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运河文化广场指示性后评估(POE)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杭州运河文化广场为例,以使用者及其需求作为评价标准和依据,对已使用环境进行指示性后评估(POE)研究。研究以出人、环境、行为的特征为发点,以动态的、持续的方式,通过通过式评价、问卷法等研究方法对运河文化广场进行实地调研,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进而得出客观的评价结果,对设计和管理提出切实的改进建议。研究通过评价性后评估(POE)的实践性操作,客观反映了使用者需求 、广场环境评价方面的使用效果,为城市广场建设及其相关的环境空间设计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运河文化广场 评价性POE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1POE理论应用概述
  1.1POE理论研究
  使用后评估(Post-ocupancy evaluation)研究是指“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对经过设计并正在被使用的设施进行系统评价的研究” [1],以期从评价中获得有效的经验和信息,用以促进设施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和指导未来新的建设活动。
  使用后评估依据操作过程和周期长短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指示性POE、评价性POE和诊断性POE,各层次涉及的操作周期、研究范围和评价目标各不相同。但无论哪个层次的评估在操作程序上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应用阶段。
  1.2开放空间使用后评估现状
  国内有关开放空间的使用后评估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就已有的成果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研究的对象侧重于对开放空间的某一方面的使用状况作出研究;第二类研究是运用POE的方法对特定的开放空间的多项指标展开较系统的全方位调查;第三类研究则选择某一类型的空间环境展开评估,总结出同类型空间存在的共性问题,但评估针对性相对减弱。
  2POE计划阶段
  2.1研究对象
  杭州“运河文化广场”位于杭州市北部拱宸桥地区,它的西侧是京杭的运河及古老的拱宸桥,东侧是金华路,北侧是新建的拱墅区政府,南侧是运河博物馆。广场总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含运河博物馆、仿古楼台的用地),广场地下设有大型商业空间和社会停车场。
  运河广场的开放空间(图1)以两条轴线为基本骨架,东西向为拱宸桥架构出历史轴线,南北向以“区政府——博物馆”形成文化轴线,两条轴线相交处即为整个广场的中心。广场西侧利用下沉的丽水路实行人车分层,提高步行可达的同时结合拱宸桥形成滨水绿带。
  2.2前期准备阶段
  笔者依据研究对象的特点、资源和时间等因素,选择了“指示性后评估”的层次开展本次POE研究。在研究计划这一前期准备阶段,通过探察分析可行性、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方法三方面工作实现POE研究计划阶段的目标。
  2.2.1探察分析与资源计划
  首先通过文献、网络、拱墅区规划局等渠道提取广场的有关基础资料,如总平面图、出入口位置分布、重大节庆日照片等图像资料和相关文字资料。然后2011年4-12月,笔者选择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先后5次前往杭州运河文化广场进行通过式评价(Walk-through Evaluation),在拍照记录广场使用现状和对个别使用者、管理者进行访谈的基础上,初步制确出调研问卷。
  通过实地探察确定了研究对象的具体范围,并初步预定了3处重点的调研区域,分别是:广场中心区、戏台观演区、拱宸桥桥头空间和博物馆馆前区,这几处空间人群密度相对较高,问题也相对容易暴露。
  2.2.2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骤的目的在于了解广场空间的基本使用情况,帮助后面第二阶段的指示性评估工作确定评价指标(表 1)。
   步骤
  调研日期 2012年4月20日(工作日), 2012年4月21日(非工作日)
  调研时间段 上午08:30-10:40下午16:00-19:30
  调研人员 钱丽丽、蔡勤超等选修过《环境心理学》课程的建筑学学生若干名
  调研方法 开展问卷现场调研工作
  预期成果表达 数字型数据整理成柱状图、饼状图等
  表 1:研究计划
  3POE实施阶段
  3.1.1行为主体
  调研期间共发送200份问卷,回收192份,其中有效问卷179份。被调查者中男性占52%,略多于女性(48%)。受访者中20岁以下的青少年占10%,18—44岁的青年人占60%,45—59岁的中年人占22%,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8%,这一数据表明青年人和中年人是运河文化广场的主要使用者,广场应具有较强的活力。此外,受访者中47%为附近居民,41%为本市居民,12%为外地游客,这一数据显示出广场在杭州市民及游客的心中具有一定知名度。
  3.1.2基本状况
  (1)交通出行方式
  调查表明,大部分使用者选择步行和公交的出行方式,出租车和私家车的出行率共占21%,选择运河游船出行的占12%,比例也不低,其优点是既能沿途欣赏水景,又不必受堵车之苦(图2)。多种交通出行方式有效确保了广场的对外交通联系。
  (2)广场活动类型
  对广场活动类型的调查发现,除了传统的散步休憩外,有27%的使用者前来娱乐健身,广场舞、溜溜族、风筝、曲艺表演等活动形式精彩纷呈;游览运河和参观博物馆这类凸现文化性的活动共占到22%;而餐饮购物等商业活动也占据了14%(图 3)。由此可见,运河文化广场是一个集文化、商贸、观赏旅游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广场。
  (3)整体满意度
  有52%的使用者认为运河文化广场的比较满意或满意,有33%的人认为一般,只有15%的人对广场不大满意,而很不满意一项为0(图4)。
  人们最喜欢停留的区域分别是博物馆前和桥头空间。博物馆馆前区背倚建筑群,面向音乐喷泉,既有倚靠又有良好的视线,而且馆前空地是孩子们傍晚溜旱冰的场所,人气旺盛。桥头空间既是交通的节点又有开阔的视线面向运河,也人们驻足停留的好选择。(图5)
  4 POE的总结与建议阶段
  经过进一步的分析与比较,我们认识到运河文化广场有许多令人满意之处,但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确保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不仅要增加公厕、垃圾桶、座位、直饮水、自行车停放架等设施的数量,还要注重设施的造型、卫生、安全等细节处理,使其功能性与艺术性兼具。
  (2)积极营造大空间中的小空间。关注小尺度活动领域与大尺度广场的呼应互动,通过地面铺装界定,垂直向的植被、小品围合,夜间的灯光限定等多元手段,解决活动场地相互干扰的问题,使广场中梳理出清晰而不呆板的步行通道。
  (3)提升对声环境与光环境的认识。一个细腻有内涵的广场空间不仅依赖于规划与建筑设计,也不局限于风景园林设计,还要注重听觉和夜间视觉的品质。
  通过这次相对完整的POE研究,希望评价结果和建议能够给运河文化广场今后的改造工程提供可靠依据,能够给广场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工作以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马库斯C, 弗朗西斯C.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庄惟敏. 1996. SD法与建筑空间环境评价.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No(/2).: 42-47
  [3]汪晓霞. 2011. 使用后评估(POE)理论及案例研究.南方建筑No(2).: 84-90
  [4]汪浩. 2007. 基于SD法的建筑內部公共空间环境评价——以清华大学第六教学楼B区为例.华中建筑No(5).: 96-10
  [5]黄瑛. 2009. 有机更新的城市历史公园规划设计与改造——基于拉萨宗角禄康公园改造的SD法评价.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No(6).:135-138
其他文献
摘 要:郁南县地处粤西,属于广宁Au-RM成矿带(Ⅳ级成矿带)。在该区新近开展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发现有一批民窿及矿化点,为伟晶岩型的铌钽锡矿。本文总结分析了区内伟晶岩型铌钽锡矿床的地质背景、矿床特征及成矿远景,为区内的矿产资源进一步勘查及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铌钽矿;锡矿;伟晶岩型  中图分类号:P641文献标识码: A     郁南县地处粤西,位于两广交界处,属于广宁Au-RM成矿带
在过去的教学大纲时代,识谱是目的,也是目标,后来在课标实验版里完全把它作为一种手段,这次课标修订以后,把识谱的问题明显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它既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同时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总人口中农村人口约占60%,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养老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内容。随着农村参保人数的逐渐增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面覆盖及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原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需要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本人结合档案管理工作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
摘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道路桥梁的建设,近年来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规模不断地扩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中,施工管理控制是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确保工程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本文就道路桥梁控制施工管理方法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管理;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作为我国最为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道路桥梁的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一、企业招工难已成为普遍性的现象  当前,无论是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都程度不同地遇到了招工难问题,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很快地蔓延开来,已成为全国性的问题。  企业“招工难”现象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民工荒”,说明劳动力市场化的程度在提高,反映了价值规律在调节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方面正在发挥着作用。对此,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一些观点却认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