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8月,一篇名为《中国男人对自己的迷之自信怎么来的?》的10万 爆文在朋友圈刷了屏。点开一看,就能发现这篇文章实际上是个营销号的营销文—文章最后的目的是为了給直男们卖西装、卖防晒霜。
坦率说,这篇文章在贩卖焦虑,收割直男们的智商税。但你不可否认,文章中所说的“得体仪容、生活情趣、行止有节、对于世界和社会法则的认知足够渊博深刻,这些才是男性缺一不可的部分”的的确确是这么回事。
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直男,而直男也的确需要自救。
根据《网络热词“直男癌”的建构与颠覆》一文的考据。“直男癌”指的是对自我感觉良好,具有性别优越感,并表现出极端偏执思维的大男子主义者的一种讽刺。
其实要我说,思维油腻、品位低下也算是直男。前几天参加一场读书会,遇到了一个男生。他带着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号称是罗振宇、罗永浩脑残粉,得到APP重度使用者,满脑子都是区块链改造世界,锤子要成下一代计算平台——你甚至可以直接把他扔进庸俗成功学信仰者的圈子。
当然,待人不够优雅,也算是直男。我虽然达不到“癌症”这个地步,但是把以前的错误翻出来,真的可以列清单了。
曾经有一个学妹在朋友圈发自拍时,我在下面评论,“老了10多岁,18变成了38。”这条评论被一群女生朋友吐槽为“你真的有毒,人家要屏蔽你”。
我有个开黑群,一群打王者荣耀的朋友都在里面。有朋友拉了三个女生进来,她们段位低,用我吐槽的话来说就是“技术菜得抠脚”。在打了几场排位赛被坑掉三颗星之后,我在群里直接吐槽这几个女生“意识太差”。
我还有个女室友,经常半夜12点来微信找我聊这聊那。我当时正在写稿,总是会不解风情冷漠对待。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举动,真的是直男癌晚期了。且不论是否要和人家发展关系,在人家微信主动找你聊天的情况下,保持基本的绅士风度还是有必要的。
作为一个24K黄金直男,我在2017年年初莫名其妙恋爱了,然后今年6月在矛盾重重中分手了。
今年6月和朋友聊天,那朋友说,你该找个女朋友了。我说我现在正处于分手边缘。那朋友惊得目瞪口呆。在朋友看来,我天天在群里呼朋唤友和人打王者荣耀,一点都不像是个有女朋友的人—且不论到底谁对谁错吧,分手后我才系统性反思自己有哪些问题
人家生理期到了。我发个多喝热水的表情包。人家生日到了,我也没准备什么像样的礼物。以至于今天回忆起她两年生日,我发现我居然不记得到底送了什么。
她说我是直男,我嬉皮笑脸反驳道,“不是直男难道还是弯的啊”。
今年3月,一次在打游戏的时候,我自我吐槽,“今年太油腻了,肚子上多了赘肉,脸还胖了。”这时女友很不满接茬,“你还知道这些问题,平时太不注重仪容仪表了。”
我继续打着游戏,也没想着要改变这些问题。
后来她又吐槽我身上总有股汗味,我还是不太理睬。每天继续过着油腻青年的生活。
分手后的某天,我查了下自己的淘票票,发现一年多来,两人在一起看电影的次数两只手数得过来。
一次她扯着我去看《速度与激情6》,两小时的电影我玩了一小时手机,还花了半小时吐槽电影“没内涵”,只有半小时心不在焉地看着影片。我甚至常常还很功利地跟她算“时间账”,说这部电影是烂片,看着没意思,浪费了两小时。
她感兴趣的事情我不喜欢,更没去想怎么创造共同的话题点——叫我去滑雪我说周末不如睡觉,叫我去做手工我说没啥意义,叫我出去喝酒我甚至说喝酒没意思影响我写稿。
这些举动其实都处处体现了直男的气息:不关心他人,只顾自己的感受。
虽然我并不喜欢《中国男人对自己的迷之自信怎么来的?》这篇文章煽动公众的情绪,但我还是认可里面“女性喜欢健康有力的肉体,喜欢干净得体的外表,喜欢充满细节的生活,喜欢被真诚、平等、乐于付出地爱,喜欢一起去发掘这个世界的趣味”的描述。
一场自救就这样静悄悄在生活中开始了。
过去我不爱打扫卫生,家里总是乱糟糟的。各种快递纸箱扔得阳台到处都是。家里地板上满地都是猫毛,污渍,我也懒得清扫。衣柜里也全是五花八门的衣服,没个固定风格。
我后来开始把家里那些可用可不用的东西全部扔掉,每天勤快打扫卫生,竭力避免家里像是猪窝狗窝。
时隔1年多,我开始网购,买自己喜欢的衣服——简洁的性冷淡风。最令人感到滑稽的是,我居然开始使用香水。
过去的夏天我总是短袖、短裤、凉鞋就这么出门,甚至和女生见面吃饭时也是如此。后来为了显得庄重,一律T恤、牛仔裤、皮鞋,再喷上香水。尤其是见人之前,不管男女,必须先把自己倒腾干净。甚至一人在家不出门,也得喷——因为这不是取悦别人,是取悦自己。
过去每个周末,我都是躲在家里打游戏、睡觉,从来都是懒得出门去玩。
不过,我开始尝试着一人去电影院看电影,一人去音乐会感受久石让。做各种各样可以拓宽自己生活边界和感知触觉的事情——虽然很多都是无用之用,但作为媒体从业者,这些事情至少可以让自己视野更宽阔一些,日后和人有话题,万一哪天写稿也能用得着。
后来我甚至逼迫自己戒掉游戏,每天早上6点起床慢跑4公里,之后是读书一小时——从德国史到民国百货、美国音乐产业,不管当下有没有用,凭着兴趣先读再说。不打王者荣耀后,情绪越来越稳定了,不会再像过去每天早上起床就想着今天要升几个段位,而且在写东西时明显笔触会更柔软,而不是过去那样硬邦邦。 我相信“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件事,过去每天打游戏时我觉得自己很蒼老,但现在觉得精神状态好多了。
我还有意识地逼迫自己和女生进行一些工作、行业之外的聊天,让对话更深入生活。虽然这种聊天在多数时候是“瞎扯淡”,但最起码可以让你多去看看女生的脑回路是怎样的。不至于让你以后见一个女生就把天聊死,让气氛尴尬。
有人叫我出门参加社交活动的时候,我也开始很积极出门,不管是男是女。聊天时尽量让自己成熟一些,不要尽聊些无聊的小孩话题——作为毕业两三年的人,再装嫩其实已经没办法用“刚毕业”这个身份保护自己。
后来再和直男朋友交流时还会跳出男性思维方式劝告对方。
一位做风险投资的朋友总是吐槽说,女朋友总喜欢叫他参加各种文娱活动,他却一点都不感兴趣,他忙于看财报、算报表,厌烦女朋友每天缠着他做各种“有仪式感”的事情,一点价值意义都没有。我会劝告他,不要思考方式太过功利,顺着女友来,很多事情其实就是在“仪式感”中慢慢找到快乐的——事实上这也是一种尊重他人的方式。
我坚信,直男的表现都潜藏在日常细节之中,形象和生活确实需要好好经营,才能把那些太过直男的因素洗干净,否则迟早会在生活细节中暴露,给他人留下不好的感受。
很多事情是毫无意义的,但生活本来就不是每件事情都需要追求意义的。我后来的想法是,特别是作为媒体从业者,很多无意义的行为其实也是在给自己积累写作素材,让自己以更敏锐的触觉去理解生活、社会。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现在男孩子为什么不追女孩子了?下面有个名为“四月天”的女性网友回答:因为部分女生已经被所谓的营销号洗脑了,虽然我是女生,但我更提倡男女平等,女生越来越喜欢打着爱的名义去绑架男生,如果你爱我你就怎样怎样等等。真正的爱情是绝对的平等,付出总是等同于回报的。
的确如此。所谓“直男”问题,本质上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问题。尊重女性,但又不刻意过分强调女性弱势的那种尊重,才是真正的尊重。
我更认同前些天俞飞鸿在一档节目上的观点:
我不太喜欢讨论太多男权女权,更多的应该是平权。因为男人在男人的圈子里也有不平等。我们追求的其实是人性的平等,不用过多地把男人和女人彻底分成两个阵营……你用社会、别人的眼光或标准来桎梏自己,认为这是你唯一的出路,那这是你自己的悲哀。
直男最佳自救方案,其实还是真正把所有人当成平等的个体,抱有更多包容、平等、尊重的眼光,并且把这些观念真正落实到生活细节之中去。
坦率说,这篇文章在贩卖焦虑,收割直男们的智商税。但你不可否认,文章中所说的“得体仪容、生活情趣、行止有节、对于世界和社会法则的认知足够渊博深刻,这些才是男性缺一不可的部分”的的确确是这么回事。
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直男,而直男也的确需要自救。
自我的审视
根据《网络热词“直男癌”的建构与颠覆》一文的考据。“直男癌”指的是对自我感觉良好,具有性别优越感,并表现出极端偏执思维的大男子主义者的一种讽刺。
其实要我说,思维油腻、品位低下也算是直男。前几天参加一场读书会,遇到了一个男生。他带着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号称是罗振宇、罗永浩脑残粉,得到APP重度使用者,满脑子都是区块链改造世界,锤子要成下一代计算平台——你甚至可以直接把他扔进庸俗成功学信仰者的圈子。
当然,待人不够优雅,也算是直男。我虽然达不到“癌症”这个地步,但是把以前的错误翻出来,真的可以列清单了。
曾经有一个学妹在朋友圈发自拍时,我在下面评论,“老了10多岁,18变成了38。”这条评论被一群女生朋友吐槽为“你真的有毒,人家要屏蔽你”。
我有个开黑群,一群打王者荣耀的朋友都在里面。有朋友拉了三个女生进来,她们段位低,用我吐槽的话来说就是“技术菜得抠脚”。在打了几场排位赛被坑掉三颗星之后,我在群里直接吐槽这几个女生“意识太差”。
我还有个女室友,经常半夜12点来微信找我聊这聊那。我当时正在写稿,总是会不解风情冷漠对待。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举动,真的是直男癌晚期了。且不论是否要和人家发展关系,在人家微信主动找你聊天的情况下,保持基本的绅士风度还是有必要的。
作为一个24K黄金直男,我在2017年年初莫名其妙恋爱了,然后今年6月在矛盾重重中分手了。
今年6月和朋友聊天,那朋友说,你该找个女朋友了。我说我现在正处于分手边缘。那朋友惊得目瞪口呆。在朋友看来,我天天在群里呼朋唤友和人打王者荣耀,一点都不像是个有女朋友的人—且不论到底谁对谁错吧,分手后我才系统性反思自己有哪些问题
人家生理期到了。我发个多喝热水的表情包。人家生日到了,我也没准备什么像样的礼物。以至于今天回忆起她两年生日,我发现我居然不记得到底送了什么。
她说我是直男,我嬉皮笑脸反驳道,“不是直男难道还是弯的啊”。
今年3月,一次在打游戏的时候,我自我吐槽,“今年太油腻了,肚子上多了赘肉,脸还胖了。”这时女友很不满接茬,“你还知道这些问题,平时太不注重仪容仪表了。”
我继续打着游戏,也没想着要改变这些问题。
后来她又吐槽我身上总有股汗味,我还是不太理睬。每天继续过着油腻青年的生活。
分手后的某天,我查了下自己的淘票票,发现一年多来,两人在一起看电影的次数两只手数得过来。
一次她扯着我去看《速度与激情6》,两小时的电影我玩了一小时手机,还花了半小时吐槽电影“没内涵”,只有半小时心不在焉地看着影片。我甚至常常还很功利地跟她算“时间账”,说这部电影是烂片,看着没意思,浪费了两小时。
她感兴趣的事情我不喜欢,更没去想怎么创造共同的话题点——叫我去滑雪我说周末不如睡觉,叫我去做手工我说没啥意义,叫我出去喝酒我甚至说喝酒没意思影响我写稿。
这些举动其实都处处体现了直男的气息:不关心他人,只顾自己的感受。

直男的自救
虽然我并不喜欢《中国男人对自己的迷之自信怎么来的?》这篇文章煽动公众的情绪,但我还是认可里面“女性喜欢健康有力的肉体,喜欢干净得体的外表,喜欢充满细节的生活,喜欢被真诚、平等、乐于付出地爱,喜欢一起去发掘这个世界的趣味”的描述。
一场自救就这样静悄悄在生活中开始了。
过去我不爱打扫卫生,家里总是乱糟糟的。各种快递纸箱扔得阳台到处都是。家里地板上满地都是猫毛,污渍,我也懒得清扫。衣柜里也全是五花八门的衣服,没个固定风格。
我后来开始把家里那些可用可不用的东西全部扔掉,每天勤快打扫卫生,竭力避免家里像是猪窝狗窝。
时隔1年多,我开始网购,买自己喜欢的衣服——简洁的性冷淡风。最令人感到滑稽的是,我居然开始使用香水。
过去的夏天我总是短袖、短裤、凉鞋就这么出门,甚至和女生见面吃饭时也是如此。后来为了显得庄重,一律T恤、牛仔裤、皮鞋,再喷上香水。尤其是见人之前,不管男女,必须先把自己倒腾干净。甚至一人在家不出门,也得喷——因为这不是取悦别人,是取悦自己。
过去每个周末,我都是躲在家里打游戏、睡觉,从来都是懒得出门去玩。
不过,我开始尝试着一人去电影院看电影,一人去音乐会感受久石让。做各种各样可以拓宽自己生活边界和感知触觉的事情——虽然很多都是无用之用,但作为媒体从业者,这些事情至少可以让自己视野更宽阔一些,日后和人有话题,万一哪天写稿也能用得着。
后来我甚至逼迫自己戒掉游戏,每天早上6点起床慢跑4公里,之后是读书一小时——从德国史到民国百货、美国音乐产业,不管当下有没有用,凭着兴趣先读再说。不打王者荣耀后,情绪越来越稳定了,不会再像过去每天早上起床就想着今天要升几个段位,而且在写东西时明显笔触会更柔软,而不是过去那样硬邦邦。 我相信“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件事,过去每天打游戏时我觉得自己很蒼老,但现在觉得精神状态好多了。
我还有意识地逼迫自己和女生进行一些工作、行业之外的聊天,让对话更深入生活。虽然这种聊天在多数时候是“瞎扯淡”,但最起码可以让你多去看看女生的脑回路是怎样的。不至于让你以后见一个女生就把天聊死,让气氛尴尬。
有人叫我出门参加社交活动的时候,我也开始很积极出门,不管是男是女。聊天时尽量让自己成熟一些,不要尽聊些无聊的小孩话题——作为毕业两三年的人,再装嫩其实已经没办法用“刚毕业”这个身份保护自己。
后来再和直男朋友交流时还会跳出男性思维方式劝告对方。
一位做风险投资的朋友总是吐槽说,女朋友总喜欢叫他参加各种文娱活动,他却一点都不感兴趣,他忙于看财报、算报表,厌烦女朋友每天缠着他做各种“有仪式感”的事情,一点价值意义都没有。我会劝告他,不要思考方式太过功利,顺着女友来,很多事情其实就是在“仪式感”中慢慢找到快乐的——事实上这也是一种尊重他人的方式。
我坚信,直男的表现都潜藏在日常细节之中,形象和生活确实需要好好经营,才能把那些太过直男的因素洗干净,否则迟早会在生活细节中暴露,给他人留下不好的感受。
很多事情是毫无意义的,但生活本来就不是每件事情都需要追求意义的。我后来的想法是,特别是作为媒体从业者,很多无意义的行为其实也是在给自己积累写作素材,让自己以更敏锐的触觉去理解生活、社会。
男女的纷争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现在男孩子为什么不追女孩子了?下面有个名为“四月天”的女性网友回答:因为部分女生已经被所谓的营销号洗脑了,虽然我是女生,但我更提倡男女平等,女生越来越喜欢打着爱的名义去绑架男生,如果你爱我你就怎样怎样等等。真正的爱情是绝对的平等,付出总是等同于回报的。
的确如此。所谓“直男”问题,本质上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问题。尊重女性,但又不刻意过分强调女性弱势的那种尊重,才是真正的尊重。
我更认同前些天俞飞鸿在一档节目上的观点:
我不太喜欢讨论太多男权女权,更多的应该是平权。因为男人在男人的圈子里也有不平等。我们追求的其实是人性的平等,不用过多地把男人和女人彻底分成两个阵营……你用社会、别人的眼光或标准来桎梏自己,认为这是你唯一的出路,那这是你自己的悲哀。
直男最佳自救方案,其实还是真正把所有人当成平等的个体,抱有更多包容、平等、尊重的眼光,并且把这些观念真正落实到生活细节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