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T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的防治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v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管拔出后胆汁性腹膜炎是胆总管探查术后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为0.66%~0.98%[1],近年来有增多趋势.为提高对这种并发症的认识,我们对1995年6月至2004年2月所收治的T管拔出后致胆汁性腹膜炎14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格列吡嗪剂型变化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治疗组首次5 mg,早餐前一次服用;对照组5 mg/次,每日3次,餐前30 min服用.结果治疗组血胰岛素和C肽有所降低,部分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则无统计学意义的变化.结论格列吡嗪缓释片服用方便、依从性好、降糖效果可靠、且有可能对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有一定的改善。
日前,由中国科协主编,中华预防医学会编著的2014-2015《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报告》发布.本报告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两部分内容,其中综合报告全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
期刊
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线选择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已成为各指南的首选治疗方案。在我国的临床实践中,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形成了一线EGFR-TKI治疗NSCLC的基础。然而,新的TKI药物层出不穷,关于阿法替尼、AZD9291等的临床研究结果不断公布,更多的药物有可能成为EGFR敏感突变患者的一线选择。同时,基因检测技术不断发
面瘫指单纯性的一侧面颊肌肉瘫痪而言,以口眼(呐)斜为主要症状,无神志不清、半身不遂.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卫阳不固,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导致经脉不和,气血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成面瘫.<灵枢·经筋第十三>:"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作出了高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