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青春,“物”比力量

来源 :高校招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hol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小动物,不会思考,却智慧地活着;不会言语,行动是惟一的表达。我们常说高考来袭,到底是被遥进了死巷子,还是等待着破茧后的美丽飞翔?听听他们的心声,积攒一份前进的力量。
  
  蜗牛自白:我能感觉爬过树干,再穿过那片厚厚的叶子,就能触摸到我想要的蓝天。
  力量之泉:坚持,只为永远的飞翔
  杨 潇
  小的时候就对蜗牛很好奇,从吟唱那首儿歌开始。葡萄树才刚发芽就从大树底下启程,一路看花开花败、尝风吹日晒,为的只是在葡萄成熟时可以爬上树梢,尽管前路漫长,大树高耸,还有小鸟们的嘲笑。但也被它的坚持所打动,感觉自己应该如它们一样坚毅,所以简单地向它们学习。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个梦,一直不停歇地往我的“树梢”爬去,我一直都渴望飞翔,我想它就住在顶端的那片绿叶上。
  我很高兴,我爬到了最柔软的树枝上——我的高三,再靠近一点点,就能触摸到属于我的蓝天。可越是接近终点,越是容易坠落,越是艰难。高三时的学习任务和许多以前的、而今的高三学子一样繁重。坐在高三教室的我,面对题海,面对一次次测试的“失败”,压力越来越大,有很多的晚自习在长时间的不必要。冥想”中流走。开始在自习后去跑步,有时候仅仅是一个人走走,绕着跑道,用两圈的长度来丈量我一天的收获。开始写日记,每天晚上在被窝里手电下,一遍又一遍地写下“Never give up!”,在闭上眼的那一刻念三遍心中大学的名字,就像蜗牛在攀爬的过程里一直望着属于它的那片树叶一样。那一段高三的记忆,我比别人更早起床,更晚回寝,更迟休息。墙上的倒计时从百位上的三到只剩下个位的三,从未停息。
  高考终于来了,带着一种期盼进了考场,这48小时,并不觉得沉重,亦无漫长感,因为一路来的坚持,让我有了微笑的力量。
  在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我对自己笑了,因为我终于踏上了这片树叶飞翔在自己的蓝蓝的天,我也明白在下一个目的地,我还是一只蜗牛,用挪动的速度,继续自己的攀爬,为的是下一次的飞翔,更高远的飞翔!
  
  狼之自白:心怀对手,永远是你前进的动力。
  力量之泉:竞争,是个好东西
  暮 雨
  进入了高三,发现高考有点挤公交车的味儿:谁更强壮,谁就能抢到机会,赶上这趟车,找到一个好的座位。而在车发动的那一刻,会发现一些人安稳地坐着,面带微笑;有些人站着,脸色凝重;甚至还有某些人依旧站在站台上,一边叹着气,一边望着车驶去的方向。谁都想赶上这趟车,谁都想安稳地坐着。所以,竞争激烈,擦破了皮,撞得起了包,都是司空见惯的事。现在回想起来,感到幸运,因为我赶上了这趟车,还坐着。
  高三之前看过一本书——《狼图腾》,所以一直认为面对高考,得有狼一样的竞争精神,为了自己心中的大学和梦想,要不惜一切地努力!身边的任何人都是对手、都是敌人。竞争意识好像已经把我整个人狼化了。我很明白在这场竞争中,如果输掉,将是怎样的后果。
  有人说:最大的对手是自己。不可否认吧!但是在我的高三时代,那些学习成绩更优秀的,才是我看准的惟一对手,我更相信只有超越别人才能超越自我。于是,别人的试卷上那鲜红的分数成了我超越的标杆。每一次测验前,都在心里暗暗提醒:这一次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超过XX。所以数学没有下过130,综合几乎没有下过260。每一次考试后,成绩都会往前跳2名,直到稳定在那个我比较满意的位置。
  记得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考得不怎么样(因为都考得挺好的原因吧?),几个把我甩在身后的同学开玩笑说:“这一次不行了吧?”之后,在下次模拟考来到之前,就有点发了疯似地复习、做题,渴望成功的眼神简直可以穿透厚厚的墙壁。
  在走过来的高三路上,真的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了。但到最后拥有了自己的领地,也不悔了。其实有时候会想,如果自己没有成功会怎样,我想还是不会后悔的,因为这一路来的“争夺”,已经留下我青春的痕迹。
  很感谢自己、感谢朋友、感谢对手,还有潜伏的狼性让我上了这趟车,坐上这个座。
  
  蜜蜂自白:满园的芬芳,足于抵去采蜜的辛勤。
  力量之泉: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吴 杨
  高三的时候,我的外号,人称“理科小王子”,我曾放言,只要是数理化,没有我做不出来的难题。可是,我还是不能成为胜利者,因为我的另一个外号是“英语小瘸子”,明显的偏科,也让我梦想的光影逐渐模糊。
  不过,韩寒不是说了嘛,“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全面的平庸。”这句话成为我继续无视英语的惟一理由。然而,每次看到英语“大牛们”漂亮得有些飘逸的英语高分,我只能沉默、失落,还有一点点恐惧。
  某一天中午,我听到了比高考更可怕的消息,我们即将拥有一位号称“英语教学能手”的新班主任。“教学能手”杨老师的自我介绍时便挥洒了长串英语,并让我们逐个用英语自我介绍。轮到我时,我只鄙夷地“吼”了三个单词“IHATEENGLISH”。当我眼角的余光扫到他的表情时,一如得平和,略带微笑。我想,他是不是被我气糊涂了。
  过了很久,他终于找我谈话了。他的三言两语,任何人听起来都算得上字字珠玑,却始终打开不了我深锁的对英语憎悟、恐惧的心。我不会因为他的几句话就放弃了坚持不学英语的“优良作风”。
  “今天,特别地,我想为一位同学讲一个故事。”这是他在一次全市公开课的开场白。“这个故事,是关于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他第一次高考英语,只有33分,第二次,55分,第三次。90分。我们或许不能体味他三年的辛酸,但是,必须明白的是,你不能在它还没有放弃你之前就放棄它。”然后,他把目光投向了我,我知道,这个故事是为我而讲。
  回想起这些年隐藏在内心的恐惧和无奈,我第一次想或许我可以尝试着去学英语。我把数理化的时间,尽可能压缩。用来背单词、做阅读、练作文,我留意着英语强人们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模仿……
  期末考试,依旧惨不忍睹的英语成绩让我心情跌落谷底。而数理化成绩大幅下降,又让我怀疑学英语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大错特错。英语,或许根本就不属于我。
  “我要放弃”,我对杨老师说,我甚至有些讨厌他,因为他的一席话,我才改变了应考策略。而事实证明,我学好英语,就是对一棵永远不会结果的树的期望。杨老师自然知道我的心思,他没有阻止,只是对我说,“你现在付出的努力,连人家这么多年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水不到,渠自然不能成。”
  努力、努力、再努力,是随后那些涅口日子的主题词,我忍受着同学异样的眼光,忍受着满纸“蜷缩字母”的嘲笑,我的英语学习到了自虐的程度,甚至忘了熬过多少个日夜,我才渐渐开始看懂英语试卷上百分之八十的单词,然后,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高考中英语的成功,让我进入了一所曾经仰望的一流大学,但我知道,收获的不只是成绩。
  
  鹰之自白:是孤独老去,还是痛苦地再生?这不是一个问题。
  力量之泉:蜕变,活出精彩
  叶 子
  按以前高中班主任的说法,我是一个浪子回头的典型——在我高三的时候。
  都说高考是人生非常非常大的一个转折,高三以前我是一直都不明白的,我的生活除了游戏,还是游戏,那刀光剑影和行侠仗义的虚拟生活包围着我,不分日夜,不分方向。
  高三开始的日子,别人的笔耕不辍,而我常常“偷得浮生半日闲”,晚自习爬上教学楼顶,站在阳台上看马路上的川流不息,在霓虹的闪烁中打发过剩的时光。却总发现深夜还惟一一间画室里的亮光,走近了发现竟是曾经游弋在网络上的兄弟,想起他说过的那所美术学院。而这时,走过教室的窗台,再也没有人会叫住我,请教怎么升级,只有笔尖沙沙的响声,陪伴着我些许失落,在昏黄而笔直的走廊。
  就像化学公式里的催化剂会引起沸腾一样,眼前的一切虽恍若梦境,却伴随着一个声音:暴发,还是死亡?在我的胸腔剧烈翻滚。听说过鹰的故事,说鹰在40岁后为了不就此等死,会攀上峭壁,在上面敲掉弯曲的喙,拔了重而失去光泽的羽毛,然后在狂风中勇敢地展翅,在快要坠落到地面的那一刻奋力振翅,最后,重新飞翔在苍穹,获得新生。而我,也不想等死,所有的改变仿佛一瞬来袭。
  曾经一度沉迷的游戏被抛得老远。
  我把游戏号卖了后买了好多本复习资料,然而那时才觉得,原来游戏还有这样的作用。再然后,当然就像身边的同学 样,做鸡的闹钟,让别人玩儿去吧。听起来好像挺高尚似的,不过对我的越来越清晰的梦想是公平的。
  最后一百天,被漫天的试卷覆盖,差点就窒息了。
  正值最后的冲刺,汶川大地震却突袭过来。全中国都在喊“汶川加油,四川加油,中国加油”的时候,我也捂住自己的胸口说:“加油!”,然后发现自己竟然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
  编后:高三是漫长的一段成长岁月,那年因青涩与张扬,而走的那条曲折的路。幸好,我们小小的心灵还存着最初的美好,为自己寻找出力量,伴随着那365的日夜,守得一片花开。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