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瘦身”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生活越来越好,胖墩们也增多了。同样,在新课改的实践中,小学语文课堂在充满活力的同时也日渐丰腴,不知不觉中越来越肥,已不能承受其“重”。生活中倡导健康减肥,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加运动。那么,小语教学也应瘦身,安排恰当的课堂教育内容,并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了达到给语文课堂教学瘦身的目的,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瘦”目标
  教材就是例子。课本是语文课的一课之本。抓住课本这一根本,把一个个例子搞精搞活,让学生学以致用才是语文教学的总领。所以,我们要多花点时间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瘦”目标。
  1.目标要简明
  三维目标不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加强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整合,能使目标简洁明了。
  2.目标要合理恰当
  目标定得过多过高,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定下的教学内容无法完成。只有制订合理恰当的目标,所安排的每项教学任务才能扎实地完成,而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在读中感悟。
  3.教学目标要实在有效
  如教“惊涛骇浪”一词,要使学生不仅理解整个词义,而且要落实“骇”的字义解释。又如《将相和》中的“和”、《草船借箭》中的“借”等关键字的把握。
  二、优化设计,智慧教学,“瘦”课堂
  于永正老师在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时,感慨地说道:“快五十多了才明白,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说是“简单”其实一点也不简单,教学是需要智慧的。语文教学瘦身的第二块就是“瘦”课堂。
  1.“瘦”教学内容
  抓住文章中心,理清文章脉络,能有效“瘦身”。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紧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并抓住关键词“了不起”提出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引导学生反复研读,体会父爱的伟大。又如窦桂梅老师对《秋天的怀念》两条主线的设计:一明一暗。明的是妈妈的一句话:“好好儿活。”暗的是这句话浸润着儿子对母亲的敬意和怀念。她抓住明线展开训练,教学内容简要明白。
  2.“瘦”教学过程
  (1)把朗读作为第一把手术刀,减去过细的分析,使得教学过程苗条、流畅。我们知道朗读是语文课堂的本,只有在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才能收获语文。对于学生的阅读认知来说,从读通到读懂,直至读出感情,朗读是有层次的。只有一步一步地来,才能让阅读有效地消化,留存于学生头脑中。如支玉恒老师上《第一场雪》一课,通过对全文的三次读完成教学任务:第一次读要求把这场雪读得很大很大,第二次读要求把这场雪读得很美很美,第三次读要求把这场雪读得很静很静。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受雪的美丽远远胜过老师的讲解与分析。
  (2)自主提问是第二把手术刀,减去琐碎的提问。我们听课时常常会听到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学生回答了,可没有答到老师心中的标准答案,于是老师会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引导”。这种由一个问题引发出的多个问题,既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耗费了时间。所以,教学中,我们应设计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来代替数量众多的“碎问”,还可以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做真正的主人。可以在读题后让学生提问,也可在阅读课文后让学生提问,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这样,就能很好地给我们的语文课堂“瘦身”。
  (3)教学机智是第三把手术刀,减去拖堂的尾巴。课堂的情况瞬息万变,我们不可能都预设到。所以,我们要提高能力,运用我们的教学机智化解课堂上的“突发情况”,做到随时可以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删繁就简。哪怕是下课了任务还没有完成,也应戛然而止,不拖堂一分钟。
  三、整合资源,恰当运用,“瘦”课件
  教育教学在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前进。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我们可以制作课件将各种教学资源有效整合,使音乐、美术、品德、信息技术等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可是,有的老师只注重形式,在整合资源中迷失了自我,将语文课上成了美术课,或把语文课“异化”成音乐课、自然课、思品课。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要做到:
  1.整合资源要合理,并恰当使用
  我们应将课内外资源有机整合,防止课堂资源堆积、重叠、臃肿,以课文为主线整合课外教学资源,可用可不用的不用,可少用的不多用,在关键处大胆用。如教学《〈卖报歌〉的诞生》一课时,可在课前让学生欣赏《卖报歌》,感受音乐的魅力,初步了解聂耳。如教学《酸枣情》一课时,摘酸枣的歌曲对课文的教学帮助不大,就不应该用。
  2.课件制作使用要重点突出,不流于形式
  课标明确指出“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课件不在于五彩缤纷,而在于能否运用课件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课件在使用时要安排合理,该出手时就出手。如教学《黄果树听瀑》一课时,课件中黄果树瀑布视频能让学生一饱眼福,如一开课就让学生欣赏,势必会弱化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放在总结课文之时播放,学生更能感受到瀑布的壮观与神奇,感情也会得到升华,不禁赞叹:“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是郑板桥为自己书斋所题的对联。今天把它当做我们“瘦身”语文课的动力,让我们的语文课改像二月的花一样,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机勃勃。最后,我们要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多元交流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充满灵性,充斥着智慧、灵感的碰撞。然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
<正>帮助学生有效地习得语言,进而学会准确地运用语言,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语言的习得不能依靠简单、机械、重复的操练,"六年学不好一个比喻句"的语文教学怪现象
叶圣陶说,出口为语,落笔成文,是谓语文。可见语文本来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说与写,去表现、表达,让学生本身的言语生命得到蓬勃发展的。限时讲授、合作交流、踊跃展示——“十二字”方针的提出,为精彩纷呈的语文教学又探索出了一条改革新路。  因为任教低段语文,在教学中,对低段语文的阅读和运用常常会产生一些思考。“十二字”方针所提出的“限时讲授、合作交流、踊跃展示”为语文课堂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运用表达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