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能源化利用的供应模式研究

来源 :可再生能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z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料供应是制约秸秆能源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秸秆能源化利用中存在原料供应成本高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国内外秸秆能源化利用和原料供应方式,提出4种秸秆原料供应模式,并进行优缺点和经济性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收集半径小于12 km时(秸秆可收集量小于3.6万t),模式1(田间晾晒后收集—农用车装载—能源利用)经济性最优,适合于年消耗原料小于2.5万t的应用方式;收集半径为12~26 km时(秸秆可收集量为3.6~17万t),模式3(田间移动式打捆—收储点储存—能源利用)经济性最优,适合于原料用量较大的应用方式;为保障原料供应的经济性,收集半径不宜超过26 km;秸秆供应成本中人工成本居首,其次是原料成本,然后是收集和运输燃油动力成本。
其他文献
针对征收碳税对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的影响,建立了经济-能源-环境CGE模型,该模型在传统CGE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能源经济模块,细分了电力部门和化石能源部门,选择在化石
为了缩短厌氧发酵反应周期,提高系统产气率和COD降解率,向以牛粪为发酵底物的发酵料液中分别添加功能添加剂(尿素、尿素和膨润土、尿素和活性炭),分析了厌氧发酵过程中日产气量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市场上逐渐增加了对蓝莓的需求量。蓝莓逐渐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食品,具有广泛的用途,营养价值高。因此,我们对蓝莓