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直以为生活应该不拘形式,不拘小节,简单实在,然而读了一篇文章之后,使我有了新的理解。 文章讲述了作者喜欢写作,但他写作是要有一定的形式的:整洁的桌面、精致的信纸、用印章戳记日期、用沙漏计时,用这些高大上的形式,来显示写作的高雅——“爱上一件事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觉得自己是高雅的”。写作时的仪式,犹如参加钢琴演奏会时要穿礼服一样,追求的是內心的一种感受以及外在形式上的美感。看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为生活应该不拘形式,不拘小节,简单实在,然而读了一篇文章之后,使我有了新的理解。
文章讲述了作者喜欢写作,但他写作是要有一定的形式的:整洁的桌面、精致的信纸、用印章戳记日期、用沙漏计时,用这些高大上的形式,来显示写作的高雅——“爱上一件事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觉得自己是高雅的”。写作时的仪式,犹如参加钢琴演奏会时要穿礼服一样,追求的是內心的一种感受以及外在形式上的美感。看来,生活中的仪式,不仅包括传统端午节的粽香、元宵节的汤圆、春节的饺子,隆重的成人礼、结婚宴,这些约定成俗、场面宏大的大仪式,也少不了那些自己设计的小仪式。
作家村上春树在随笔《兰格汉斯岛的午后》中提到自己感知的微小而确实的幸福,即便幸福有时仅持续3分钟这么短暂,但“如果没有这种小确幸,人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原来,生活中的小仪式,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敏感,对生命的敬意,它来源于生活中各种小细节。
几年后,作家与同窗邂逅,当他细说几年间茫茫人海中的人生经历,繁忙之余,雕刻出各种树根造型,在片刻平静中体味大自然带给人们无尽的乐趣,他才明白生活的真谛:不急不躁,平凡充实。生活的诗与远方,可以是师生间的促膝长谈,同学间阅读的分享,朋友间的烛光晚餐,亲人间的亲密拥抱,也可以是乡间田野、小河、小路上的驻足……
必要的形式,是生活的调味剂。如果你觉得生活匆忙、平淡无趣,那么就慢下脚步,在生活中增加小仪式,寻找出一些小确幸来。
其他文献
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晴 树影婆娑,麻雀低吟,月光轻柔地泻在屋檐下。忽地一阵警笛声划破了傍晚的静谧。 我站在阳台上,还不清楚外面发生了什么,于是穿上大衣赶到楼下。我看到恐慌的人们行色匆匆,人人都购回一大堆食物,看来新冠肺炎疫情又加重了。 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行走在各栋楼之间。一条警戒线拉在小区门口,触目惊心地晃荡着,像一条巨大的蟒蛇,霸道地横在那里。 听说傍晚六点半小区就要正式封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青年军206师的人,军中笔杆子,邱行湘将军特别喜欢他。那年他们青年军洛阳守城之战输给陈赓、谢富治,九叔父就跑到台湾去了。我和十六弟走在去南山坟地的路上。我有丰田小汽车,他不坐,以示虔诚吧。 我和书仁弟边走边说话。 “这是大坡上,这
父亲前阵子感冒了。大概是好久没生病的缘故,一发作起来甚是厉害,咳嗽发烧持续不退,吃药打针都不见好,大哥情急之下把父亲送进医院治疗。这期间,我们白天轮流照顾,晚上则由小弟照看。 父亲住院的第三天,母亲在家里坐不住了,吵着要来医院陪父亲。母亲外表看起来很有气场,但说话做事像个小孩似的,顽固得很,老实憨厚的父亲平时没少受她的“欺负”。这一次,她坚持要来陪父亲,我们也拿她没办法,只能顺着她的意。没想到她
母亲见二公屋后有个空猪栏,便捉了一头小猪崽来养着。 打猪草自然成了我的事。 于是,在那个春天的清晨,我背起背篓,穿着草鞋出了门。薄雾飘浮的山路上,晃动着一些伢子和妹子的身影。打猪草是较轻的农活儿,村里人家打猪草的任务,大多由这些未成年人承担。我追逐这些影子而去,想有个伙伴,但很快发现我不受欢迎,所有身影都在逃避我。后来才晓得,打猪草跟砍柴一样,是忌讳两个以上的人在一块儿的,因为一个地点的猪草总
那一天,我们相约上太姥山看星星。 上太姥山已不下百次,从没有想到要去山顶看一次星星。 平日里,自己和自己太近,以致越来越看不清自己,看不清灵魂的粗鄙程度;自己和俗世太近,生活越来越缺少了诗意,也不知是否面目可憎。所以,当唐先生来电话,说一起去太姥山顶看一次星星,我心尖着实被挠了一下。是哦,日复一日,脚步匆匆,大约已经忘了头顶上还有星星,更不会想到要去专注地看一次星星。 看星星其实选择任何一个
自我介绍 姓名:焦荥蓥。我还有个外号叫“小焦焦”,一是“焦焦”二字与“娇娇”同音,二是我平日里的温柔娇弱是公认的。 性别:看我的名字你可能会觉得这会是个酷酷的男生,哈哈,我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哦! 模样:皮肤不白不黑,体形不胖不瘦,圆圆的脸蛋,红润的小嘴,扎着一根长马尾辫儿,走起路来一甩一甩的,一副精神抖擞的模样。 爱好:跳舞、古筝、魔方、素描、游泳、乒乓球……我还擅长写作,习作先后在《作文
玻璃窗像一个大花园, 开出许多冰凌花, 我要摘下一朵送给春天。 妈妈说不要这样傻, 爸爸说不要这样呆。 他们的话我当成了耳边风。 我撮口对花园吹气—— 春天来喽! 春天来嘍! 那最大的一朵冰凌花咧嘴笑了, 嘴呀,一直咧到耳丫。 (选自《日有所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大概在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早晨,在广场上做早操的我们,看见教音乐的朱老师手握茶杯,从办公室踏着方步走出来,一边走一边端起茶杯面向我们,慢悠悠地喝上一口,看着他喝茶的情景,眼睛是微微闭着,嘴里似在回味。茶杯是透明玻璃的,透着里面碧绿的茶叶水,看着挺诱人。当时我想,喝茶一定是天底下最有味道的一件事情,等我长大了,也要像朱老师一样,喝着茶上班。 朱老师三十多岁,高个子,能识五线乐谱,拉得一手好
原野上,沟坎边,它的模样总是亭亭玉立,鹤立鸡群。 “蒲公英,蒲公英……” 七岁的小语浠,每当与外公外婆来到清新扑面的山水间,看到那些枝头上白晃晃的一片片“云朵”,就会急不可待地朝着它们飞跑过去。她抿起小嘴,屏住气息,情不自禁地对着一个个洁白的“球儿”一阵猛吹。原先顶在枝头上的它们,被呼呼的“口风”急促地吹散开来,转化成了无数的白絮。于是,它们借着风儿顺势而为,纷纷扬扬,浩浩荡荡,向着原野,向着
玛雅人从来没有远离,只是大隐于形,以妈妈的形体出现,为爱人和孩子遮蔽风雨,指点迷津,引领未来。当你紧急喊“妈呀”时就是在呼唤玛雅,她会携外星智能马上解救你。 因为妈妈的缘故,每一个孩子都具足玛雅智慧,那身体的柔韧,那心思的通透,那构想的奇巧,那志趣的烂漫,那适应的强大,那学习的积极,那性灵的纯净,无不是印证。只是随着年岁增长、地球社会的同化、功利世界的熏陶、世俗文明的融通,玛雅智慧逐步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