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人的希望录像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阳光的天空终将晴朗
  有希望的人生不再迷茫
  这八个人,第一次面对镜头,显得有些拘谨。
  谈及希望这两个字时,他们有点害羞,有点恍惚,甚至有些闪烁。
  她,河南人。住在北京清河,每天凌晨三点起床,五点赶到北影厂门口摊煎饼,一摊就是七年。风雨无阻。她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买她的煎饼,这样,她就可以多赚几块钱。让念书的孩子吃好点。
  他,58岁,没有老伴,无儿无女,在公园做绿化工。他每天的饭菜就是馒头、萝卜、白菜粉丝……偶尔,他可以攒起一堆易拉罐,换点小钱。他希望每个星期都能吃上两次肉,不管猪头肉还是猪下水。
  他,18岁,成绩一般,高中毕业之后,也许只能上个大专。他趁暑假出来当了两个月的保安,每天站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协警指挥交通。他希望能在学校里好好表现,将来当个公司的小职员。
  他有点胖,三十来岁,是个出租车司机,每一次大班要连续开18个小时的车。跟女朋友一周才能见上一次。情况好的时候,每个月交完租金,还能剩下3000块钱。他不知道还能做点什么。他希望一个月能好好休息两天,希望自己的女朋友能够理解他。
  他,20岁,成天穿个红色的T恤,往来于北京的天桥上和小区里发广告。不管大雪还是暴烈,他都跟过往的行人说“您好,麻烦您看看”。每当遭遇白眼和呵斥的时候,他心里会很难受。他是个外乡人,没办法,只能这么糊口。他希望能找一个稳定点的工作,不再让家人担心。
  他是簋街上的一个卖唱歌手,吉他是每天晚上唯一的伙伴。他的收入要看当天的运气和客人的心情。有时碰上小混混,唱了半天,一分钱拿不到不算,还得请他们喝扎啤酒。他希望,人们能给卖唱歌手多一点尊重和支持。
  他是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24岁,来北京投了200多份简历,仍然没有找到工作。《北京人才市场报》是他每天必看的报纸。他仍然在投简历,仍然在各大招聘中心徘徊。他希望能尽快找到一份工作,不管干什么,最好明天就能找到。
  他25岁,上月儿子刚出生。一家三口,住在15平米的房子里。他是个送水工,他希望每天能多送点水。500桶、1000桶,甚至更多。送一桶水,他可以提成两毛钱。很多时候,是从没有电梯的一楼扛上六楼。问他累不累,他笑笑:“男人的肩膀硬得很。”
  这是真实的八个人。他们在杨嘉松的《我希望我的希望不再只是希望》里,他们活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他们承受着生活给予的艰辛,他们每颗心里都憧憬着未来,他们每张脸上都镌刻着希望,他们是路边的小草,他们是积雪下的春苗。
  他们都没有绝望,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希望?
  编辑 杨逸
其他文献
平时,他过着一种离群索居的生活。读诗书,无丝竹之乱耳;弹钢琴,窗外的天空蓝得仿佛要流淌出来。  这种素雅、清洁的生活,让他目光清亮,面容清癯。因为体内,没有太多的肉食果腹:因为l心里,没有太多的欲望追逐。无疑。他是一个热爱和崇尚环保生活的人。  然而,他又是一个冰炭同炉的人。影视世界中,他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强大的爆发力,被他演活了,比如康熙大帝、越王勾践、末代皇帝、八王爷。每一个角色,都仿佛只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一首凄美、哀婉的小令。从中我读出了人在漂泊中的孤独与冷清,伤感、无奈与悲哀。然而让我把“漂泊与飘逸”这两个不同意义的词联系在一起的人,却是那个鼎鼎有名的明末清初大画家“八大山人”。  有位画界的朋友,收藏了很多名画家的画集和书法集,我闲时常常去翻看,从中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我很欣赏“八大山人”的画,笔法细腻如丝的山山水水,看
我有幸成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不幸的是,第一个学期结束,我的成绩惨不忍睹,几乎所有的学科不是D就是F。教务长决定把我降级为试读生,并宣布,如果第二个学期我再有一门功课不及格,就得卷铺盖走人。  第二个学期一开始,我就强迫自己对所选修的学科产生兴趣。其中,我选修的一个学科叫做“核武器战略及军备控制”,每周三个学时。一个周一的早上,著名物理学家弗里曼·迪森在课堂上跟大家讨论原子弹的问题:“原子弹的威力
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不可救药的  小时候,我很淘气,有一次,为了捕蝴蝶,我把父亲刚栽下的一棵苹果树弄折了,因为担心挨骂,一整天都惴惴不安,后来想反正没人看到,决定撒谎。父亲回家后看到树苗问怎么回事,我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父亲说你不要撒谎,弄折树苗最多是淘气,可撒谎就是良心坏了。  我壮着胆子问,您怎么知道我撒谎了?  父亲看着我说,天上的小鸟在看着你呢,当你身边没有人的时候,它就会注意你,然后
那是一幢老式的居民住宅楼,六层高,一梯三户,房间小小的,楼梯窄窄的。人口密度挺高。  四楼住着一对新婚的小夫妻。男的高大强壮。女的娇小柔弱,两人进进出出,就成为楼道里的风景——一幅美丽的小鸟依人图。  可邻居们很快发现,那女子人长得小,中气却足。她一回家,离住宅楼还有10米之远,就开始喊男人的名字,一声,一声,清晰而嘹亮,后面抱着长长的尾音。一直喊到男人从窗户探出头来摆手微笑,地方才开始登楼。  
尘世中灯红酒绿多炫目  大地上欲望之眼在生长  你,以君子的高洁端庄  吐给世人一缕幽冷清香  为人格确定至高的坐标  为纷乱的红尘点亮明灯  每一个文字从肺腑流出  每一个主题振聩你耳膜  为了你,美丽的白莲花  我脚下每一步坦荡铿锵  为了你,高洁的白莲花  我眼中每个字擦亮心灵
你美丽的身影,一直摇曳着我心中的风线    那个时候,打青春走過。仓皇的背影掩饰不住逃跑时的落魄。还在这条路上走着,看一看这沿途的风景,就像不曾来過这世界一样。默默地,走在这条没有终点的路上,那深邃的瞳孔映出了远方。  万物依旧,世间涛走云飞,又是一季花开花谢。目光来来往往,脚步匆匆忙忙,迷失的是脚步,还是心灵?一个玄异的谜题,出题人也找不到谜底。该幻想吗?幻想光彩夺目的明天?该停滞吗?静待奇迹的
见到一些家长,他们最怕孩子犯错误,因此对孩子说得最多的就是一个“不”字,不准干这,不准干那,结果孩子什么都不敢大胆地尝试,这时候家长仍不放心,干脆在一些事情上替孩子去做,包办起来,连孩子犯错误的机会都包办。  学校的一些老师也是极害怕学生犯错误的,上了无数节的课,只是教育学生如何将事情做正确,如何远离和避免错误,从来不会主动给学生一次犯错的机会,在他们看来,学生在自己手下犯错误,只能证明自己的教育
他出生在湖南益阳,十岁左右的时候,父亲收藏的《四大名著》成了他最好的读物。对这几本书他可谓是爱不释手,时常借着做晚饭炉灶里的火光阅读,不认识的字就直接跳过去。  上初中后,每逢周末必定早睡早起,步行三十多里地到镇上的图书室看书,看完后扭头往家跑,一跑就是两个小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的偏科情况逐渐严重起来,他喜欢语文、历史、地理,害怕数理化。他说:“每次上数理化,我就发呆,怕得要死,担心老师点我回
有一天,奥巴马在水牛城的一家小吃店就餐。一位女店员由于过度紧张,竟称奥巴马的“帅哥”。奥巴马略感尴尬,但也大方地给了这位女店员一个拥抱。女店员顿时兴奋地大叫:“总统拥抱了我!”随后她还得寸进尺地对奥巴马身边的第一夫人米歇尔说:“米歇尔,你羡慕我吧?”   米歇尔心里正醋意大发呢,却又碍于第一夫人的面子不好发作。这时,奥巴马转过脸来解围说:“不,她不会羡慕你,因为我是米歇尔的。你欣赏我,就等于在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