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有疑 有疑则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因此,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应该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培养他们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平中见奇,一般中见特殊,特殊中见一般的能力。在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本人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下面介绍几种“质疑解难”的做法:
  一、预习质疑,主动求解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故事情节曲折,但并不难懂。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提出疑难问题,在自息课堂上让他们互相讨论,互相交流,然后经过整理去易存难,把与中心有关的几个问题归纳如下:1.本课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做课题,而不用“诸葛亮借箭”或“草船受箭”做课题?2.诸葛亮为什么请鲁肃帮助借船并且不让周瑜知道?3.为什么诸葛亮敢说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4.为什么诸葛亮要在第三天的四更时候才去取箭?5.为什么诸葛亮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他和鲁肃“只管饮酒取乐”?6.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头掉过来?7.诸葛亮为什么吩咐军士齐喊:“谢谢曹丞相的箭”?讲读课文时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边议,把上述问题的解答进行归类,从而看出诸葛亮知人心,通天文,晓地理,在草船借箭的全过程中神机妙算,才智出众,不愧是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学生准确地把握住中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围绕课题,引疑解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提出问题,捕捉文章的中心,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如《草船借箭》中的“借箭”一词,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利用“草船”借箭,更加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能出众。开讲时我启发学生围绕“借箭”提出问题。结果学生以“借箭”为线索提出:谁向谁借?
  为什么借?怎样借?结果怎样?这样在阅读课文时,就能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作者的思路,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又如教《金色的鱼钩》时,我问学生:“从课题上看文章重点应写什么?读了课文后再看课题,你会想到或提出些什么问题?”学生经过思索后提出: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2.为什么在“鱼钩”前面加上“金色”一词?3.课文是怎样把老班长和鱼钩联系在一起?学生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发现他的本质和核心问题,虽然初读课文,因对课文不甚了解,一时还不能解答这些问题,但已设下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三、扣住难点,质疑释难
  阅读课文时要抓住重点、难点部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一步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在思维的渐次深入中把握课文的内容。同时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语言文字分析事物,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认识能力。《鸟的天堂》一文中,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着重写了大榕树的长势,讲这部分时我告诉学生,课文中对榕树的位置、大小、形状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这是静态的描写,并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注意作者是怎样写事物的静态。阅读课文后学生还不太明白,提出几个问题:1.写榕树的这部分是静态描写,为什么用了“生根”、“垂到”、“伸进”、“卧”等动词?2.课文中描写榕树静态的顺序是由远及从近,为什么写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时又写:“……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把远景写在近景中?这些问题的难度较大,我没有急于让他们回答,而是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中具体描写榕树长势的句子,先总结出榕树大而美的特点,再品味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更巧妙、形象地描绘出榕树的千姿百态。
  在讨论第二个问题时,大家谈了这样的看法:1.把榕树的近景、远景交织在一起,更能突出榕树的与众不同;2.把这句话加在近景的描写中,写法新颖,巧妙地把近景和远景融合在一起,远中有近,近中有远,使读者眼前浮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留下深刻的印象;3.因为前面有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的描写:“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来”,所以有“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的话,文章前后照应。经过指点,学生摸准思路,自己解决了难点,享受到质疑解疑的乐趣。
  四、抓重点句,设疑推导
  读一篇文章只有抓住重点句、关键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才能读懂课文。如每篇文章的中心句,能概括全文中心内容,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与课文的各部分关系十分密切。抓住中心句的学习,往往能串联全篇课文,使教学浑然一体,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如《金色的鱼钩》中有一句指导员说的话:“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務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这句话的容量大,课文的整个情节都围绕他展开的。学习此句时学生提出:为什么称老班长是“上级”、“保姆”、“勤务员”?
  这个问题很大,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学。我首先让他们弄清“上级”、“保姆”、“勤务员”的本意,明确老班长在过草地时肩负着什么任务?在草地那种特定的环境中老班长是怎样完成他当“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然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老班长的具体言行。他到处找野菜,挖草根,洗衣服,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做鱼钩钓鱼,做鱼汤给病号吃,而自己却忍饥挨饿,还不许告诉别人,用实际行动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三个病号,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最后让学生透过老班长外表的描述,体会他舍己救人,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的内心世界,使学生把对老班长的认识从表面深化到实质。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古人陆九渊这样说是很有道理的。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学生养成大胆质疑,主动求解的习惯,就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为结果。凡是善于、乐于致意的学生都比较聪明,在学习上往往能取得好成绩。学贵有疑,它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其他文献
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是学生自觉性的核心因素。很多学生学不好英语关键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英语的天赋,而是因为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尤其是初中英语教师,首先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改变学生对英语的畏难情绪,让他们真正地“善学之,乐学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寓教于乐。我认为,可以从
《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不仅仅在于这首词通过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了生活的意趣和人生的哲理,更重要的是,词中尽显了苏轼“大醉”后的感喟和心路历程。  对于相对感性的初一学生来说,对于《水调歌头》的教学,也应重在剖析苏轼涤荡的情感,引领他们走进文本,走近词人深邃的内心世界。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与“两谪仙”之一的苏轼产生情感共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由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不够充分,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执教《端午的鸭蛋》过程中,尝试对学生思维能力阶梯式引导,以期逐步形成学生自主建构、自我发展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有效阅读。  【关键词】思维有效阅读 阶梯  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由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
【摘要】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体育教学以学生为本渗透德育  在小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和“学”的双向互动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与创造活动。本文结合自身多年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对课堂有效教学途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性途径教学探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根据实高中语文教学实际,让学生主动参与
【摘要】新课程倡导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发挥数学评语在教学中的正确导向和激励作用,利用评语来弥补传统批改方式的不足。在小学数学作业中恰当巧妙的使用评语,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种评价方式真正把过程教学落到了实处,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评语评价  新课程倡导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业作为最重要的一
(Zhe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ngzhou 310053)  【Abstract】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address the issue concern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Knowledge creation and transfer are fully examined
一、问题源于  在一次备课组开展教研活动上,老师们在讨论作文教学问题,一位老师突然说:“批改作文能不能改革一下?按现在要求(我校原来对批改作文的要求是:一个组有详细的眉批和总批,一个组可以略批,另两个组有详细眉批或详细总批。)做太辛苦了。”另一位老师也说:“是呀,作文本上的作文学生在写草稿时我们已批改了,现在再这样批改,一次单元作文耗时太多了。”又一位老师说:“何况改得那么认真详细学生又不看,作用
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是小学生刚开始写作往往由于缺少必要的方法而使文章难以下笔或者结尾偏离主题,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教给学生几种开头和结尾的方法,然后用三句话概括中间部分内容,这样快速完成作文提纲的方式来指导学生作文,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就以西师大版课本中的习作《写一个传统佳节》为例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作文开头四法  万事开头难,作文也是如此。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俗话
【摘 要】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改变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师“包打天下”的教学现实,建立一种自主创新性的教学机制,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一、“问题意识”的概念及培养“问题意识”的理论基础  (一)“问题意识”的概念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