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有什么夸大之词迷惑众生?
还有什么传奇或技法被无限地拉大?
即使麦肯罗在谈论比赛时也无法避免“迄今为止……”的俗套,网球评论界每个人都很夸张,今年麦肯罗在法网直播中对纳达尔的评论就是例子:“在红土上他拥有比费德勒更优秀的截击球……”他的断言被很多普通球迷听信。还有什么夸大之词迷惑众生?还有什么传奇或技法被无限地拉大?
麦肯罗的另一次评论也被数次引用:海宁是女子网坛最优秀的单反选手。哦,或许她的基础功很扎实,单反很漂亮。富有变化,但是,怎么会有“最好”一说?那次甚至不是她自己最好的一次击球。海宁成为世界第一的武器是正手击球,她惯于从后场用正手对付敌人。而非反手,在快速球场上力量型选手则经常迫使她用反手回应以击破她的防线,威廉姆斯姐妹就习惯使用这种战术。
让我们停止吹捧吧,10年来WTA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反手球选手,只是她们恰好用两只手而已。喜欢一个球员不是不可以,但不能无限夸大吧?
另一种夸张是“某个时代的风格”,人们认为上世纪70、80年代每个人都是“发球上网型”选手。当时温网比赛中此类手法的确常见。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球员都是一种风格,今天把那个时代神化了。发球上网不是当时独创,将过去20年精确地分为发球上网和非发球上网的说法太不严谨了。
还有一种夸张起源于美国媒体。以布德·科林斯为首的评论员们执着于“某某在过去赢得了多少座大满贯。创造了多少重要的记录”。这也成为衡量一个球员是否“伟大”的标准。是不是太可笑了?直到90年代这种标准还很少为人提及,大满贯赛事是否被看得太崇高了?常见的问题是“谁将是拉沃尔之后的全满贯得主?”或“谁将追平博格的温网五连冠记录?”当桑普拉斯赢得了12个大满贯冠军并超过拉沃尔和博格时,它逐渐成为衡量历史上所有球员的标准。
作为美国人。桑普拉斯真是生逢其时,直到费德勒的出现人们依然竭力维护他的“伟大”,即便费德勒一个个打破这些记录。没人在乎费德勒拥有12个还是13个大满贯冠军:也不在乎在红土赛事上桑普拉斯从未进入过前五名之列;更不在乎费德勒早就获得桑普拉斯梦寐以求的全满贯。
让我们看看这些数字:博格的温网五连冠、费德勒的美网五连冠、纳达尔的法网五连冠、拉沃尔的全满贯、费德勒的连续23次大满贯半决赛……还有更多记录,它们都是媒体的衡量标尺,即使某个球员被后来者超越,他依然能靠某些记录成为“最伟大”的球员。
这太愚蠢了,媒体成功地将这种标准普世,现在费德勒有16个大满贯,桑普拉斯有14个,纳达尔才有7个,这是否意味着他没有前两者的水准?想象一下,如果他获得9个大满贯冠军后就停下来。那他是否就比阿加西更优秀?因为阿加西才有8座大满贯奖杯,即使他曾赢得过职业全满贯?
又或许纳达尔再赢得包括美网在内的3个大满贯。是否意味着他就比博格落后,因为博格拥有11个大满贯,即使他从未赢得美网或澳网冠军?
美国媒体就是这样让普通球迷也相信数字。它们是否是唯一标准?不需要确认它们是怎样得来的吗?科林斯们,快停止你们的夸张之词吧。
还有什么传奇或技法被无限地拉大?
即使麦肯罗在谈论比赛时也无法避免“迄今为止……”的俗套,网球评论界每个人都很夸张,今年麦肯罗在法网直播中对纳达尔的评论就是例子:“在红土上他拥有比费德勒更优秀的截击球……”他的断言被很多普通球迷听信。还有什么夸大之词迷惑众生?还有什么传奇或技法被无限地拉大?
麦肯罗的另一次评论也被数次引用:海宁是女子网坛最优秀的单反选手。哦,或许她的基础功很扎实,单反很漂亮。富有变化,但是,怎么会有“最好”一说?那次甚至不是她自己最好的一次击球。海宁成为世界第一的武器是正手击球,她惯于从后场用正手对付敌人。而非反手,在快速球场上力量型选手则经常迫使她用反手回应以击破她的防线,威廉姆斯姐妹就习惯使用这种战术。
让我们停止吹捧吧,10年来WTA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反手球选手,只是她们恰好用两只手而已。喜欢一个球员不是不可以,但不能无限夸大吧?
另一种夸张是“某个时代的风格”,人们认为上世纪70、80年代每个人都是“发球上网型”选手。当时温网比赛中此类手法的确常见。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球员都是一种风格,今天把那个时代神化了。发球上网不是当时独创,将过去20年精确地分为发球上网和非发球上网的说法太不严谨了。
还有一种夸张起源于美国媒体。以布德·科林斯为首的评论员们执着于“某某在过去赢得了多少座大满贯。创造了多少重要的记录”。这也成为衡量一个球员是否“伟大”的标准。是不是太可笑了?直到90年代这种标准还很少为人提及,大满贯赛事是否被看得太崇高了?常见的问题是“谁将是拉沃尔之后的全满贯得主?”或“谁将追平博格的温网五连冠记录?”当桑普拉斯赢得了12个大满贯冠军并超过拉沃尔和博格时,它逐渐成为衡量历史上所有球员的标准。
作为美国人。桑普拉斯真是生逢其时,直到费德勒的出现人们依然竭力维护他的“伟大”,即便费德勒一个个打破这些记录。没人在乎费德勒拥有12个还是13个大满贯冠军:也不在乎在红土赛事上桑普拉斯从未进入过前五名之列;更不在乎费德勒早就获得桑普拉斯梦寐以求的全满贯。
让我们看看这些数字:博格的温网五连冠、费德勒的美网五连冠、纳达尔的法网五连冠、拉沃尔的全满贯、费德勒的连续23次大满贯半决赛……还有更多记录,它们都是媒体的衡量标尺,即使某个球员被后来者超越,他依然能靠某些记录成为“最伟大”的球员。
这太愚蠢了,媒体成功地将这种标准普世,现在费德勒有16个大满贯,桑普拉斯有14个,纳达尔才有7个,这是否意味着他没有前两者的水准?想象一下,如果他获得9个大满贯冠军后就停下来。那他是否就比阿加西更优秀?因为阿加西才有8座大满贯奖杯,即使他曾赢得过职业全满贯?
又或许纳达尔再赢得包括美网在内的3个大满贯。是否意味着他就比博格落后,因为博格拥有11个大满贯,即使他从未赢得美网或澳网冠军?
美国媒体就是这样让普通球迷也相信数字。它们是否是唯一标准?不需要确认它们是怎样得来的吗?科林斯们,快停止你们的夸张之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