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儒家乐教与人生修养

来源 :民族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养身心、平和性情是先秦儒家乐教的基本目的。通过乐教可以帮助儒家实现治国、平天下,乃至赞助天地化育万物、和谐自然的目的。儒家的这种乐教主张需要以较高的人生修养为基础,但春秋战国时期君主道德浅薄,社会急功近利之风盛行,因此以修身为宗旨的乐教呈现出曲高和寡、日渐衰微的趋势。儒家乐教在和平时期对于提高身心修养、净化心灵,乃至和谐社会非常有利,因而对于当今社会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其他文献
针对当前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将媒介素质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教育,探讨面向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媒介素质教育新体系,可以推进媒介素质教育的普及,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应分析构建
当前,军队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境外反宣渗透与国内反宣拉拢并存、周边安全威胁与网上宣战情绪并存、军改美好前景与官兵现实困惑并存、网络舆情复杂与社交媒体入营拓展并存的
研究红外复合制导问题,对于复合制导中的集中式融合,与共同的噪声环境等因素使得各传感器的量测误差之间存相关性,且相关程度未知,对得到的融合估计不是最优的。红外导引头测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证素的分布特点,探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机。方法:检索CNKI、万方、VIP数据库,收集近10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研
之前我们报道了全国很多地方的散热器特色店,本期应华中地区读者朋友们的强烈要求,本刊特约记者专门走访了江城的各大电脑卖场,最终发现了一家极具特色的商家—武汉凌讯科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儒家"乐教"这一教育形式,源自远古时代"事神之道"的"礼乐之具"。在初民社会,其服务于宗教祭祀,却集体无意识地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周公"制礼作乐"、弘扬乐教,体现了周人制
本文论述三方面的问题 :(一 )孔子诗教艺术观不成立 ,乐教观才真正构成其艺术观。1.孔子对《诗经》具体诗句采取断章取义式阐释策略 ,是把《诗经》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符号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