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临床诊治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qlog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PCALCL)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10例PC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位发病年龄48岁(22~69岁),男8例,女2例.皮损单发患者7例,多发3例.初期皮损呈红色皮下结节,质地较硬,多固定,部分皮损可呈自限性或反复出现,增大后可出现表面溃疡,呈菜花状.皮损可位于头颈部(5例)、躯干(3例)或全身各处(2例).有2例淋巴结受侵和1例骨受侵,骨受侵者有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激酶(ALK)阳性和细胞增殖指数偏高(ki-67>80%).初始治疗:7例单发病灶患者采用手术切除后进行放疗、化疗或化放疗,除1例复发外,6例均无病生存;3例多发病灶患者采用化疗联合放疗或生物治疗,2例复发,1例无病生存.中位随访44个月(9~95个月)时,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为89%,总生存率为100%.结论 PCALCL多见于中年男性,不易侵犯内脏器官和淋巴结.病变局限性者,经治疗预后好;病变广泛者即使采用手术、放疗联合化疗,多数仍不能治愈.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遗传性痉挛性截瘫11型(SPGll)基因突变频率及临床特点.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28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痉挛性截瘫(ARHSP)家系先证者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狭窄的狭窄程度、相关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缺血性卒中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9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全DSA检查结果分为非狭窄组(狭窄0.05).
背景:Mini-SG(R)附着体是一种冠外精密附着体,具有固位作用强,稳定性好,美观舒适,保护基牙等优点.但在常规CT三维建模中,由于其结构精密细小,很难建立精确的附着体模型,虽然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三维心脏血管成像(CTA)对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机械瓣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19例为On-x瓣,15例为St jude瓣,34例均行DSCT检
目的 分析针刺足三里穴后外周血免疫相关指标和功能磁共振(fMRI)信号的变化,探索针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中枢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志愿者13名,分为真穴组13名和假穴组8名(
目的 检测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核磷酸蛋白(NPM1)基因突变,研究NPM1基因突变在患者中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分析法得出样本中NPMI基因突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人类8型疱疹病毒(HHV-8)载量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并进行初步诊断应用.方法 分别构建HHV-8开放阅读框(ORF)26和内参照基因β-actin
目的 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为参考标准,采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CA)评价功能相关性冠状动脉病变(FRCAL)的准确性.方法 59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被试入组后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配到联合治疗组(rTMS+帕罗西汀)和药物治疗组(伪rTM
目的 观察JAZF1基因(Juxtaposed with another zincfinger gene 1)过表达对3T3-L1脂肪细胞糖脂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JAZF1 mRNA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