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评语成为学生写作的兴趣之源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u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作文評语改革实践和探索中,我们要遵循“只要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有利于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的评语就是好评语”的原则,多使用激励性和赏识性评语,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但要把握好赏识的“度”,把赏识性和指导性很好地统一起来,才能达到学生乐写会写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作文评语;鼓励;学生写作;兴趣之源
  由于应试教育思想作祟,还有原来遗留的影响,我国语文教育一直带有极强的片面功利化色彩,导致了教育重集体轻个人,重社会需要轻个人需要。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左右着人们的教育观念。提到作文,很多学生就与“怕”“厌”联系起来。作为老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当他们乐于表达时,就会想方设法动员自己的全部情感,津津乐道,滔滔不绝,也可以下笔成文,一气呵成。反之,如果硬要学生写他们本不愿写的事情,不但写不好,而且还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积累、创新思维,写作的技巧和多角度开拓思路的能力。
  一、作文评语改革应“以人为本”,注重作文批改中的师生交流
  传统的作文批改,评语无外乎评价和指导两种功效。其实,从创新角度来讲,作文评点不仅是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和指导,更应该是一次以作文为载体的师生交流,甚至是一次因材施教的难得机会。
  众所周知,兴趣是做好的老师,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及时发现和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细心体验、观察生活,引导他们将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用文字表达出来,时间长了,就能使学生自然地步入作文天地之中。抽样调查中,83.33%学生对教师的评语不感兴趣,其中9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作文评语语言僵化教条,形式机械单调。
  对于以上所述的情况,本人认为作文评语应以鼓励和赏识作为改革的原则。在评语改革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遵循了“只要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有利于学生健全的人格的培养的评语就是好评语”的原则,体现了评语内容的准确性、情感性、激励性、启迪性和趣味性。
  二、作文评语应以鼓励和赏识为主,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学生将辛辛苦苦写成的作文交给老师,总希望得到老师恰当的评价,老师积极热情的期望,会感染学生。所以我们的评语尽量挖掘学生的潜能,寻找闪光点。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决不只限于模仿,往往有不少创造。如果视而不见或恶意抹杀,将是学生最大的不幸。故评语应多肯定优点,抓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给予赞赏,激发其作文兴趣。
  作文评语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文字交流的形式,是教师对学生写作热情的回应。要想让评语对学生的作文既有指导性作用,又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通常需要做到:重情感,多鼓励,用幽默。因此,老师鼓励性的评语如“一腔真情皆在篇首涌现,耐读!”……此外,刻画十分传神,令人拍案,“文章写得很有灵气”“你的立意让我耳目一新”……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坚定写作的信心,为学生以后继续写作,继续提高注入活力。而“写得罗嗦像记流水账”“写作能力太差”“简直不动脑筋”……这些评语,只会使学生积极性下降,兴趣索然,写作信心消失。总之,教师应不吝惜激励之辞,少批评责备,学生就会从你的评语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从而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引发强烈的作文兴趣。
  评语改革还融洽了师生的关系。在实践中,教师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尊重理解学生,用商量的语气就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进行交流,一改以往说教者的形象,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也都很愿意敞开心灵与老师交流。
  激励性和赏识性评语,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但有时也出现了过于注意形式技巧,忽略了内容的针对性,或者过多激励,忽略了对学生不足的指导等一些状况。我曾经表扬一位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在他的作文评语中时不时会写下“你的表达能力真好”之类的话。时间一久,我发现这个学生为了得到我的赞赏,作文内容越来越华而不实,动不动就是大量的比喻和排比,有时硬把一些华丽的词汇搬出来,却词不达意。所以,如何恰当地把握赏识的“度”,把赏识性和指导性很好地统一起来,是进行评语改革关键之一,也是我们在今后评语改革中要继续探索的一个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遣词造句,记述描写,乃至篇章结构各方面所表现的点滴进步,都应该给予肯定。并满腔热情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尽量树立他们的写作的热情与信心,激发他们继续进取。但是也不能无原则地过分夸奖和吹棒,应适可而止。总之,对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不能操之过急,求全责备,以避免他们丧失信心。可见,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也是错误的。对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害的。我们为人师者,只有站在育人的位置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细心的引导,培养他们观察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信心,指明培养发展方向,才能过到学生乐学会学,乐写会写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背景下,受到低碳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煤炭市场供需不平衡导致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煤炭行业深陷困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扩大有效供给,为煤炭行业改革脱困指明方向。龙煤集团作为黑龙江省最大的国有企业,同时也是东北规模最大的煤炭企业,目前发展步履维艰。本文以龙煤集团为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运用SWOT矩阵模型
本报讯 7月15日—16日,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在广州召开。本届高峰会主题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教育改革发展:理念、问题与路径”。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司长刘自成,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孙霄兵,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副厅长邢锋,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等出席,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00位知名专家学者、大学校长及兄弟省(区、市)教育研究机构负责人等参会。  会上,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是新课改理念和新课程要求的重要体现,对落实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全面发展学生能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基于核心素养养成的思想政治课对综合探究课的教学有更高的期望。但在实践过程中,综合探究课的教学却因种种原因难以完整发挥其综合和探究的功能。因此,必须在反思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找出原因,寻找对策,才能切实推进新课标的实施、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
在新课标下如何上好普通高中语文课,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这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深思和注意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的有序与无序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科学有序的。首先,学科目标是明确的,学科内容是规范的,知识分类是严谨的,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既突出重点,又覆盖全面。选取的课文是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课文体系既体现了综合性、实用性,也体现了序列性,纵向注意训
本报综合消息 9月25日,2017年云浮市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组总决赛在新兴县理工学校圆满落幕。云浮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谢汉东,市教育局副局长李素玲,新兴县政府副县长梁志莲等为获奖代表队和选手颁发了证书和奖杯。  本届校园足球联赛于9月23日打响,总决赛分别在新兴理工学校、新兴华侨中学举行,共有12支代表队参加,分高中男、女子组进行比赛。在3天的比赛中,运动员们以饱满的热情顽强拼搏,尊重对手,尊重
【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化学实验课程设计,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所有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实验教学中。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师“教”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并能顺利达成学习目标。本文通过
党的十九大报告设计许多地理问题,下面本人就报告的内容与中考命题初的探讨与同学们分享。  一、重视人地关系  报告指出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将地理学的中“人地关系”落实到“民族永续发展”的实际行动中。  [命题范例]  古玛雅是一个中美洲文明,位于热带雨林地区。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一种被称作“砍伐和焚烧植被而形成的暂时农田”。而热带雨林地区
摘 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正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着力点。本文按照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发展现状,从创设情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精心设计问题、鼓励质疑和自主探索出发,对新课程环境下如何优化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关键词:数学;课堂;情境;兴趣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曾经指出:“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
【摘要】自主学习是新时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理念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步骤、有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思考,主动探索,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眼、动口、动脑、动手,创造性地获取新知识,从而实现知识和技
[摘 要]地勘单位一般为事业单位,其业务内容比较特殊,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人力资源管理成效与单位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单位的经济效益。文章以湖北地勘系统为例,分析了新常态对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提升地勘单位经济效益的作用、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新常态下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建议等内容,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