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4章一切变革始自思想的转变
还没到第二天晚上,爸爸就接着跟我谈话了。下午雨下得好大,我们都只好待在家里。
“梅琳,”爸爸开始了,“你可能不理解我为什么给你讲过去的故事。不仅仅是因为温迪的父母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还因为你们这一代年轻人将要塑造中国的未来。你们这一代人成长的方式跟你们的父辈祖辈非常不同。你们经历了中国最自由的时代。现在你们可以过你们想要的生活,自己选择在哪里上学、跟什么人结婚。
“在比你大几岁的时候,我被下放到贵州的农场劳动。我很不想去,但是没有办法。回头看看过去积极的一面,我会说它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如果现在失业了,我还知道怎么种水稻,怎么给奶牛挤奶,怎么杀猪。”爸爸展开了笑容。
我没有笑。我想象不出爸爸还杀过猪呢!
“那些年真是艰苦,但并没有永久地持续下去。”爸爸接着说,“我们中国人很有力量,尽管犯过一些严重的错误,中国早晚都能拨乱反正。这一切都是从1978年一个小个子男人掌握政权开始的。”爸爸说。
“啊,那就是邓小平!”
“没错。记得你们学校校长想让学校花园变得更美丽的事吗?他请你们所有人来帮忙。你知道必须努力干活,结果才能有一个大家都能享受得到的更美丽的花园。我把它比做中国也是一样。
“新的领袖必须给人以希望。有希望就要有目标,有人们愿意为之奋斗的东西。他必须允许人们做多年来被禁止的事情:再次为自己着想。所以,邓小平才让他的人民‘打破精神枷锁’。”
我被逗笑了。我知道这时候笑不太对,但给思想上枷锁,得是什么样的呢?我想起了哈利·波特。我觉得那就是伏地魔希望强加于他的东西,哈利的思想上了枷锁就没有力量了,就不能跟他对抗了。
“你笑什么?”爸爸问。
我如实告诉了他。
“有点夸张,”他笑道,“但道理是一样的。我们只有在思想自由驰骋的时候才能够有创造性,而我们面临巨大挑战的时候,是需要创造性的。
“你去看一个人,即便这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最勤奋的人,他也做不了多少事。但你再想想看,那时候中国有10亿人口。一个个加起来,就好像一滴滴的水汇聚起来形成海洋,可以想象,一旦释放出来会有多大能量。
“最开始站出来的是一群农民。18户农民,家庭非常贫穷,毫无希望,他们宁可死也不愿意再继续以前的贫穷生活。”
“他们有土地,为什么还要饿死?”
“那不是他们的土地,”爸爸说,“他们是集体制的公社的社员。公社不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来喂饱所有人。”
“为什么不能?”
“因为大家没有兴趣干活。如果有人完全没干活,他也能得到一样的食物和报酬。如果有的同学根本不学习,也能得到跟你一样的成绩,你会怎么想?”
“我会抗议的,这不公平。”
“那18户农民没有抗议。他们决定改变体制,联合起来自主耕种,从自己的劳动中受益。结果非常好,邓小平听说了这事以后,决定在更大的规模里试验,然后逐渐推广到全国。在这之后,一个接一个的能人开始做自己擅长的事。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也可以再次去上大学了。”
“所以一切都好起来了?”
“我们的国家并没有一夜之间完全改变。这需要时间和过程,现在仍在继续。我尽量简单地解释解释。
“1978年之前,政府决定人民生产什么东西,人民只能买生产出来的东西。但是政府怎么能事先知道人民要买什么东西呢?”
“如果我们校长负责服装生产的话,他会只批准灰色长裙或长裤的。他太老古董了。”
爸爸笑了:“那时候所有东西都很老古董,或者说,很落后。邓小平号召人民解放思想。最大的不同是,作出所有决定的并非政府,而是人民。这个原则,就将人民的需求和供给紧密地联系起来,叫做市场经济。我来举个简单的例子。
“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有个外号‘傻子’的人以炒瓜子为生。人们喜欢吃他炒的瓜子。很快他一个人干不过来,于是,他开始雇人。两年时间里,他有了105个员工,每天卖出9000公斤‘傻子瓜子’。用老思维看,他在‘剥削人民’。但是新思维说他在为自己赚大钱,还为105个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实际上,农民是最早甘冒风险、创办小企业的。到了1985年,全国有近1200万个注册的小企业。邓小平支持它们,而它们支撑着中国。”
“这并不是那么好理解。我是说,我理解卖‘傻子瓜子’的人,爸爸,但这跟中国有什么关系?”
“这样吧,假设中国人有着各种各样的才能。有些就像这个卖瓜子的人,有些有技术能力,有些有手工才能,有些热爱科学,有些对医药、金融或贸易感兴趣。我们如果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被人强迫着做自己不喜欢的事,那么就不仅会更快乐,还会更有生产力。”
“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那个卖瓜子卖出名头的农民被迫去当裁缝,或学机械,他可能根本不能获得成功。他就不可能一天卖出去9000公斤瓜子,还提供那么多就业机会。”
“有一件事我不理解,”我说,“如果我们能够心想事成,成为厨师、画家或者老师,为什么温迪还要说我们没有她自由?”
“你不妨让她解释清楚自己想说什么,然后我们再来讨论。”
“好吧,谢谢!”爸爸像对待成年人一样跟我谈话,我很开心。
第5章美国!美国?
当天夜里,我睡得很不踏实。我梦见齐老师出现在教室里,宣布从此我们的校服改成灰色的裤子和灰色的夹克衫,不遵守这一纪律的同学考试都会不及格。太可怕了。
我希望我们的老师也像爸爸讲故事一样给我们讲课。
对了,温迪告诉我,他们学校有个特别棒的历史老师。他们学习中世纪,也就是6~15世纪,欧洲烧死巫婆和人民遭受奴役的可怕年代的历史时,每个人都要创作一个发生在那个遥远年代的故事。温迪说,你要创作一个故事,就得真正对那个年代了解很多。我当然问了温迪她选的是什么。她说她选择当英国的理查一世,就是狮心王理查。他是英国的国王,在一次十字军东征途中被奥地利人俘虏。温迪告诉我,十字军东征就是一个国家(比如英国)的军队进入另一个国家,强迫那儿的人民皈依基督教。多么怪诞的想法!但温迪说当时的欧洲所有人都得信基督教,不服从的人都要遭受酷刑,被活活烧死。全部是以上帝的名义,或者由教堂宣布这是上帝的旨意。我觉得这比“文革”期间发生的事要糟糕得多。
但是我很喜欢讲故事的方式。我希望她去找教历史的齐老师,建议在我们学校里搞一次“复活历史”的活动,例如明朝或者汉朝。说真的,这不比数据和枯燥的史实强多了吗?但是我不敢去提这个建议。只要偏离齐老师的规定一毫米,你的成绩就会受影响。
有时候在他的课上,我也跟他争论。当然是在心里。我想象自己对齐老师说:如果史蒂夫·乔布斯(编者注:苹果电脑公司的创始人)在你班上你又会怎么做?我敢肯定他不是那种你喜欢的类型——像老鼠一样安静,问到他才会说话。哈,齐老师,你肯定不会让他考试及格,因为史蒂夫总是很叛逆。所以,我在心里对齐老师说,这就是苹果出现在美国而没有出现在中国的原因,都是你的错。学生如果不敢创新,就是老师的过错。有一天我要把话说出来。
我正浮想联翩,爸爸走进了我的房间。我喜欢这个窗口对着院子的小房间。院子中央的百岁大榕树是奶奶的骄傲和快乐所在,春节期间,它伸展开的枝杈间装点着漂亮的荷花彩灯。奶奶对我说:“扎彩灯是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机器永远替代不了古老的艺术。你看,多美啊,每一盏都不一样。”她说着拉起我的手去看彩灯,都已经点亮了。
我发现,温迪第一眼看到彩灯的时候,她第一次没话说了。终于有一样美国没有也不更先进的东西了。
(未完待续)
《梅琳:我的中国》中信出版社授权本刊独家节选连载
还没到第二天晚上,爸爸就接着跟我谈话了。下午雨下得好大,我们都只好待在家里。
“梅琳,”爸爸开始了,“你可能不理解我为什么给你讲过去的故事。不仅仅是因为温迪的父母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还因为你们这一代年轻人将要塑造中国的未来。你们这一代人成长的方式跟你们的父辈祖辈非常不同。你们经历了中国最自由的时代。现在你们可以过你们想要的生活,自己选择在哪里上学、跟什么人结婚。
“在比你大几岁的时候,我被下放到贵州的农场劳动。我很不想去,但是没有办法。回头看看过去积极的一面,我会说它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如果现在失业了,我还知道怎么种水稻,怎么给奶牛挤奶,怎么杀猪。”爸爸展开了笑容。
我没有笑。我想象不出爸爸还杀过猪呢!
“那些年真是艰苦,但并没有永久地持续下去。”爸爸接着说,“我们中国人很有力量,尽管犯过一些严重的错误,中国早晚都能拨乱反正。这一切都是从1978年一个小个子男人掌握政权开始的。”爸爸说。
“啊,那就是邓小平!”
“没错。记得你们学校校长想让学校花园变得更美丽的事吗?他请你们所有人来帮忙。你知道必须努力干活,结果才能有一个大家都能享受得到的更美丽的花园。我把它比做中国也是一样。
“新的领袖必须给人以希望。有希望就要有目标,有人们愿意为之奋斗的东西。他必须允许人们做多年来被禁止的事情:再次为自己着想。所以,邓小平才让他的人民‘打破精神枷锁’。”
我被逗笑了。我知道这时候笑不太对,但给思想上枷锁,得是什么样的呢?我想起了哈利·波特。我觉得那就是伏地魔希望强加于他的东西,哈利的思想上了枷锁就没有力量了,就不能跟他对抗了。
“你笑什么?”爸爸问。
我如实告诉了他。
“有点夸张,”他笑道,“但道理是一样的。我们只有在思想自由驰骋的时候才能够有创造性,而我们面临巨大挑战的时候,是需要创造性的。
“你去看一个人,即便这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最勤奋的人,他也做不了多少事。但你再想想看,那时候中国有10亿人口。一个个加起来,就好像一滴滴的水汇聚起来形成海洋,可以想象,一旦释放出来会有多大能量。
“最开始站出来的是一群农民。18户农民,家庭非常贫穷,毫无希望,他们宁可死也不愿意再继续以前的贫穷生活。”
“他们有土地,为什么还要饿死?”
“那不是他们的土地,”爸爸说,“他们是集体制的公社的社员。公社不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来喂饱所有人。”
“为什么不能?”
“因为大家没有兴趣干活。如果有人完全没干活,他也能得到一样的食物和报酬。如果有的同学根本不学习,也能得到跟你一样的成绩,你会怎么想?”
“我会抗议的,这不公平。”
“那18户农民没有抗议。他们决定改变体制,联合起来自主耕种,从自己的劳动中受益。结果非常好,邓小平听说了这事以后,决定在更大的规模里试验,然后逐渐推广到全国。在这之后,一个接一个的能人开始做自己擅长的事。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也可以再次去上大学了。”
“所以一切都好起来了?”
“我们的国家并没有一夜之间完全改变。这需要时间和过程,现在仍在继续。我尽量简单地解释解释。
“1978年之前,政府决定人民生产什么东西,人民只能买生产出来的东西。但是政府怎么能事先知道人民要买什么东西呢?”
“如果我们校长负责服装生产的话,他会只批准灰色长裙或长裤的。他太老古董了。”
爸爸笑了:“那时候所有东西都很老古董,或者说,很落后。邓小平号召人民解放思想。最大的不同是,作出所有决定的并非政府,而是人民。这个原则,就将人民的需求和供给紧密地联系起来,叫做市场经济。我来举个简单的例子。
“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有个外号‘傻子’的人以炒瓜子为生。人们喜欢吃他炒的瓜子。很快他一个人干不过来,于是,他开始雇人。两年时间里,他有了105个员工,每天卖出9000公斤‘傻子瓜子’。用老思维看,他在‘剥削人民’。但是新思维说他在为自己赚大钱,还为105个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实际上,农民是最早甘冒风险、创办小企业的。到了1985年,全国有近1200万个注册的小企业。邓小平支持它们,而它们支撑着中国。”
“这并不是那么好理解。我是说,我理解卖‘傻子瓜子’的人,爸爸,但这跟中国有什么关系?”
“这样吧,假设中国人有着各种各样的才能。有些就像这个卖瓜子的人,有些有技术能力,有些有手工才能,有些热爱科学,有些对医药、金融或贸易感兴趣。我们如果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被人强迫着做自己不喜欢的事,那么就不仅会更快乐,还会更有生产力。”
“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那个卖瓜子卖出名头的农民被迫去当裁缝,或学机械,他可能根本不能获得成功。他就不可能一天卖出去9000公斤瓜子,还提供那么多就业机会。”
“有一件事我不理解,”我说,“如果我们能够心想事成,成为厨师、画家或者老师,为什么温迪还要说我们没有她自由?”
“你不妨让她解释清楚自己想说什么,然后我们再来讨论。”
“好吧,谢谢!”爸爸像对待成年人一样跟我谈话,我很开心。
第5章美国!美国?
当天夜里,我睡得很不踏实。我梦见齐老师出现在教室里,宣布从此我们的校服改成灰色的裤子和灰色的夹克衫,不遵守这一纪律的同学考试都会不及格。太可怕了。
我希望我们的老师也像爸爸讲故事一样给我们讲课。
对了,温迪告诉我,他们学校有个特别棒的历史老师。他们学习中世纪,也就是6~15世纪,欧洲烧死巫婆和人民遭受奴役的可怕年代的历史时,每个人都要创作一个发生在那个遥远年代的故事。温迪说,你要创作一个故事,就得真正对那个年代了解很多。我当然问了温迪她选的是什么。她说她选择当英国的理查一世,就是狮心王理查。他是英国的国王,在一次十字军东征途中被奥地利人俘虏。温迪告诉我,十字军东征就是一个国家(比如英国)的军队进入另一个国家,强迫那儿的人民皈依基督教。多么怪诞的想法!但温迪说当时的欧洲所有人都得信基督教,不服从的人都要遭受酷刑,被活活烧死。全部是以上帝的名义,或者由教堂宣布这是上帝的旨意。我觉得这比“文革”期间发生的事要糟糕得多。
但是我很喜欢讲故事的方式。我希望她去找教历史的齐老师,建议在我们学校里搞一次“复活历史”的活动,例如明朝或者汉朝。说真的,这不比数据和枯燥的史实强多了吗?但是我不敢去提这个建议。只要偏离齐老师的规定一毫米,你的成绩就会受影响。
有时候在他的课上,我也跟他争论。当然是在心里。我想象自己对齐老师说:如果史蒂夫·乔布斯(编者注:苹果电脑公司的创始人)在你班上你又会怎么做?我敢肯定他不是那种你喜欢的类型——像老鼠一样安静,问到他才会说话。哈,齐老师,你肯定不会让他考试及格,因为史蒂夫总是很叛逆。所以,我在心里对齐老师说,这就是苹果出现在美国而没有出现在中国的原因,都是你的错。学生如果不敢创新,就是老师的过错。有一天我要把话说出来。
我正浮想联翩,爸爸走进了我的房间。我喜欢这个窗口对着院子的小房间。院子中央的百岁大榕树是奶奶的骄傲和快乐所在,春节期间,它伸展开的枝杈间装点着漂亮的荷花彩灯。奶奶对我说:“扎彩灯是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机器永远替代不了古老的艺术。你看,多美啊,每一盏都不一样。”她说着拉起我的手去看彩灯,都已经点亮了。
我发现,温迪第一眼看到彩灯的时候,她第一次没话说了。终于有一样美国没有也不更先进的东西了。
(未完待续)
《梅琳:我的中国》中信出版社授权本刊独家节选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