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对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的意义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①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②2009年5月9日,我国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老人溘然长逝,这让他的老搭档姜昆深感失之交臂,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
“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而①句将它望文生义成“撕耳朵,当面命令”的体罚教育了。“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而②句将“交臂”(臂膀搂着臂膀,指面对面)望文生义成友谊很深的合作伙伴了。
二、对象误用
成语均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用于人,有的用于物,有的用于事,还有的用于特定的人、物或事,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它用。如:
①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
②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春秋鼎盛”,指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它用于人,而①句却将它用于“时代”。“南腔北调”,形容口音不纯,掺杂方音,它用于听觉上的“音”,而②句却将它用于视觉上的“画”。
三、褒贬颠倒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类型,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的错误。如:
①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②再完美的机制都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死得其所”,形容死者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它是一个褒义词,①句将它用于“恶贯满盈的歹徒”就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它是一个褒义词,②句将它用于“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四、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便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如:
①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
“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它是一个谦词,只能对“己”,不能对“人”,①句将它用于编辑对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的态度显然是不对的。
五、断词取义。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应该整体使用,但有些句子在使用过程中,只断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了成语其他词素的意义,因而导致了成语意义与句子语义的相悖。如:
①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②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③这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①句只断取了“首”之义,而成语中的“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的意义与句子“起领军作用”的语义相悖。“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②句只断取了“独”“特”之义,而成语中的“立”“行”的意义与句子的语义相悖。“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③句只断取了“小试”之义,而成语中的“有很大的本领”的意义与句子“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的语义相悖。
六、形近混淆
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的过程中极易混为一谈。如:
①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⑦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动笔就写成。①②两句均与“动笔”无关,显然都是把它与“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混淆了。
七、重心偏移
有些成语如果仅从语意上来看,貌似也符合语境要求,但细细推敲成语的侧重点与语境的侧重点,就会发现重心已经偏移。如:
①他是一个处事谨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不愿交往过深。
⑦老张按照惯例把买回来的对虾和猪肉分别称了称,才发现他买的对虾被偷工减料了,足足少了半斤。
③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④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君子之交淡如水”,谓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它强调的是交往的方式(偏重精神,而非物质),而不是①句中的交往范围、程度。“偷工减料”,指不按照产品或工程所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暗中掺假或削减工序和用料。它强调的是产品或工程的“工序和用料”,而不是②句中的商品的斤两。该句可用“缺斤短(少)两”。“如履薄冰”,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它强调的是谨慎的态度,而不是③句中的危险的境地。“不假思索”,指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它强调的是“用不着想”,而不是④句中的“不会想”。
八、逻辑相悖
在成语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语义和语境的契合性,既不能违背语义逻辑,也不能违背事理逻辑,否则就会造成逻辑上的相悖。如:
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②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①句中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农耕文明的一种最普遍的生活方式,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则说明极有规律。既不离奇,也合乎常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②句中的“深谷”只有“险”,既不是“要(冲)”,也非用于“攻守”。
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对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的意义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①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②2009年5月9日,我国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老人溘然长逝,这让他的老搭档姜昆深感失之交臂,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
“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而①句将它望文生义成“撕耳朵,当面命令”的体罚教育了。“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而②句将“交臂”(臂膀搂着臂膀,指面对面)望文生义成友谊很深的合作伙伴了。
二、对象误用
成语均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用于人,有的用于物,有的用于事,还有的用于特定的人、物或事,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它用。如:
①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
②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春秋鼎盛”,指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它用于人,而①句却将它用于“时代”。“南腔北调”,形容口音不纯,掺杂方音,它用于听觉上的“音”,而②句却将它用于视觉上的“画”。
三、褒贬颠倒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类型,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的错误。如:
①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②再完美的机制都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死得其所”,形容死者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它是一个褒义词,①句将它用于“恶贯满盈的歹徒”就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它是一个褒义词,②句将它用于“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四、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便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如:
①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
“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它是一个谦词,只能对“己”,不能对“人”,①句将它用于编辑对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的态度显然是不对的。
五、断词取义。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应该整体使用,但有些句子在使用过程中,只断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了成语其他词素的意义,因而导致了成语意义与句子语义的相悖。如:
①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②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③这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①句只断取了“首”之义,而成语中的“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的意义与句子“起领军作用”的语义相悖。“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②句只断取了“独”“特”之义,而成语中的“立”“行”的意义与句子的语义相悖。“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③句只断取了“小试”之义,而成语中的“有很大的本领”的意义与句子“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的语义相悖。
六、形近混淆
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的过程中极易混为一谈。如:
①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⑦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动笔就写成。①②两句均与“动笔”无关,显然都是把它与“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混淆了。
七、重心偏移
有些成语如果仅从语意上来看,貌似也符合语境要求,但细细推敲成语的侧重点与语境的侧重点,就会发现重心已经偏移。如:
①他是一个处事谨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不愿交往过深。
⑦老张按照惯例把买回来的对虾和猪肉分别称了称,才发现他买的对虾被偷工减料了,足足少了半斤。
③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④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君子之交淡如水”,谓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它强调的是交往的方式(偏重精神,而非物质),而不是①句中的交往范围、程度。“偷工减料”,指不按照产品或工程所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暗中掺假或削减工序和用料。它强调的是产品或工程的“工序和用料”,而不是②句中的商品的斤两。该句可用“缺斤短(少)两”。“如履薄冰”,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它强调的是谨慎的态度,而不是③句中的危险的境地。“不假思索”,指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它强调的是“用不着想”,而不是④句中的“不会想”。
八、逻辑相悖
在成语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语义和语境的契合性,既不能违背语义逻辑,也不能违背事理逻辑,否则就会造成逻辑上的相悖。如:
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②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①句中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农耕文明的一种最普遍的生活方式,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则说明极有规律。既不离奇,也合乎常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②句中的“深谷”只有“险”,既不是“要(冲)”,也非用于“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