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对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影响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价值,及输注白蛋白对G试验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2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大连市中心医院内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MICU)住院患者267例,根据IF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排除真菌感染组(35例)、拟诊组(70例)、临床诊断组(145例)、确诊组(17例)。使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进行G试验检测。评估不同G试验临界值对IFI的诊断价值;比较G试验、真菌培养与临床诊断3种方法诊断IFI的差异;比较各组患者输注白蛋白前后G试验结果的变化,并评估输注白蛋白前后G试验对IFI的诊断价值。

结果

以20 ng/L为临界值,G试验诊断IFI的敏感度、特异度最高(分别为79.8%、87.9%),约登指数最大(为67.7%)。G试验、真菌培养与临床诊断IFI的阳性率分别为57.7%(154 / 267)、60.7%(162 / 267)与54.3%(145 / 267),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输注白蛋白前比较,排除真菌感染组、拟诊组、临床诊断组、确诊组输注白蛋白后G试验检测值(ng/L)均无明显改变(排除真菌感染组:11.25±2.33比10.99±1.07,t=-1.723,P=0.085;拟诊组:53.14±5.53比49.22±8.11,t=-0.395,P=0.693;临床诊断组:90.30±9.38比85.41±10.11,t=710.500,P=0.860;确诊组:100.98±19.24比103.21±17.66,t=653.000,P=0.449)。输注白蛋白前,G试验诊断IFI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约登指数分别为79.8%、87.9%、45.6%、96.7%、67.7%,而输注白蛋白后分别为81.5%、85.7%、44.8%、96.5%、67.2%,与输注前较为一致。

结论

G试验可作为早期诊断IFI有效的检测手段,以20 ng/L为临界值可获得较好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输注白蛋白不影响G试验检测结果。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中多重耐药菌(MDROs)定植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MDROs定植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自2008年6月至2014年12月对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所有入住ICU超过24 h的患者进行鼻前庭拭子和肛拭子采样,并进行相关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填写病例调查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MDROs定植的危险因素;再将P<0.05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
交锁髓内钉具有固定牢固,可早期活动关节,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且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胫骨骨折,但至今在扩髓与非扩髓,闭合复位与开放复位,静力固定与动力固定的选择上,意见仍不一致.而且对于胫腓骨下段骨折以治疗胫骨骨折为主,忽视了腓骨在小腿中的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性,术后易发生畸形愈合,踝关节不稳等并发症.本院于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采用交锁髓内钉复合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68例,取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