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梵净山同域分布毛冠鹿和小麂活动节律研究

来源 :四川动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Q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掌握同域分布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和小麂Muntiacus reevesi的日活动节律、时间生态位的分化情况及二者的共存模式.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对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同域分布的毛冠鹿和小麂进行监测,并使用核密度估计法和重叠指数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毛冠鹿旱季、雨季的日活动节律呈双峰模式,活动峰值出现在06:00—08:00、18:00—20:00,但早上活动强度较低;与雨季相比,旱季早上的活动高峰推迟2 h,雨、旱季傍晚活动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2)小麂雨季的日活动节律呈双峰模式,在06:00—08:00、18:00—20:00出现活动高峰,旱季则在06:00—08:00、18:00—20:00、22:00—24:00出现3个活动高峰.与雨季相比,旱季早上的活动高峰推迟2 h,雨、旱季傍晚活动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旱季夜间活动强度高于雨季.(3)毛冠鹿和小麂旱季日活动节律重叠指数较高、雨季较低.本研究以毛冠鹿和小麂的日活动节律模式为基础,聚焦于二者在时间生态位上的分化方式和共存机制,可为深入研究和保护管理这2个物种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户外运动区游戏中,有效应用低结构材料可以激发幼儿在户外运动游戏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便于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在低结构材料的投放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多样化方法手段的应用,提升材料投放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实现幼儿身心发展需求的有效满足.
学生养成教育是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最好切入点,面对无人不游戏的大学生们,研究如何结合游戏化思维,开展学生养成教育实践,提高他们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行为习惯和提升道德素养,使其成为当代优秀大学生,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