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注射用灯盏花素(灯盏花素)诱导的主动全身过敏反应与药物剂量及致敏时间的关系。方法实验方法采用豚鼠主动全身过敏试验。将48只普通级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灯盏花素1、5、25和50 mg/kg组(灯盏花素1、2、3、4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阴性对照组),牛血清白蛋白(BSA)组(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致敏:灯盏花素1~ 4组豚鼠分别腹腔注射灯盏花素1、5、25、50 mg/kg
【机 构】
:
200032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生育调节药物毒理检测中心,复旦大学药学院,200032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生育调节药物毒理检测中心,200032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生育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注射用灯盏花素(灯盏花素)诱导的主动全身过敏反应与药物剂量及致敏时间的关系。
方法实验方法采用豚鼠主动全身过敏试验。将48只普通级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灯盏花素1、5、25和50 mg/kg组(灯盏花素1、2、3、4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阴性对照组),牛血清白蛋白(BSA)组(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致敏:灯盏花素1~ 4组豚鼠分别腹腔注射灯盏花素1、5、25、50 mg/kg(0.5 ml),阴性和阳性对照组豚鼠分别腹腔注射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和BSA 20 mg/kg,均为隔日1次,共3次。激发:已致敏各组豚鼠分别再分为2个亚组,每组4只。在末次致敏后第14、21天,灯盏花素1~ 4组的各亚组豚鼠分别静脉注射2倍致敏剂量灯盏花素(1.0 ml);阴性和阳性对照组的各亚组豚鼠分别静脉注射2倍剂量阴性、阳性对照品。致敏阶段每日观察各组豚鼠是否出现过敏反应症状(竖毛、发抖、搔鼻、喷嚏、咳嗽、干呕、紫绀、呼吸困难、二便失禁、步态不稳或倒地、痉挛或抽搐、休克、死亡);激发后详细观察静脉给药后即刻至30 min内豚鼠的反应,记录过敏反应症状出现的时间,并按中国药典“过敏反应检查法”判定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结果致敏阶段6组豚鼠均未出现过敏反应症状。第14天激发后30 min内,灯盏花素1~ 4组各4只豚鼠中分别有2、4、4、4只出现过敏症状,但无一只判定为发生过敏反应;阳性对照组4只豚鼠均判定为过敏反应阳性。第21天激发后30 min内,灯盏花素1~ 4组各4只豚鼠中分别有4、3、4、4只出现过敏症状,其中灯盏花素4组有1只豚鼠判定发生过敏反应;阳性对照组4只豚鼠均判定为过敏反应阳性。2次激发阴性对照组均无豚鼠出现过敏症状。灯盏花素组豚鼠第21天激发后出现过敏反应症状的时间(出现在激发后20 min内)短于第14天激发后(出现在激发后25 min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诱导的过敏反应与药物剂量和致敏时间有关,剂量大、致敏时间长可增加过敏反应发生风险、缩短过敏反应潜伏期。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微创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超大范围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发黄斑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5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孔7例(7眼)的临床资料。均行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术前和术中确诊的5例(5眼)联合一期超大范围内界膜剥除术,术后确诊的2例(2眼)二期行超大范围内界膜剥除术。随访3~6个月,最长24个月。结果视网膜复位率100%,黄斑孔闭合率100%。术后视力均
目的探讨多扩散梯度因子(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b DWI)的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DCtot)值对射波刀联合替吉奥(S-1)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患者总生存期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41例LAPC患者,在放疗前均接受胰腺MRI常规序列及Mb DWI扫描(b值分别为0、25、50、75、100、150、200、400、600、800、1 000 s/mm2),采用单指数模型拟算出ADCto
目的分析影响痴呆合并脑血管淀粉样变性相关脑出血(CAA-ICH)手术疗效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5例手术治疗痴呆合并CAA-IC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后30 d和术后6个月进行改良Rankin评分(MRS)测评判定近期和远期疗效,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25例患者中,预后良好6例,年龄≥ 75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8分、高血压、术后贫血、肺部疾病、中线移位是术后近期疗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