,不可为医;术不如仙者,不可为医”。医生,这个以人为本的特殊职业,在被赋予神圣光环的同时,也承载着生命与希望的重托。海军总医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6号,在新建内科大楼的神经内科主任办公室里“坦荡真诚”和“医德自然”两块牌匾拉近了我们与受访专家戚晓昆的距离。经过片刻时间的等待,我们见到了戚晓昆教
作为碳元素家族的新贵,石墨烯自2004年诞生以来就成为了“神奇材料”的代名词。它是目前自然界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断裂强度比最好的钢材还要高200倍。同时它又有很好的弹性,拉伸幅度能达到自身尺寸的20%,被称为“新材料之王”。  随着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石墨烯的发明者——两位英国物理学家安德烈和康斯坦丁,一时间科研圈掀起了一股石墨烯的研究热潮。石墨烯也成为了越来越多科学家选择的研究材料。
齐鲁大地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更是全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重点产区,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乡”之称。其中,烟台苹果、莱阳梨、肥城桃、乐陵金丝小枣、泰山核桃、泰山板栗、宁阳大枣、枣庄石榴、大泽山葡萄等都是山东久负盛名的地方特产,山东也因此被称为“北方落叶果树的王国”。  山东水果去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那累累硕果之中,不仅有农民的辛勤汗水,更浸透着科技人员的奉献与追求
对于国人而言,一提到癌症,大家可能第一反应到的都是肺癌、肝癌或者乳腺癌,却很少考虑到另一个已经成为国民强力杀手的癌症种类——结直肠癌。  恰恰就是这种被国人忽视掉的“富贵病”,已经悄然成为我国发病率第三高的恶性肿瘤,在上海、广州、香港、台湾等沿海发达地区已直逼第一位高发的肺癌。大量临床数据表明,大部分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检查确诊时已进入到癌症的中晚期,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尤其是直肠癌,即便是采用外科
西佛碱键(亚胺键)是一种动态共价键。与静电、氢键等弱相互作用相比,基于西佛碱键的分子组装体的稳定性更好。与普通共价键相比,西佛碱键的反应条件温和,且无副产物,不破坏组装体的结构。在该综述中,作者基于多年在西佛碱键分子组装研究方面的积累,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总结和评述了基于西佛碱键进行分子组装的优势、不同醛基化合物调控的西佛碱键的分子组装体以及它们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CHEMICAL RE
2015年11月21日,正在贵州黔南州建设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核心部件“馈源舱”进行首次升舱试验,整个工程即将进入尾声,FAST 突破了射電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它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它将在未来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张兵,现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大连舰艇学院客座教授。1986年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自动控制专业,长期从事近程反导武器系统的研究、研制、装备工作,在国防重大科研项目研制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多次获得奖励及荣誉称号。2012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中央企业先进职工;200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获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被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